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新發展理念的價值邏輯與實踐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2709376
- 條形碼:9787522709376 ; 978-7-5227-0937-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新發展理念的價值邏輯與實踐研究 內容簡介
社會發展理念的確立,離不開對各種價值觀念的梳理和選擇,離不開對發展觀念優先性和整體性的總體思考和內在分析。我們以新發展理念的價值邏輯作為總體性把握,以價值排序作為認識和把握新發展理念先進性與優越性的重要視角,同時作為認識與把握新發展理念開解時代性發展問題的重要進路。 《新發展理念的價值邏輯與實踐研究》是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新發展理念的價值排序與中國實踐研究”的*終成果。研究基于新發展理念“未完成”“進行時”的特點,在研究過程中不僅從經典著作中梳理對于發展問題的考辨,并使之盡量體系化和現實化,更致力于對各種發展理念進行檢視、提煉與創新,并使之在實踐中得到檢驗、豐富和發展。
新發展理念的價值邏輯與實踐研究 目錄
一 發展理念:新時代發展問題的價值之問
二 價值排序:新發展理念研究的一個重要視角
三 研究思路與基本框架
第二章 新發展理念的三重基礎
一 新發展理念的時代基礎
二 新發展理念的社會基礎
三 新發展理念的價值基礎
第三章 新發展理念價值邏輯的演進歷程
一 新發展理念價值邏輯演進的歷史依據
二 新發展理念價值邏輯演進的理論依據
三 新發展理念價值邏輯演進的現實依據
第四章 新發展理念價值邏輯的前沿考辨
一 發展優先性的新自由主義認識及其困境
二 發展倫理的辯護及其基本主張
三 新發展理念價值邏輯的正義前沿
第五章 新發展理念價值邏輯的核心命題
一 新發展理念的生存價值命題:從“民族持存”到“總體安全”
二 新發展理念的發展價值命題:從“經濟發展”到“共同富裕”
三 新發展理念的價值走向: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第六章 美好生活的選擇悖論與價值超越
一 社會主要矛盾轉化對發展問題的新要求
二 美好生活選擇悖論對發展問題的新挑戰
三 新發展理念對美好生活選擇悖論的新開解
第七章 創新發展與思維變革
一 創新思維:促進發展的思維力量
二 創新發展的當前樣態
三 創新發展的提升路徑
第八章 協調發展與空間正義
一 空間正義:協調發展的重要議題
二 空間正義的表現形態
三 空間正義的實現可能
……
第九章 綠色發展與生態危機
第十章 開放發展與話語建構
第十一章 共享發展與相對貧困
第十二章 共同富裕與新發展理念
結語 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之路
參考文獻
后記
新發展理念的價值邏輯與實踐研究 節選
《新發展理念的價值邏輯與實踐研究》: 因此,在經濟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的今天,我們必須要更加注重發展的協調性和整體性,協調好不同區域、不同發展要素之間的關系,提升發展的整體效能,通過協調發展,使一系列長期積累的失衡矛盾逐漸獲得轉變和化解,著眼于提升社會整體水平的立體式綜合性發展。如在區域問題方面,要充分發揮各地區間的比較與互補優勢,促進生產力優化布局,通過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等途徑,縮小地區發展差距。逐漸打通開放式區域發展新格局。在城鄉問題上,要加快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的城鄉一體化關系,促進城鄉資源的均衡配置,不斷縮小城鄉發展差距。在經濟建設、文化建設、國防建設等領域,要建立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深度融合發展格局,注重實現發展的協調性、平衡性和兼容性。通過協調質量和效益間的關系來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難題,在“發展好的”與“好的發展”二者間做到統籌兼顧,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多元化美好生活需要,推進人與社會的全面發展。 其三,以綠色發展解決人與自然和諧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綠色發展,就其要義來講,是要解決好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問題”。人與自然是一種共生性關系,對自然的過度利用和征服,*終必然會危及人類自身,人類社會的任何發展都必須要以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和保護自然作為根本前提。經濟增長固然重要,但若以過度消耗自然資源為成本,以積累加劇生態環境問題為代價,發展就必然會走向歧路,當各類環境污染呈現出高發之勢,生態問題集中爆發之時,人民的美好生活就必然會面臨前所未有的威脅和挑戰。只有始終堅持綠色發展的原則,通過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發展策略推動生態文明建設,使人自身的發展與環境的改善達到良性平衡,才能讓美好生活的實現與人的全面發展建立在天藍水秀、山青地美的中國沃土之上。 具體來看,“綠色發展指的是以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生態保育為主要特征的發展,綠色發展是在傳統發展基礎上的一種模式創新,是建立在生態環境容量和資源承載力約束條件下,將環境保護作為實現可持續發展重要支柱的一種新型發展模式”。以綠色發展解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問題,對人類中心主義的發展觀念提出了深刻批評。