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城市水環境綜合整治指導手冊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739995
- 條形碼:9787030739995 ; 978-7-03-073999-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城市水環境綜合整治指導手冊 內容簡介
《城市水環境綜合整治指導手冊》一書針對全國城市水環境綜合整治的需求,在梳理“十一五”和“十二五”國家科技重大水專項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系統總結了開展城市水環境綜合整治所涉及方法、技術等方面的內容,主要內容包括城市水體問題識別與解析技術,城市水環境容量計算方法,城市水環境污染負荷分配方法,城市水環境技術篩選方法,和城市水環境技術路線圖制定方法,并以附錄的形式給出了“十一五”和“十二五”國家科技重大水專項所研發適用于城市水環境的技術評估結果。本書可指導地方政府或相關公司開展城市水環境綜合整治,是水專項成果之城市水環境治理方面成果的一種總結形式。
城市水環境綜合整治指導手冊 目錄
叢書序
前言
基礎篇
第1章城市水環境概況與治理歷程3
1.1城市水環境概況3
1.2我國城市水環境治理歷程6
第2章城市水環境治理現狀和問題解析10
2.1我國城市水環境治理現狀10
2.2我國城市水環境共性問題解析11
方案篇
第3章我國城市水環境分區及其特征19
3.1我國城市水環境分區依據與構成19
3.2我國各區域城市水環境分區特征25
第4章城市水環境綜合整治方案編制內容及方法30
4.1方案編制總體思路30
4.2方案編制資料基礎31
4.3方案編制內容31
4.4方案編制技術路線32
4.5方案編制過程34
第5章城市水環境特征及問題解析方法36
5.1城市水體水生態環境特征分析方法36
5.2城市水環境問題解析39
第6章城市水環境綜合整治目標的構建46
6.1城市水環境綜合整治目標的確定46
6.2城市水環境綜合整治目標的優化50
第7章城市水環境容量和污染負荷削減量分配計算72
7.1城市水體功能區及主控污染指標確定72
7.2城市水體功能區環境容量計算72
7.3城市污染負荷分配原則80
第8章城市水環境綜合整治適用性技術篩選86
8.1技術篩選工藝流程86
8.2技術篩選方法介紹88
8.3典型案例應用研究93
第9章華北地區城市水環境綜合整治指導方案101
9.1方案編制依據101
9.2華北地區城市水環境特征和問題解析101
9.3華北地區城市水生態環境綜合整治目標確定114
9.4華北地區城市水環境質量提升方案114
9.5華北地區城市水生態恢復方案120
9.6華北地區城市水資源保護方案122
9.7華北地區城市水安全保障方案126
9.8華北地區城市水環境綜合整治路線圖126
第10章東北地區城市水環境綜合整治指導方案131
10.1方案編制依據131
10.2東北地區城市水環境特征和問題解析131
10.3東北地區城市水生態環境綜合整治目標確定139
10.4東北地區城市水環境質量提升方案140
10.5東北地區城市水生態恢復方案145
10.6東北地區城市水資源保護方案146
10.7東北地區城市水環境綜合整治技術路線圖149
第11章東南地區城市水環境綜合整治指導方案154
11.1方案編制依據154
11.2東南地區城市水環境特征和問題解析154
11.3東南地區城市水生態環境綜合整治目標確定170
11.4東南地區城市水環境質量提升方案170
11.5東南地區城市水生態恢復方案176
11.6東南地區城市水資源保護方案179
11.7東南地區城市水環境綜合整治技術路線圖181
第12章南部地區城市水環境綜合整治指導方案185
12.1方案編制依據185
12.2南部地區城市水環境特征和問題解析185
12.3南部地區城市水生態環境綜合整治目標的確定197
12.4南部地區城市水環境質量提升方案198
12.5南部地區城市水生態恢復方案203
12.6南部地區城市水資源保護方案204
12.7南部地區城市水安全保障方案206
12.8南部地區城市水環境綜合整治技術路線圖208
第13章西南地區城市水環境綜合整治指導方案211
13.1方案編制依據211
13.2西南地區城市水環境特征和問題解析211
13.3西南地區城市水生態環境綜合整治目標確定222
13.4西南地區城市水環境質量提升方案223
13.5西南地區城市水生態恢復方案228
13.6西南地區城市水資源保護方案229
13.7西南地區城市水安全保障方案231
