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國藥膳良方
-
>
先思而后語
-
>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 科普版
-
>
痰濕一去百病消
-
>
當癌癥來敲門
-
>
男孩生長發育保健JD
-
>
貓和狗的生活哲學
中醫的常識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9083940
- 條形碼:9787539083940 ; 978-7-5390-8394-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醫的常識 本書特色
★學習中醫的收獲:在目前的生活狀態下做貴人 徐文兵老師一直講:“業余學,身家用。”是說我們每個普通人都要學點中醫知識。 我們學中醫的目的不見得非要做一名醫生。古人講,學醫的目的是“上以療君親之疾”,是說父母病了我起碼不會干蠢事,以盡孝的名義把他們往死路上推;“下以救貧賤之厄”,是說碰到一些需要幫助的人,也可以有效地去幫助他;zui重要的是“中以保身長全,以養其生”,是說學會更好地關愛自己。 掌握中醫的常識,一點點讓這些知識滲透到我們的生活中,zui終都能達到幫助自己和家人的目的。 ★普通人如何學習中醫——有自知之明、自覺之感,方有慧心之悟 如果大家真正關愛自己的身心健康,關注自己的生活質量,學中醫是個很好的入門的途徑和方法。本書從認識中醫、四季的活法、生活常識、食療、識字、七情、中醫非藥物療法等方面入手,告訴我們如何學習中醫。 1.認識中醫:從改變自己的固有觀念開始,如何認識中醫?學中醫如何入門?在本篇對此問題一一講解。 2.中醫非藥物療法:《黃帝內經》中記載了了六種中醫療法,分別是砭石、針刺、毒藥、艾灸、導引和按蹺,本篇介紹了除藥物之外的五種“非藥物療法”。 3.民以食為天:食療有完善的理論體系,講究天、地、人合一。 4.七情:任何一種感情都會在心理上留下痕跡,通過對喜怒憂思悲恐驚的講解,告訴人們要先學會自愛。 5.歷史:引經據典,介紹了伊尹、扁鵲、華佗的生平事跡及傳承。 6.醫案:記錄了徐老師診斷的醫案分析,內容涵蓋保衛子宮、小孩換牙、不孕癥等。 7.徐公釋疑:精選讀者的問題,徐老師一一給出詳細回答。 …… ★現在的病大多數都是生活方式病 現在的病都是生活方式出問題鬧出來的,這種生活方式包括飲食、起居、情緒、習慣、思維方式。有的人到大病快死的時候,才想到為什么得這個病,憑什么得這個病,沒想到人得一個病也不容易,沒有幾十年一絲不茍、孜孜不倦地違背自然,也得不了這個病。 現在連常識都是錯的,人被商業利益綁架的常識洗腦以后,普及常識就成為很重要的事。道家講,所謂的道法自然、無為而治,順著天性去生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加人為的干擾或悖逆,就不會生出很多疾病。現代人無論身病、心病,原因都在這里。
中醫的常識 內容簡介
知道中醫的常識,不是要求大家變成醫生,但要變成一個明事理的人。這樣你將來得了病會有一個辯證的,有一個從正反面看的態度,能形成自己的價值觀和看法。 本書從認識中醫、中醫非藥物療法、識字、民以食為天、七情、歷史、醫案等方面入手,告訴我們如何掌握中醫的常識,成為一個能自救,能幫助家人、朋友的明道之人。
中醫的常識 目錄
認識中醫
**章有自知之明、自覺之感,方有慧心之悟/1
1學習中醫的收獲:在目前的生活狀態下做貴人/2
2學中醫要先認繁體字/3
3現在我們活得很混沌/4
4學中醫*大的困難是什么/7
5不“識”字,吵架都沒法吵/8
6反思自己為什么活得太糙/10
7從知其然,活到知其所以然這個境界/13
8稱心的往往不如意,如意的往往不稱心/14
9中醫的本源是“巫”/16
