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千年農夫 中國、朝鮮和日本的永續農業
-
>
(精)中華古樹名木(全2冊)
-
>
線辣椒優質高產栽培
-
>
生命的藝術:動物解剖學的神秘歷史之旅
-
>
正確使用農藥知識問答
-
>
龍眼譜:外二種
-
>
迷你花園:打造你的玻璃生態瓶
2021國際農業科技動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1659279
- 條形碼:9787511659279 ; 978-7-5116-5927-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2021國際農業科技動態 內容簡介
師夷長技以自強。進入21世紀,農業科技發展迅猛,日新月異。本書為作者及其單位關注國內外農業科技領域發展輿情,翻譯國外農業科技文章動態的譯文集。此書涉及內容包括種質資源保護與創新、品種檢測及種子處理技術、生物技術、資源環境與農產品安全、食品科學、智慧農業、政策監管、規劃與項目、生物技術年報及分析、產業發展等內容,既有世界*前沿的研究成果,也有實用、簡便易行的技術,對于解決農業科學發展中所面臨的一些技術難題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2021國際農業科技動態 目錄
美國植物生物學家揭示玉米發育中的遺傳模式
中國科學家成功鑒定水稻氮高效基因
在植物中發現**個能夠改變細胞命運的“先驅”因子
印度篩選出提高水稻氮肥利用率的候選基因
新基因組研究幫助科學家解決玉米遺傳學難題
中外研究團隊合作揭示番茄成熟調控新機制
新研究揭示了控制禽類性別的基因
綿羊DNA的遺傳變異頻率與降水具有更強關聯
發現影響肉雞產肉和脂肪沉積的關鍵基因
生物技術
研究發現TALEN在編輯異染色質目標位點方面優于Cas9
美國研究人員發明了新的基因編輯工具
利用CRISPR-Cas12a新型變體提高基因編輯的有效性
美國研發出CRISPR3.0系統可在植物中實現多重基因激活
新工具Repair-seq可用于改進CRISPR基因編輯
古巴利用核技術開發番茄和大豆新品種
2021年度全球基因組編輯技術研究重大進展
新的生物工程方法為改良生物制品生產鋪平道路
快速識別分析基因變異的新工具
植物育種
以色列推出世界上首個完全穩定且基因一致的大麻雜交種子
荷蘭首次在小麥中成功引入抗葉枯病基因
丹麥發現提高作物鋅含量的新途徑
*新研究揭示2NvS染色體片段可提高小麥產量優勢和抗病能力
研究人員通過基因編輯技術提高植物葉片產油量
首個CENH3父本單倍體誘導技術加速雜交小麥育種
國際團隊利用新的基因技術,推出小麥抗銹病新品種
加拿大科學家利用基因編輯技術研發高產矮株油菜
利用基因編輯技術馴化多基因組水稻的路線圖
英國培育出減少致癌化合物的基因編輯小麥
國際團隊通過編輯產量相關性狀的啟動子提高玉米產量
美研究人員利用CRISPR技術降低小麥和花生的致敏性
美國科學家首次利用CRISPR/Cas9對甘蔗進行精準育種
美國研發具有在垂直農場和國際空間站種植潛力的微型番茄
荷蘭利用CRISPR-Cas技術開發出不含苦味化合物的菊苣品種
日本利用基因編輯改善大麥生產
表觀遺傳育種技術*新研究進展
NASA利用種膜新技術在太空種植蔬菜
在空間站發現的菌株可能有助于在太空種植植物
……
植物保護
動物育種
動物營養與飼料
動物疾病防治
資源環境與農產品安全
食品科學
智慧農業
政策監管
規劃與項目
產業發展
生物技術年報及分析
2021國際農業科技動態 節選