13.8西南地區城市水環境綜合整治技術路線圖232
第14章西北地區城市水環境綜合整治指導方案237
14.1方案編制依據237
14.2西北地區城市水環境特征和問題解析237
14.3西北地區城市水環境綜合整治目標確定242
14.4西北地區城市水環境質量提升方案243
14.5西北地區城市水生態恢復方案248
14.6西北地區城市水資源保護方案249
14.7西北地區城市水環境綜合整治技術路線圖252
技術政策篇
第15章城市水環境綜合整治技術政策259
15.1總則259
15.2城市水資源保護技術259
15.3城市水體水質改善技術260
15.4城市水生態恢復技術262
15.5城市水安全保障技術263
15.6城市水生態環境監測技術264
15.7鼓勵研發的技術方向264
參考文獻265
附表水專項城市市政工程綜合整治備選技術庫272
城市水環境綜合整治指導手冊 節選
基礎篇 城市是流域的重要組成部分,流經城市的河流不僅會在一定程度上出現水質惡化,而且作為城市受納水體的湖泊也會遭受污染。因此,城市可以視為流域內極為重要的“污染點源”。城市水體作為這一“點源”的載體,對流域水環境質量和生態狀況的影響不容忽視。通常來說,城市水體具有一定的環境容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消納進入其中的污染物質。但隨著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城市的水域面積逐漸減少,且進入水體中污染負荷大幅增加,導致城市水體出現水質惡化、水生態系統破壞、水資源短缺和內澇頻發等一系列問題。 近幾十年來,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不斷推進我國城市水環境的綜合整治,實現了城市水環境質量的明顯改善,有效提高了我國城市水污染防治的技術和管理水平。需要指出的是,盡管我國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根據《2021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全國河流Ⅰ~Ⅲ類水質斷面占比在2021年達到84.9%,劣Ⅴ類水質斷面占比下降到1.2%。但我國城市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還只是初步的和階段性的,目前仍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城市人口資源環境矛盾依然突出、污染排放和生態破壞的形勢依舊嚴峻、生態環境事件頻發等問題尚未根本解決。許多城市污水管網建設嚴重滯后,管網老舊破損和混接錯接漏接嚴重,雨季溢流污染問題突出,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能力不足;部分城市以及400多個縣城污水處理能力不能滿足需求,40%左右建制鎮尚不具備生活污水處理能力①;污水資源化利用尚處于起步階段,城市再生水利用水平不高;黑臭水體的整治效果存在反彈的可能,有待于進一步的鞏固;城市面源污染防治形勢不容樂觀,正在由原來的次要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一些城市濕地、湖泊面積萎縮,水生態系統的功能失衡,重點湖泊的藍藻水華居高不下,水生態保護和修復亟待加強;我國工業生產主要集中在城市,工業企業違法排污造成城市下游河流水質嚴重污染的現象還時有發生。總之,我國城市水生態環境面臨的形勢依然嚴峻,水資源短缺與水污染并存,水生態環境改善仍任重道遠。廣大市民對生活質量和環境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亟須探索更加先進可行的城市水環境綜合整治路徑。 第1章城市水環境概況與治理歷程 1.1城市水環境概況 水是城市的命脈,是城市的血液,城市因水而建、因水而興。一座城市的社會經濟良性發展,高度依賴于源源不斷的工業和生活供水、富余充足的污染物受納空間以及安全舒適的人居環境,這一切均與城市水環境密切相關。 1.1.1城市水環境的功能 城市水環境是指城市及其周邊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共同組成的水系統,其中地表水主要包括河流、湖泊、濕地、坑塘等自然或人工水體,涉及城市自然生物賴以生存的水體質量狀況、抵御洪澇災害的能力、水資源供給程度、水利工程景觀與周圍的和諧程度等多個方面。城市水環境既是城市自然環境的主要組成部分,同時又具有重要的景觀價值、娛樂價值和生態價值。城市水環境對城市的價值具體如下。 