10恢復“覺”,恢復魄力/17
11感和覺的區別是什么?是深層次動心/18
12我們現在都是相信儀器:“寧信度,無自信也”/19
13中醫是貴族,只能在小范圍傳播/21
14身體不調好,那情緒也好不到哪兒去/22
15“道、理、德、法、術、器”/23
16學中醫的*高境界——悟/24
17為什么整篇《黃帝內經》不能被通俗地講一遍/24
18《上古天真論》是一篇反映道家高屋建瓴的文章/26
19為什么不產在中國的藥也叫中藥/27
20層次低的人上來就是比東西,層次高的人不看東西/29
21學中醫要坐而論,起而行/30
22中醫能把人根本意識不到的東西找出來/31
23身心健康評估/32
24養生的*高境界——養心/34
25各從其欲,皆得所愿/35
26身心不二/36
27診病、治病要大夫與患者面對面/37
第二章從“心”認識漢字/39
1“悅”是通過言語使人高興,把人說動了心/40
2口不對心,就是不悅/41
3我們只知道“愉”是高興,但不知道為什么而高興/41
4靠“偷”來達到“愉”這種快感,你就會樂極生悲/42
5中醫的哲學,盡在一個“愈”字/43
6怡:吃喝到發自內心喜愛的東西,或者吃喝的東西讓內心感到高興/45
7現代人每天按點吃飯,不管自己當時是否饑餓/45
8“怠”是心理負擔過重,壓抑、沉悶、憋屈,反應遲鈍/47
9慢性疲勞綜合征,其實就是倦怠/48
10懌:有幸目睹,快感連綿不絕/49
11快:“置之死地而后快”/50
12開慧后的快感是人間至樂/51
13志:本義是記憶,另一層含義是愿望、企圖/52
14為什么情竇未開的時候,記憶力*好/53
15懷,涵蓋胸、腹和小腹/54
16如果藏在內心的東西是負面的、陰暗的,時間長了肯定會得身心疾病/55
第三章中醫對免疫力的看法/57
1用免疫球蛋白、激素都是不得已的辦法/58
2力和氣有什么區別/60
3中醫怎么看免疫力/61
4神魂顛倒、晝夜作息不規律的人,即便物質能量充足,也達不到預防疾病的目的/63
第四章現在的病大多數都是生活方式病/65
1“白天東奔西跑,晚上還得做夢。”/66
2北京這么多高樓大廈,住的都是睡不著覺的人/67
3物質文明解決不了精神和文化匱乏的痛苦/68
4人際關系很差,是腎精消耗得太厲害了/68
5“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69
6伍子胥一夜白頭故事的中醫解釋/69
7孤和獨/70
8“愛情”受的玷污*多/70
9和為貴是與不同的季節、時間、環境、人群相處的能力/71
10人得一個病也不容易/71
11養生之道,其實是養性之道/72
12人們總是看生命的“量”——活多少歲,卻沒考慮過生命的“質”——活得怎么樣/74
13無論中醫、西醫,*重要的是學會敬畏生命/75
第五章很多人的病是價值觀出了問題導致的/77
1貴生——活出個人樣,活出精彩/78
2非要強迫自己干違背自然的事,*后就會自取滅亡/80
3生命的質量首先體現在身體要健、要康/81
4貴全——不要亂切扁桃體、闌尾……/83
5腳后跟叫“踵”,它是腎氣的發力點/84
6身體要達到“泰”,而不是“否”的境界/85
7如果家沒齊好就出來混,早晚要壞事的/86
8遵循自然的變化做一些事,你還算是有德之人/88
9人為什么都是在病了、不行了才發覺生命的重要性/89
10你為什么看大夫/89
11用意識去隨心/90
12做自己喜歡做的事/91
第六章失去了尊重和信任,醫患關系只能日趨緊張/93
1治人、治家、治國背后的道理是一樣的,都是在調理一種關系/94
2“上古天真”淪喪才講仁義道德/95
3中醫得以生存的前提就是治病救人有療效/96
4人生如戲,戲如人生/97
5有戲、沒戲,就是有神、沒神/99
中醫非藥物療法
第七章*高明的中醫療法是祝由,其次是按蹺/103
1現在中醫沒落到好像只有吃藥一種方式/104
2開中藥只是中醫治病的方法之一/105
