-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清代八旗進士群體征錄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73715
- 條形碼:9787520373715 ; 978-7-5203-7371-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清代八旗進士群體征錄 內容簡介
有清一代,清代八旗科舉既是一種考試制度,同時在中國科舉史上也形成了一種獨特的科舉文化現象。 《清代八旗進士群體征錄》從八旗科舉的視角對清朝1417名八旗進士進行群體性研究,在全面梳理八旗科舉制度的基礎上,對八旗進士撰述小傳,這是《清代八旗進士群體征錄》的核心內容,隨后闡述八旗科舉世家的總體風貌,對清朝八旗以科舉起家有一個詳細的概述,從而闡明八旗進士形成了中國科舉史上獨特的文化現象的原因,*后詳細描述了八旗進士的文學創作活動和文化學術活動。
清代八旗進士群體征錄 目錄
**節 八旗科舉考試類型
一 八旗文科舉
二 八旗武科舉
三 八旗翻譯科舉
四 宗室科考試
五 駐防八旗科舉考試
第二節 八旗科舉制度的特點
一 門類齊全,體制健全
二 內部發展不平衡
三 滿洲特色漸褪
四 考試作弊
五 為八旗子弟拓展登進之路
第三節 清代八旗進士傳世文獻述略
一 八旗進士文獻資料館藏地
二 館藏八旗進士文獻資料重出情況考查
三 八旗進士文獻資料選用標準
四 沒有傳世科舉文獻的八旗進士的資料來源情況探頤
**章 清代八旗進士群體征錄
順治九年壬辰科(1652)
順治九年策試滿洲進士壬辰科(1652)
順治十二年乙未科(1655)
順治十二年策試滿洲進士乙未科(1655)
康熙九年庚戌科(1670)
康熙十二年癸丑科(1673)
康熙十五年丙辰科(1676)
康熙三十年辛未科(1691)
康熙三十三年甲戌科(1694)
康熙三十六年丁丑科(1697)
康熙三十九年庚辰科(1700)
康熙四十二年癸未科(1703)
康熙四十五年丙戌科(1706)
康熙四十八年己丑科(1709)
康熙五十一年壬辰科(1712)
康熙五十二年癸巳恩科(1713)
康熙五十四年乙未科(1715)
康熙五十七年戊戌科(1718)
康熙六十年辛丑科(1721)
雍正元年癸卯恩科(1723)
雍正二年甲辰科(1724)
雍正五年丁未科(1727)
雍正八年庚戌科(1730)
雍正十一年癸丑科(1733)
乾隆元年丙辰科(1736)
乾隆二年丁巳恩科(1737)
乾隆四年己未科(1739)
乾隆七年壬戌科(1742)
乾隆十年乙丑科(1745)
乾隆十三年戊辰科(1748)
乾隆十六年辛未科(1751)
乾隆十七年壬申恩科(1752)
乾隆十九年甲戌科(1754)
乾隆二十二年丁丑科(1757)
乾隆二十五年庚辰科(1760)
乾隆二十六年辛巳恩科(1761)
……
第二章 清代八旗科舉家族述論
第三章 清代八旗進士群體文學創作活動敘略
第四章 清代八旗進士群體書畫創作敘略
參考文獻
附錄
后記
清代八旗進士群體征錄 作者簡介
多洛肯,文學博士,西北民族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古代民族文學與文獻整理研究。現任甘肅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西北少數民族文學研究中心”主任,甘肅省特色學科“中國語言文學”學科帶頭人,一級學科“中國語言文學”博士點負責人。《中國大百科全書·少數民族文學卷》第三版編委,《民族文學研究》編委。近五年來,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省部級項目2項,現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1項、重大項目子項目2項,入選《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1項:出版著作8部,發表論文60余篇,其中CSSCI論文22篇,被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全文轉載7篇:科研成果獲省部級社科成果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1項。 路鳳華,內蒙古呼倫貝爾人,文學博士,內蒙古大學滿洲里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元明清少數民族文學與文獻研究。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回憶愛瑪儂
- >
姑媽的寶刀
- >
推拿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巴金-再思錄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