《2021國際農業科技動態》: 7月5日經合組織-糧農組織(OECD-FAO)聯合發布的《2021-2030年農業展望》,對國家、區域和全球層面的農業商品、魚類和生物燃料市場做出未來10年的前景預期,也為前瞻性政策分析和規劃提供了參考。預測要點如下: 消除饑餓的挑戰將因國家而異。根據《展望》,未來10年,全球人均糧食供應量預計將增長4%。然而,全球平均水平掩蓋了地區之間的差異。預計中等收入國家消費者的食物攝入量將顯著增加,而低收入國家的食物攝入量將基本保持不變。 預計未來10年將會有一些飲食結構變化。在高收入國家,動物蛋白的人均消費量預計將趨于穩定。由于對健康和環境的日益關注,人均肉類消費量預計不會增加,消費者將越來越多地用家禽和乳制品取代紅肉。在中等收入國家,對畜產品和魚類的偏好預計將保持強勁增長勢頭,人均動物蛋白供應量預計將增長11%,與高收入國家的消費差距將縮小4%。飲食結構將影響健康結果。在全球范圍內,到2030年脂肪和主食預計將提供63%的可用熱量,而水果和蔬菜將繼續只提供7%的可用熱量。需要進一步努力實現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每人每天400克水果和蔬菜凈攝入量。這包括努力減少食物的損失和浪費,尤其是易腐食品。 飼料效率和疾病暴發將對動物生產和農業市場未來發展趨勢產生重要影響。高收入國家和一些新興經濟體的牲畜生產增長放緩和飼養效率提高,可能將導致飼料需求增長較過去10年放緩。相比之下,隨著一些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畜牧部門的擴大和加強,它們的飼料需求在未來10年將出現強勁增長。中國是世界上*大的飼料消費國,其畜牧業的發展將是全球飼料市場發展的中心。 生物燃料行業的擴張速度將遠低于過去20年。除甘蔗外,生物燃料生產預計在主要原料商品中所占份額將下降。在歐盟和美國,政策越來越支持向電動汽車過渡,并支持將廢物和殘渣作為生物燃料生產的原料。然而,甘蔗和植物油的主要生產國(例如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亞)將繼續擴大其生物燃料的生產。 公共和私人投資在提高生產率方面將發揮重要作用。未來10年,全球農業產量預計每年增長1.4%,新增產量主要來自新興經濟體和低收入國家。更廣泛地獲得技術、基礎設施和農業培訓方面的投入以及提高生產力的投資,是農業發展的關鍵驅動因素。公共和私人支出對于提高農業生產力尤其關鍵。 在提高產量和改善農場管理方面的投資將推動全球作物生產的增長。如果未來10年繼續向更集約化生產體系過渡,預計全球農作物產量增長的87%將來自產量提高,7%來自種植強度的增加,只有6%來自耕地擴大。 畜牧業和魚類生產預計增長14%,其中很大一部分將來自生產率的提高。預計畜群的擴大也將顯著促進新興經濟體和低收入國家牲畜生產的增長。牲畜部門生產率的提高將主要通過更密集的飼養方法、遺傳改良和更好的畜群管理來實現。水產養殖產量預計將在2027年超過捕撈漁業產量。 農業對氣候變化將作出重大貢獻。由于農業直接溫室氣體(GHG)排放量預計將以低于農業生產的速度增長,未來10年農業生產的碳強度預計將有所下降。然而,全球農業溫室氣體排放在未來10年預計將增加4%,其中畜牧業占80%以上。因此,農業部門需要做更多的政策調整,包括大規模實施氣候智能型農業生產,特別是在畜牧業領域。 對未來市場價格的預測具有不確定性。2020年下半年,受中國強勁飼料需求和全球產量增長受限的推動,多數大宗商品的國際價格上漲。此后,在生產率提高和需求增長放緩的推動下,市場實際價格預計將略微下降。在未來10年,天氣變化、動植物病蟲害、不斷變化的投入價格、宏觀經濟發展和其他不確定性將成為導致市場價格變化的原因。 ……
2021國際農業科技動態 作者簡介
趙靜娟,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農業科技信息研究所,主要從事農業信息領域研究與分析,參與多項國家及北京市研究報告的編寫,出版著作多部,撰寫《農業圖書館電子文獻資源的建設與服務——以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圖書館為例》等文章多篇,并多次在行業會議中作報告。
- >
朝聞道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經典常談
- >
史學評論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