3沒有正確使用中藥,這是人禍,不能歸咎于中藥本身/106
4有毒的東西未必有害,無毒的東西未必就無害/107
5藥性加人性等于藥效/109
第八章中醫非藥物療法之一:針刺/111
1針刺治療時間短、見效快/112
2扎針能控制人的神,控制人的大腦,從而控制人的四肢/112
第九章中醫非藥物療法之二:艾灸/115
1艾絨易于引起人體的共振/116
2艾灸有如陽光普照,驅除陰霾/116
3艾灸和烤肉有什么區別/118
第十章中醫非藥物療法之三:砭石/121
1刮痧、拔罐是中醫調理疾病特有的一種方式/122
2如果得了暗瘡,你一定要收斂自己的腎火/122
第十一章中醫非藥物療法之四:按蹺/125
1按蹺是大夫不借助任何工具直接和患者交流的一種方式/126
2通過按蹺這種觸動內心的治療,是中醫一個*大的優勢/127
第十二章中醫非藥物療法之五:導引/129
1“導引”就是還原人的天性/130
2站樁不僅能讓你回神,還能驅邪氣/131
民以食為天
第十三章我們吃東西要盡可能講究/133
1什么樣的飯菜叫講究/134
2吃飯是講君臣佐使的/135
第十四章真正的食療不是你看見的那樣簡單/137
1古代有一種大醫叫“食醫”/138
2真正的食療——看天吃飯,看地吃飯,看人吃飯/139
3現代人只追求填飽肚子/140
4食之本味1:從產婦飲食說起/141
5食之本味2:從肚包雞說起/143
第十五章四季飲食滋味/147
1春季別吃辛辣發散的食物,倒是可以拈酸吃醋/148
2夏天一定要把姜作為一種常吃的食物/148
3秋季話腌菜:感謝細菌、微生物,你們萬歲,我們百歲/150
4酒和中醫的關系很密切/151
5只有吃過好的西餐的人才知道中餐好在哪里/153
七情
第十六章任何一種感情的傷害都會在生理上留下痕跡/155
1人的心理和身體是不二的/156
2人的生理功能衰退、氣血不足,就處于一種愛無能的狀態/157
3先學會自愛,如果覺得自己心氣還有富余,那就愛自己*親近的人/158
第十七章順應人的本能,就能讓人喜/159
1喜是*基本的鼓動人欲望的情緒/160
2“喜傷心”:喜過頭對身心都會有大的傷害/161
第十八章怒:把氣隱忍、壓抑在體內,成為它的奴隸/163
1怒是人生氣后隱忍于心中悶而不發,憤是惡劣情緒噴薄而出/164
2對自己要求嚴點,對別人要求寬點/165
第十九章憂是總把將來的事往壞處想,慮是期待一件事發生/167
1擔心“我的孩子長不高……”就是憂,“約會的時候等女朋友的狀態”就是慮/168
2如果有了憂和慮,*好的方式是把它唱或吼出來/168
第二十章百思不得其解的表現是腸胃堵塞/171
1思過多的人會極度消瘦或者過度肥胖/172
中醫的常識 節選
為什么情竇未開的時候,記憶力*好 意向、意愿、志愿過于強烈,鼓動人的心氣去追求理想、實現夢想本無可厚非,但如果志向變成虛妄,就只能催人早死了。心氣足、心火旺的人往往志向也高,古人對此有燕雀與鴻鵠,鯤、鵬、蜩與學鳩做對比,陳勝當年在耕地間隙說出“茍富貴,無相忘”,被人譏笑以后感嘆:“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沒有好不好,只有合適不合適。讓鴻鵠做燕雀是不幸,讓燕雀存鴻鵠之志也是不幸。關鍵還是有自知之明,不要被煽動、蠱惑。雖說勞心者治人,但是勞心的人活得不快樂,因為他天天都在耗損心氣、心血。現代人“以酒為漿,以妄為常”的居多,需要釜底抽薪:戒戒酒,去去虛火,收收心。 保存記憶的功能在于腎氣是否溫熱、堅固,腎精是否充盈。小孩子的腎氣、腎精充盈,情竇未開的時候,記憶力*好。多思傷脾,多喜傷心,縱欲傷精,射精、遺精、流產、白帶過多的人,表現出來的就是記憶力很快減退。 鍛煉記憶力不僅不傷腎,反而越用越靈!這倒符合用進廢退的原理。原因在于天賦人的壽命很長,也就是說支撐氣和神的物質基礎——精足夠用,可惜人不惜命,不會用,早早就把自己折騰死了,余下的精也就燒灰了。 