1. 供水水源 城市水體不僅可以作為城市自身的供水水源,還可以作為周邊城市及其下游區域的供水水源。 2. 排污凈化 城市水體是區域內點源污(廢)水以及徑流雨水的主要受體,是城市水循環的主要載體。城市水體由于具有一定的水環境容量和承載力,可對進入其中的污染物進行一系列的物理、化學和生物凈化,減少其對水體生態環境的影響。 3. 防洪排澇 城市水體是一個天然防洪、蓄洪和泄洪的通道和載體。同時,城市水體又可以在暴雨和河流漲水期儲存過量的雨水,避免發生洪澇災害。 4. 生態功能 城市水體是城市物種多樣性的重要載體,是城市生態建設的主要組成部分。同時,城市水體還具有熱容性高、流動性強等屬性,對自然環境中風的流暢性有較好的保護作用。在風的作用下,城市水體水面蒸發能夠增加空氣濕度,對于減弱城市熱島效應具有明顯的作用。 5. 景觀娛樂 城市水體是居民親近自然、休閑娛樂的重要場所,能為城市居民提供優美的生活環境并滿足城市居民精神層面的需求。很多城市水體均具有一定的景觀作用,如北京的護城河、南京的秦淮河、合肥的南淝河等均是城市中的旅游觀光勝地。 但是,城市水體大多是流動性差的封閉型淺型水體,具有容量小、自凈能力弱、易于污染等特點。因此,城市水體受到人為影響更為強烈,易發生水質污染和生態破壞,進而導致城市面臨嚴重的水質惡化和水華風險。近年來,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改變了城市內的產匯流條件、地下水的補徑排關系,深刻影響著城市水循環系統,導致城市水環境質量惡化和生態系統退化。 1.1.2城市化對城市水體的影響 1. 城市化對城市河流的影響 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導致城市產業結構調整重組,改變了城市河流原有生境和沿岸地區用地功能,河道被侵占、大量污染物排入河流中,致使城市河流水生態環境質量出現明顯的惡化,嚴重干擾了城市河流的固有功能,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對城市河道結構形態的影響 在城市化進程中,城市河道為適應城市發展的需要,在形態、功能和空間等方面呈現明顯不同于自然河道的特性。通常,城市河道的蜿蜒程度低,斷面形式單一;城市河流河道渠化和襯砌護底嚴重,與周圍環境的物質交換功能基本喪失,對河道周圍及河道內生態的支撐能力明顯減弱;由于城市土地利用率高,城市河道沿岸存在許多工廠和居民區,對城市河流河道空間范圍形成擠壓,*終使城市河道的下墊面條件發生變化。 2)對城市河流水文過程的影響 城市化直接影響了城市河流的水文過程。首先,城市化導致的不透水面積增加,改變了城市內的產匯流過程,影響了城市河流的流動過程并加劇了城市河流徑流作用對河床的侵蝕;其次,城市人口聚集區域一般位于平原地區,缺少大型水源地,區域內的生產生活用水往往需要從鄰近流域進行調配,而生產生活用水產生的污廢水卻需要排入當地的城市河流,這也將對城市河流的水文過程產生擾動;*后,城市河流易受人為調控,很多城市都具備調水補充河道生態用水的條件,然而不合時宜的調水補源也會影響城市河流的徑流過程,對城市河流的水文情勢產生擾動。 3)對城市河流原有生境的影響 城市化會使城市河流原有生境喪失,降低城市水體的生物多樣性,低頻度的物種數量明顯增加,高頻度的物種數量明顯減少,城市河流改造前后的群落相似性明顯降低。這主要是由于城市河流河道改造破壞了原有的生境條件,而新形成的生境條件又會有新的物種遷入,從而破壞了城市河流系統與周邊陸地系統之間的物質循環過程。 陳昆侖等(2013)對廣州城市河流的水體形態演化的研究表明,2000~2010年城市化導致廣州市河流面積減少比例高達22.98%,岸線長度減少了26.48%,城市河流河道出現明顯的收窄,城市河流河口形態也顯著改變。李君(2006)對杭州市古新河等五條典型河流的研究表明,城市化引起的商業及工礦用地和居民住宅用地的增加,顯著導致上述五條典型城市河流出現水質惡化和景觀多樣性減弱,2005年五條典型城市河流水質均已降低至Ⅴ類或劣Ⅴ類。 2. 城市化對城市湖庫的影響 2000年以來,城市化進程對城市湖庫水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都有著重要影響,干擾了城市湖庫的自然凈化過程,對城市湖庫水生態系統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城市化對城市湖庫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1)城市化大大減少了湖庫的水域面積 我國城市發展速度極快,導致土地資源緊張,城市區域侵占湖庫的現象越來越普遍,造成湖庫水域面積日益減少。