“人類中心主義,或人類中心論,是一種以人為宇宙中心的觀點。它的實質是一切以人為中心,或一切以人為尺度,為人的利益服務,一切從人的利益出發。”它在肯定人類作為發展主體的同時,有意地忽視并抹殺了人對自然的依賴性和自然對人類的“報復性”。土地荒漠化以及西方發達國家在上個世紀發生的因片面追求經濟發展而導致的光化學煙霧事件等,敲響了反思人與自然之關系的警鐘。綠色發展理念即要求重新認識人與自然及發展的關系,強調通過揭示和把握人與自然及發展之間的聯系必然性,從而建構出符合三者客觀規律的發展路徑。 堅持綠色發展,必須要樹立大局觀、長遠觀、整體觀,切忌寅吃卯糧、竭澤而漁,做到對自然取之有度、用之以時,將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作為基本國策。此外,堅持綠色發展理念不是對經濟發展“非此即彼”的一種對立思維,還可以創造出許多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民生增長點,實現金山銀山與綠水青山的互通轉換,為人民的日常生活帶來諸多福利。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改善,人們對環境、健康、安全、飲食、居住等日常生活問題的關注越來越強烈。推進綠色發展,實現自然資本的增值,廣大人民才能吃得放心、住得舒心、活得稱心,從而切切實實感受到經濟發展給自身帶來的利益和福祉,增強人民群眾對新時代美好生活的認同感和獲得感。 其四,以開放發展解決發展內外聯動問題。對外開放是我們在長期發展中總結出的重要經驗,也是我們的基本國策。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所取得的發展成就離不開對外開放。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潮流決定著開放發展的不可逆性。歷史地看,“中國的開放歷經了從1.0時代到4.0時代的偉大突破。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開端,我們進入了試點先行的開放1.0時代,重點解決如何打開國門走向世界的問題;開放2.0時代則以鄧小平南方談話的‘政策引導’為突破口,重點解決要不要繼續擴大開放的問題;開放3.0時代是以‘體制性開放’為特征的加速轉換時期,重點解決全方位對外開放與國際接軌的問題;開放4.0時代以‘主動布局’為特征,實現了從被動順應到主動開放的轉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強調,堅持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依托中國大市場優勢,促進國際合作,實現互利共贏,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這一系列的開放發展變化,不僅意味著我們在開放的深度、廣度、節奏上的深度推進,以及從參與性話語權到制度性話語權的深刻轉變,也意味著應對外部經濟風險、維護國家經濟安全壓力的重要變化,要求我們在開放中要做到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同時,更為根本的是,開放發展的系列變化體現出我們對發展理念的深化認識和更迭升級。 ……
新發展理念的價值邏輯與實踐研究 作者簡介
張彥,浙江大學社會科學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浙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青年拔尖人才、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專家,入選教育部“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計劃”、浙江省宣傳文化系統“五個一批”領軍人才。擔任教育部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指導委員會專家指導組成員、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大課題攻關項目首席專家,浙江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倫理學、價值哲學、道德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研究。著有《價值排序與核心價值觀》《價值排序與倫理風險》《“歷史之謎”解答的開啟之作——新讀》《涵養好家風——黨員的10堂主題黨課》等著作12部;在《哲學研究》《教育研究》《哲學動態》《學術月刊》等期刊發表論文90余篇,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發表理論文章20余篇,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以及人大復印報刊資料等轉載18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3項,其中重點項目2項;獲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人文社會科學類)青年成果獎,浙江省第十七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浙江省高等學校科研成果一等獎,首屆長三角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比賽一等獎。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朝聞道
- >
推拿
- >
二體千字文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唐代進士錄
- >
隨園食單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