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中國詩歌發生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2678119
- 條形碼:9787542678119 ; 978-7-5426-7811-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詩歌發生學 內容簡介
學界歷來認為,中國詩歌產生的時間很早,甚至詩的產生遠在散文之前。這種觀點之所以是錯誤的,是因為它沒有認清歌與詩的不同性質,沒有認清詩產生的復雜文化因素。本書先綜論中國詩產生的外在文化因素和內在文化因素,外在文化因素包括音樂、宗教、儀式等,內在文化因素包括語言文字、節奏、音韻的產生發展等,綜合來看,周代之前沒有詩產生的文化條件。然后辨析歌與詩概念及性質、產生時間的不同,從另一個特殊角度審視中國詩的產生是周代禮樂文化的產物。在此基礎上,以下著重以《詩經》文本為研究對象,按照頌、雅、風的順序,論述周代詩從不成熟的萌芽狀態的《周頌》,發展到成熟的并有正式“詩”之名的《大雅》,再隨著周代禮樂的成熟興盛而發展至西周中后期的《小雅》和春秋時期的《國風》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有兩個關鍵環節:一是“頌”的本義由原始義“容”發展至占筮之“頌”、祝禱之“頌”、樂器之“頌”、歌詩之“頌”的過程;二是周代樂語教育與詩的正式產生及發展演變。以下內容分別從幾個不同層面論述中國早期詩歌創作的規律和特征:演義:中國早期詩歌的創作方式和規律;禮樂歌舞表演:中國早期詩歌的創作宗旨和動力;中國詩歌發生學總綱:詩言志;周代文化的四次飛躍與周代詩歌創作藝術水平的四次提升。*后補論《商頌》是春秋時期的宋詩,不是商詩,以使本書的中心論點更加完整和嚴密。本書的主要學術價值在于三個方面:一、辯明了歌與詩概念的不同,論證了周代之前沒有詩,《詩經》就是中國*早的詩,中國詩產生于周代。二、以《詩經》文本為研究對象,按照頌、雅、風的順序,論證了周代詩從萌芽到產生到發展成熟的過程。三、總結了中國早期詩歌創作的幾個規律和特征。這三個方面都是中國詩歌研究領域的新觀點、新論題。
中國詩歌發生學 目錄
**章 中國詩產生的文化因素
第二章 發生學意義上的歌與詩
第三章 西周文化飛躍與《周頌》的產生
第四章 周代樂語教育與詩的正式產生及發展演變
第五章 演義: 中國早期詩歌的創作方式和規律
第六章 禮樂歌舞表演: 中國早期詩歌的創作宗旨和動力
第七章 中國詩歌發生學總綱: 詩言志
第八章 《詩經》“四始”與周代文化的四次飛躍
第九章 從抒寫方式看《商頌》宋詩說
中國詩歌發生學 作者簡介
祝秀權,安徽六安人,現任教于江蘇省淮陰師范學院文學院,副教授,文學博士。1998年師從安徽師范大學文學院蔣立甫先生研讀《詩經》,2001年獲得碩士學位。2006年師從揚州大學文學院錢宗武先生研究《詩經》《尚書》,2009年獲文學博士學位。至今發表以《詩經》為主的學術論文四十余篇。代表作品《周禮與小雅部分詩篇的創作》,《燕京學報》20lO年5月新28期;《西周(大武)樂章演變新考》,《河北學刊》2011年第5期,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11年第12期;《盛世君王的“成功”頌歌》,《浙江學刊》2009年第1期;《以美為諫的周代獻詩》,《光明日報》2013年10月21日第15版“國學”;《詩經·周頌》所詠誥辭及相應儀式考,《社會科學家》2009年第3期。
- >
回憶愛瑪儂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月亮虎
- >
史學評論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經典常談
- >
山海經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