腦萎縮、脊髓空洞、脊髓纖維化的患者,陽氣不能上沖,無法煉精化氣的人都會出現志的問題,也就是記憶力減退。有的是近期記憶消失,遠期記憶保存;有的只能保存瞬間記憶;有的干脆六親不認。這些都需要去治療腎,包括督脈、丹田。在后腰,第二椎棘突下是命門穴,前面正對肚臍;命門穴的旁邊就是腎俞穴;腎俞穴的旁邊就是志室穴,也就是主管記憶的穴位。經常艾灸、按摩這條橫線上的穴位,有助于恢復、提高記憶力。 *中醫怎么看免疫力 正常人的身上會罩著一團氣——喜氣洋洋、殺氣騰騰、死氣沉沉 我們中醫怎么看免疫力?先跟大家說一下衛氣,**,我們要相信人是有氣的,身上是有熱量的,證明你還活著,能動!正常人的身上會罩著一團氣,如果你是正常人,應該能感覺到這團氣。 我們說一個人喜氣洋洋、殺氣騰騰、死氣沉沉,這些都是氣,白天的時候籠罩在我們身體的外面,到晚上睡著了,這些氣會回到我們的身體里,因此,我們晚上睡覺時需要蓋被子。 衛氣的**個來源是先天的腎精 衛氣有三個來源,**個是先天的腎精。腎精指什么?指我們儲存在骨髓、脊髓、腦髓里的基本物質,這些物質儲備得充盈,在關鍵時刻又能被調動,那你的衛氣就是足的,這個過程叫“煉精化氣”。反之,如果腎精不足,你就會變得很虛弱。 腎精有一個特點,它同時支撐著你的生長發育和健康保健,另外它還有一個作用——繁殖后代。這就形成了一個矛盾,如果你想保全自己,就在那方面少做一點事;如果你想追求快感,身體就會變得弱一些。 正常的性生活對人的身體是有補益作用的,過度的、過頻的、過濫的性生活會對腎精造成損害,對免疫系統會造成*大的傷害。我們都知道骨髓是造血的,腎主骨而生髓,這都是腎精。 想讓自己的腎精充足,首先別漏,我們一定要記住適可而止。適當的、合適的性生活對人是有好處的;什么是過度的性生活?做完這事后頭暈、眼前發黑,走路腿腳打軟、腰酸背疼,小便滴滴答答,尿不干凈,這就是透支的表現,需要趕緊養一養。 衛氣的第二個來源是脾胃消化的食物 衛氣的第二個來源是脾胃消化的食物,也就是中焦的運化功能要正常,能把吃進去的東西變成營養物質,這是必需的。換句話說,如果吃多了,或者吃得不合適、吃了一些不干凈的東西,導致消化功能降低或吸收不好,你的衛氣明顯就會被削弱。人們平時感冒一般都是先呼吸道感染,然后發熱。 脾胃消化不好導致衛氣弱,*典型的癥狀出現在小孩子身上,就是停食、著涼,這兒消化不好那兒就感冒,當然,大人也會有相應的表現。為什么感冒?因為中焦脾胃運化不了,給身體提供不了能量,外面就容易受風,這是連帶的。因此,治這種病只發汗、退燒沒有用,一定要把肚子“弄軟”,讓他蓄積的食積消化,才能達到源源不斷地為后天之本提供能量的目的。 衛氣的第三個來源是肺氣 衛氣的第三個來源是肺氣,我們一定要呼吸新鮮空氣。 這三個來源結合起來就構成人的免疫系統*基本的條件。 *神魂顛倒、晝夜作息不規律的人,即便物質能量充足,也達不到防衛自己、預防疾病的目的 前面談過,脾胃功能好是構成人的免疫系統的三大條件之一,為了強大我們的免疫系統,我們要吃容易消化和吸收的東西。我反復強調“五谷為養”,告訴并建議大家要吃有繁衍能力的種子,不要過度攝取不好消化的肉類、水果和牛奶。 現在各種奇談怪論都有,有一段時間流行生酮食療法——不吃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被妖魔化得不得了,說吃了就會胖,主張只吃肉。我告訴你,如果身體里缺碳水化合物,腦子都運轉不了,你不吃試試!很多人把自己身體吃垮了,回頭又開始吃飯。另外,碳水化合物的來源也不一樣,有來自山藥、紅薯的,還有來自現在人們經常喝的珍珠奶茶里的木薯粉做的珍珠,這些淀粉和來自種子里的淀粉完全是兩個概念。 我們講“五谷為養”,一定要吃種子,現代人一說不吃碳水化合物,基本上就拒絕吃主食。我告訴你,植物的精能很容易地被轉換成你的腎精,如果你不吃植物的精,去吃別的東西,*后腎精就會虧。 