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俗世雅意:浙風宋韻的多維審視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2709796
- 條形碼:9787522709796 ; 978-7-5227-0979-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俗世雅意:浙風宋韻的多維審視 內容簡介
宋韻文化是宋代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精華所凝。 《俗世雅意:浙風宋韻的多維審視》所研究的“宋韻文化”特指具有浙江辨識度和風格特征的宋韻文化,故稱之為“浙風宋韻”。 《俗世雅意:浙風宋韻的多維審視》立足于文、史、哲,藝等不同維度,將浙風宋韻分解為“城市之韻、通俗文藝之韻、詩文之韻,詞之韻、藝術之韻、思想之韻”六個方面,其內在邏輯在于,在宋代城市化進程中,世俗化運動構成了能量巨大的動力機制,形成了城市-通俗文藝-詞-詩文-藝術-思想這樣一個物質文化發端、文學藝術浸染、*后以學術恩想收束的層層推演的“宋韻文化沖擊波”。 《俗世雅意:浙風宋韻的多維審視》通過探討不同形態的宋韻文化類型以及所表現的重要特征,聚焦和觀照浙風宋韻之“俗世雅意”,揭示其在宋代所確立的范型意義以及對于后世的深遠影響。
俗世雅意:浙風宋韻的多維審視 目錄
**章 拓城擴市:突破時空的宋代城市之韻
**節 范型千載:宋代都市文明的形態與體系
第二節 宋代江南城市化進程及其歷史意義
第三節 浙城宋韻之一:南宋時期的紹興
第四節 浙城宋韻之二:宋元變革時期的杭州
第二章 勾欄光影:走向市井的宋代通俗文藝之韻
**節 浙風俗調:南宋江浙地區市民階層的社會形態
第二節 體悟市井之韻:唐宋比較視角下的西湖話本敘事
第三節 宋元南戲與民間生活倫理
第四節 雅俗交流視域中的宋代謠諺傳播
第三章 麗逸江南:融會南北的宋詞之韻
**節 宋詞的主體意象及其女性化特征
第二節 世俗化背景下兩宋詞體范式的美學嬗變
第三節 婉約之韻:易安南渡詞核心意象之轉換及其象征意義
第四節 豪放之韻:幼安詞中齊魯文化與江南文化之疊合
第四章 真味愈在:包蘊情理的宋代詩文之韻
**節 宋調肇始:《西昆酬唱集》與宋詩演進
第二節 情理通融與靈心雅致:呂祖謙的詩歌創作
第三節 一代詩文匯編《宋文鑒》的編刊之爭
第四節 存史擷英:歷代宋詩選本論略
第五章 樂技風雅:轉捩新境的宋代藝術之韻
**節 從宋詩到宋樂:《宋詩鈔》中的樂舞資料
第二節 從歌舞到戲曲:音樂要素在宋代的多元匯集
第三節 百代標程:宋畫藝術的歷史演進及其畫史影響
第四節 從民俗信仰到造型藝術:宋代“磨喝樂”形象的塑造
第五節 宋代瓷枕的藝術多維性及其生成機制
第六章 道通天地:開千古境界的宋儒思想之韻
**節 浙學之宗:呂祖謙的歷史哲學及與朱熹之比較
第二節 浙學巨子:陳亮重商思想及其事功實踐
第三節 浙學交互:唐仲友與東萊學派
第四節 浙學名門:北山四先生從祀孔廟的歷史考察
第五節 浙學傳承:從事功與心性的離合看浙東學派建構
參考文獻
后記
俗世雅意:浙風宋韻的多維審視 作者簡介
葛永海,浙江嵊州人。浙江師范大學人文學院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入選浙江省“萬人計劃”領軍人才。主要從事古代小說、文學地理研究。已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省部級項目等六項,出版《古代小說與城市文化研究》、《中國城市敘事的古典傳統及其現代變革研究》、《文學地理學原理》(合著)等專著,主編《浙路詩心》(浙江詩路文化讀本),在《中國社會科學》等刊發表論文八十余篇,其中二十余篇分別為《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人大復印報刊資料等轉載,合著的學術成果曾獲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浙江省哲社優秀成果一等獎等多種獎勵。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隨園食單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經典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