以武漢市為例,根據《武漢湖泊志》的相關說明,1980~2010年,武漢市的湖泊面積減少了將近343350畝①②(武漢市水務局,2014)。武漢市區內環線唯一的湖泊—沙湖逐漸被周邊大量的商品住宅蠶食,湖面面積從原來的1275畝縮小到了如今的約120畝(錢澄和張虹,2014)。 2)城市化使湖庫生態系統遭到破壞 在城市化進程當中,由于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量增大,這些污廢水中的氮、磷和其他有害物質進入城市湖庫,致使湖庫生態系統遭到破壞,湖庫中藻類增加,消耗了水中的氧氣,使魚及其他生物無法生存,*終導致水生動植物資源衰退,破壞了湖庫的生態多樣性和自凈循環過程。因此,很多城市湖庫的水文季節規律發生變化,連續出現枯水時間提前、枯水期延長、水位超低以及旱情加劇等現象,部分水域還出現水質下降的問題。黃蘭蘭等(2020)對開封市龍亭湖等五處典型城市湖泊進行了研究,發現除汴西湖水環境質量較好為Ⅳ類水外,龍亭湖等四處城市湖泊水環境質量均為劣Ⅴ類水,其水環境污染仍較為嚴重。谷風等(2019)對吉林市落馬湖的湖泊水質進行了評價,指出落馬湖的總體水環境質量為Ⅴ類水,以中國環境監測總站推薦的湖泊富營養化評價法進行評價,其磷元素嚴重超標,屬于重度富營養的城市湖泊。 綜合來看,由于城市水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市水體仍呈現嚴重污染的態勢,我國城市水環境整體情況不容樂觀。作者團隊2019年從全國91個城市211處水體的取樣檢測結果來看,Ⅳ類及以上的水體僅占40%(圖1-1),而Ⅴ類水體占26%,劣Ⅴ類水體占比高達34%,意味著城市水體目前受污染情況仍較為嚴重。 圖1-12019年全國91個城市水體水環境質量類別占比 1.2我國城市水環境治理歷程 如上所述,城市水環境是城市自然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具有重要的景觀價值、娛樂價值和生態價值。但是隨著城市區域內大量污染物排入,城市水環境受到了嚴重的破壞,城市水環境質量持續惡化,城市水生態系統逐漸消亡、城市水資源日漸枯竭且城市水安全隱患頻發。因此,我國對于城市水環境治理的重視程度逐漸增加。本節從我國城市水環境治理政策變化歷程和我國城市水環境治理重點變化歷程兩個方面闡述我國城市水環境的治理歷程。 1.2.1我國城市水環境治理政策變化歷程 1984年,《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做出了對城市進行環境綜合整治的指示,將城市環境管理推進到一個新階段。同年,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正式拉開了我國城市水環境治理的序幕。 1988年,國務院環境保護委員會發布了《關于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的決定》,城市水環境質量是考核內容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同年,國家環境保護總局還頒布了《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 8978—88)。1989年,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 在排放標準方面,1993年,《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水污泥排放標準》(CJ 3025—1993)發布;1996年,《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 8978—1996)發布;2002年,《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 18918—2002)發布,該標準提高了城鎮污水處理廠的出水要求,明確了將一級A標準出水作為回用水的基本要求。自此,城鎮污水處理目標開始從“達標排放”向“再生利用”轉變。
- >
回憶愛瑪儂
- >
史學評論
- >
巴金-再思錄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山海經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月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