很多人減肥,就吃點黃瓜、西紅柿,吃得滿臉菜色。其實,你這是在糟踐自己。我希望大家一定要注重自己的飲食,意識到我們現在都是營養過剩、消化不良,而不是營養不足,把體內這些吃進去的東西化掉是我們現在主要的任務。吃的時候是這樣搭配的,“五谷為養”,五谷是**位的,“五畜為益”,可以稍微吃點肉,一定要吃蔬菜,然后加點應時當令的水果,這是我必須強調的事。另外,講得更高級一點,腎精、脾胃運化的水谷精微和肺氣是提供構成我們衛氣的主要組成部分,但指揮它運作的*高級指揮官,是心神。就是說心慌意亂、心神不定、神魂顛倒、晝夜作息不規律的人,即便物質能量充足,*后也達不到防衛自己、預防疾病的目的,為什么?因為指揮錯了! 我以前聽音樂會總覺得指揮是*沒用的,覺得大家照著樂譜拉自個兒的就行了,事實證明指揮是*重要的。如果一個人能學會安靜,能夠保持跟天地同步的睡眠,這時你的神就能按照自己的節奏調度身體里的各種能量,讓它們達成一種特別好的比例和關系,以此抗擊外來的細菌、病毒。 如果你的神是亂的,或者節奏是錯的,生活作息是晝夜顛倒的,不遵照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節奏去做事,即便有再充足的腎精、再好的營養、再清潔的空氣,免疫系統照樣無法良好運行。 *北京這么多高樓大廈,住的都是睡不著覺的人 我以前說過一句話:“北京這么多高樓大廈,住的都是睡不著覺的人。”
中醫的常識 作者簡介
徐文兵 徐小周,字文兵,知名中醫專家,中醫教育家。 1966年生于山西大同,自幼隨母親魏天梅學習中醫,1984年畢業于大同二中,考入北京中醫學院中醫系(六年制),在校期間學習成績優異,曾獲任應秋獎金、《中國青年報》征文比賽一等獎。1990年畢業,獲醫學學士學位,留校工作。先后在北京中醫學院附屬東直門醫院門診部、院辦從事行政管理工作,其間參加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管理干部英語進修班一年,籌建了東直門醫院外賓門診部。1995年晉升主治醫師,后被調入北京中醫藥大學校辦,1997年公派赴美講學,同年被授予“密蘇里州堪薩斯市榮譽市民”的稱號。后考取美國針灸師、中醫師資格證書,獲馬里蘭州針灸師執照。 1998年回國辭職,先后創辦北京厚樸中醫藥研究所、厚樸中醫學堂、北京厚樸中醫診所。先后師從裴永清教授、周稔豐教授、蘇有余先生,始終奉行崇古復古的理念,孜孜不倦致力于中醫臨床和理論的研究與實踐,倡導親近自然、回歸傳統,以聞道、行道、證道為己任,惠及患者遍布海內外,桃李滿天下,成為獨領風騷的一代中醫教育家和醫學家。 2007年出版專著《字里藏醫》,其繁體中文版于2011年在中國臺灣出版,當年即被《中國時報》評為年度生活類十大好書。2008年年底,與梁冬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之聲》頻道宣講《黃帝內經》,相關對話叢書一套6冊也先后出版。2009年于中國氣象頻道主持《四季養生堂》欄目,相關音像和圖書《四季養生法》于2012年出版。2018年出版圖書《飲食滋味》《知己》。2020年出版圖書《夢與健康》《徐文兵講黃帝內經前傳》《徐文兵講黃帝內經后傳》。2021年出版圖書《明哲保身:徐文兵說成語里的中醫智慧》《徐文兵、梁冬對話》《黃帝內經的智慧》。2022年出版圖書《中醫的常識》。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經典常談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自卑與超越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回憶愛瑪儂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