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上海市志·黃浦江分志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3200624
- 條形碼:9787573200624 ; 978-7-5732-0062-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上海市志·黃浦江分志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普通讀者黃浦江是上海的母親河,見證了上海滄桑巨變,有著悠久的歷史。宋末上海港興起,商船云集;元代設立市舶司,上海鎮升格為上海縣;明永樂元年(公元1403年)開浚黃浦江,修筑上海城墻;清康熙年間開放海禁后,在上海設立江海關,成為國內四大口岸之一。至清乾隆年間,上海已成為全國貿易大港和漕糧運輸中心,被譽為“江海之通津,東南之都會”。1843年上海開埠后,迅速成為中國乃至世界上具有一定影響的港口城市。 作為港口城市的上海,地處中國大陸海岸線中部、長江三角洲前端,面向太平洋,是中國水陸交通樞紐港和長江流域的門戶,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黃浦江孕育了上海,對于上海城市形成和發展,產生了無以替代的作用;黃浦江也是近代中國工業文明的發祥地,一個半世紀前,中國*早一批發電廠、自來水廠、煤氣廠、造船廠、紡織廠、電機廠和制皂廠等相繼在黃浦江畔誕生,開創了中國民族工業之先河。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上海獲得新生,古老的黃浦江也煥發了青春,給城市與港口發展注入生機與活力。在較長一個歷史時期,上海曾是中國主要的工業基地之一,并且在港口、航道、航運、海事、引航和救助等方面建章立制、探索實踐,為全國水運事業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上海積極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實施浦東開發開放,打造陸家嘴金融貿易區,創立中國首*自貿區,建設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全面提升黃浦江航運、生態、景觀、游覽等綜合功能,開創了浦江兩岸聯動建設、創新發展的新局面。 可以這么說,上海每一次巨變都與黃浦江息息相關。上海因江而生,以港興城,黃浦江作為一條具有悠久歷史文化遺產的優良河流,始終是上海城市文化的重要脈絡,對城市發展變化產生深遠的影響。 歷史是現在的原點,今天是未來歷史的起點。我們回顧、總結歷史,是為了啟迪今天、昭示明天。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上海正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深入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積極推進上海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和科技創新“五個中心”建設,努力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卓越城市,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
上海市志·黃浦江分志 內容簡介
本稿為上海市“二輪志書”的一部分,由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主持編纂,專門專業機構和專家具體承編,上限為1978年,下限為2010年,全面反映改革開放以來上海相關事業發展的歷程和成就。
上海市志·黃浦江分志 目錄
序
《上海市志(1978—2010)》凡例
編纂說明
概述
大事記
**篇 黃浦江水系及其自然環境
第二篇 水文勘測
第三篇 水利與防汛
第四篇 水資源利用與保護
第五篇 黃浦江航道
第六篇 航運和港口
第七篇 越江交通
第八篇 沿江經濟
第九篇 濱江規劃與開發
第十篇 社會與文化
第十一篇 人物
專記
附錄
索引
編后記
上海市志·黃浦江分志 作者簡介
上海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于1986年8月經上海市委批準成立。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下設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正局級事業單位),代表上海市人民政府主管全市地方志編纂工作。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唐代進士錄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朝聞道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