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中國佛教論集——印順法師佛學著作選集/釋印順著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1070422
- 條形碼:9787101070422 ; 978-7-101-07042-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佛教論集——印順法師佛學著作選集/釋印順著 內容簡介
本書匯集了印順法師有關中國佛教的重要論述,內容涉及中國佛教的制度,三論宗、禪宗、凈土宗等中國佛教的主要宗派,《大乘起信論》、《楞伽經》等對中國佛教有深遠影響的經典,玄奘、道生等中國佛教目前的重要人物,以及中國佛教的特色、中國佛教與印度佛教的關系等問題。
中國佛教論集——印順法師佛學著作選集/釋印順著 目錄
一 中國佛教與印度佛教之關系
一 印度的三期佛教——總說
二 廚賓中心的佛教區
三 廚賓中心區的佛教
四 錫蘭的佛教
五 晚期傳來的小乘經論
六 真常大乘經
七 瑜伽師的唯心論
八 大乘禪
九 后期的中觀學
一○ 秘密教
二 漢譯圣典在世界佛教中的地位
三 中國佛教各宗之創立
四 中國佛教之特色
五 泛論中國佛教制度
六 宋譯《楞伽》與達磨禪
七 東山法門的念佛禪
一 東山法門的興起
二 文殊般若與一行三昧
三 北宗的念佛、凈心
四 凈眾與宣什宗
五 曹溪的南宗
六 東山法門的原意
七 結說
八 禪宗是否真常唯心論
九 三論宗風簡說
一○ 論三諦三智與賴耶通真妄
一一 《起信論》平議
一 作者與譯者
二 《起信論》在佛法中的地位
一二 評周繼武居士《起信論正謬》
一三 《臺灣當代凈土思想的動向》讀后
一四 評《精刻大藏緣起》
一五 漢明帝與《四十二章經》
一六 玄奘大師年代之論定
一七 點頭頑石話生公
一八 護法韋馱考
一九 中國的宗教興衰與儒家
二○ 大乘經所見的中國
一 中國的地志
二 中國的護法神
三 中國的圣王
四 中國佛教的圣地
五 中國的圣者
六 于闐
七 中國的政教情形
八 雜事
二一 華雨集
一 與佛有緣
二 陀螺與陀羅尼
三 香板
四 緩與急
五 道無不在
六 龍蛇混雜
七 燃頂
八 人之自覺
九 玄睿與珍海
一○ 禪宗第七祖
一一 耶穌到西藏
一二 佛滅無大師
一三 皆大歡喜
一四 道教反佛之伎倆
一五 度牒與戒牒
一六 僧肇與《寶藏論》
一七 僧尼與帝王
一八 神尼
一九 為支那堪布翻案
二○ 三變
二一 《般若經》*大
二二 教主
二三 《十八空論》
二四 姓名之道俗辨
二五 曇影與曇晷
二六 布袋和尚
二七 大黑天
二八 一陰一陽之謂道
二九 中國佛教與邊地民族
三○ 老子生而發白
三一 將心來與汝安
三二 北土重禪
三二 求生東方
三四 女王與《大云經》
三五 《十六羅漢因果識見頌》
三六 禪門之風格
三七 土地菩薩
三八 佛教之年節
三九 讀《新原人論》
二二 中國佛教瑣談
一 生
二 死
三 鬼與地獄
四 嬰靈
五 經懺法事
六 放生
七 傳戒
八 還俗與出家
九 供僧
一○ 拈花微笑
一一 付法與接法
一二 叢林與小廟
一三 橫出三界
一四 帶業往生
一五 隔陰之迷
一六 四句料簡
一七 臨終助念
一八 肉身菩薩
一 印度的三期佛教——總說
二 廚賓中心的佛教區
三 廚賓中心區的佛教
四 錫蘭的佛教
五 晚期傳來的小乘經論
六 真常大乘經
七 瑜伽師的唯心論
八 大乘禪
九 后期的中觀學
一○ 秘密教
二 漢譯圣典在世界佛教中的地位
三 中國佛教各宗之創立
四 中國佛教之特色
五 泛論中國佛教制度
六 宋譯《楞伽》與達磨禪
七 東山法門的念佛禪
一 東山法門的興起
二 文殊般若與一行三昧
三 北宗的念佛、凈心
四 凈眾與宣什宗
五 曹溪的南宗
六 東山法門的原意
七 結說
八 禪宗是否真常唯心論
九 三論宗風簡說
一○ 論三諦三智與賴耶通真妄
一一 《起信論》平議
一 作者與譯者
二 《起信論》在佛法中的地位
一二 評周繼武居士《起信論正謬》
一三 《臺灣當代凈土思想的動向》讀后
一四 評《精刻大藏緣起》
一五 漢明帝與《四十二章經》
一六 玄奘大師年代之論定
一七 點頭頑石話生公
一八 護法韋馱考
一九 中國的宗教興衰與儒家
二○ 大乘經所見的中國
一 中國的地志
二 中國的護法神
三 中國的圣王
四 中國佛教的圣地
五 中國的圣者
六 于闐
七 中國的政教情形
八 雜事
二一 華雨集
一 與佛有緣
二 陀螺與陀羅尼
三 香板
四 緩與急
五 道無不在
六 龍蛇混雜
七 燃頂
八 人之自覺
九 玄睿與珍海
一○ 禪宗第七祖
一一 耶穌到西藏
一二 佛滅無大師
一三 皆大歡喜
一四 道教反佛之伎倆
一五 度牒與戒牒
一六 僧肇與《寶藏論》
一七 僧尼與帝王
一八 神尼
一九 為支那堪布翻案
二○ 三變
二一 《般若經》*大
二二 教主
二三 《十八空論》
二四 姓名之道俗辨
二五 曇影與曇晷
二六 布袋和尚
二七 大黑天
二八 一陰一陽之謂道
二九 中國佛教與邊地民族
三○ 老子生而發白
三一 將心來與汝安
三二 北土重禪
三二 求生東方
三四 女王與《大云經》
三五 《十六羅漢因果識見頌》
三六 禪門之風格
三七 土地菩薩
三八 佛教之年節
三九 讀《新原人論》
二二 中國佛教瑣談
一 生
二 死
三 鬼與地獄
四 嬰靈
五 經懺法事
六 放生
七 傳戒
八 還俗與出家
九 供僧
一○ 拈花微笑
一一 付法與接法
一二 叢林與小廟
一三 橫出三界
一四 帶業往生
一五 隔陰之迷
一六 四句料簡
一七 臨終助念
一八 肉身菩薩
展開全部
中國佛教論集——印順法師佛學著作選集/釋印順著 作者簡介
釋印順,印順法師(1906-2005),當代著名高僧、百科全書式的佛學泰斗。1930年出家,追隨太虛法師投身中國近現代佛教復興運動,在當時便以學問精深享譽佛教界。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末赴臺灣,創建了多所著名佛學院。 印順法師博通三藏,造詣精深,一生講學不輟,著述宏富,撰寫、編纂作品四十余種,計八百萬言,陸續結集為《妙云集》(24冊)、《華雨集》(5冊)等,其學術水準備受海內外佛教界、學術界推崇。1973年,日本大正大學因印順法師《中國禪宗史》一書的創見而特別授予他文學博士學位。由于他在介紹和弘揚印度佛學方面的杰出成就,被譽為“玄奘以來第一人”。
書友推薦
- >
史學評論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經典常談
- >
月亮虎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