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文藝批評四十年 版權信息
- ISBN:9787215121843
- 條形碼:9787215121843 ; 978-7-215-12184-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文藝批評四十年 本書特色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建設叢書”是國家出版基金重點項目,由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新時期文藝理論建設與文藝批評研究”首席專家、山東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馬龍潛擔任主編。叢書共4卷,分別為《轉型與創新》《行進中的沉思》《傳承與弘揚》《文藝批評四十年》。該叢書是國內**部全面、系統地研究改革開放以來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建設的多卷本學術專著。
文藝批評四十年 內容簡介
認真總結改革開放以來文藝運動的經驗和規律,反思改革開放以來文藝理論與批評發展的經驗和教訓,對于提高我國文藝理論與文藝批評的整體水平,深入認識文藝科學的發展規律,有著重要的意義。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文藝理論與批評的建設盡管取得很大成績,但依然處于調整和轉型期,還明顯存在一些值得探討的問題。學者們在改革開放以來的文藝理論與批評的基本性質、思想路線、理論走向、基本特征與形態等一系列問題上都出現了分歧和論爭。而其中,根本的則是如何認識和把握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思想路線問題。 我們只有對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之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的性質、特征、規律、過程、方式、經驗和教訓等的基本規定有一個全方位的認識,才能全面總結改革開放以來文藝理論與文藝批評建設的歷史經驗,推動中國特色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不斷創新和發展。
文藝批評四十年 目錄
**章
調整與借鑒:思想解放語境中的文藝批評
**節現實主義文藝觀的重新確立
第二節批評的主體自覺與姿態調整
第三節新說引入與方法借鑒
第二章
在場抑或缺席:馬克思主義文藝批評的歷史際遇與當代活力
**節改革開放以來馬克思主義文藝批評問題之爭
第二節馬克思主義文藝批評的中國化實踐
第三節改革開放以來馬克思主義文藝批評再閑釋
第三章
分化與聚合:學院批評、專業批評、媒體批評與大眾批評
**節文藝批評的類型和話語形態
第二節多元并存的文藝批評形態及實踐
第三節文藝批評的主導話語與價值的多元取向
第四章
巨變與新局;新媒介與文藝生產機制的變革
**節消費主義與文藝生產新模式
……
文藝批評四十年 節選
《文藝批評四十年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文藝批評的發展路向與價值嬗變》: (一)關于西方現代派興起的原因 有學者指出,西方現代派文藝是順應西方經濟發展的產物,因此,研究西方現代派文藝不應當無視經濟因素,現代派文藝既反映了西方社會的物質生活,也反映了這種物質生活關系總和的內在精神。這種觀點受到不少人的質疑,他們認為,文藝的發展不僅受到經濟基礎特別是生產力水平的一定的影響,而且更直接受到一個時代的政治觀點、哲學觀點等因素的影響,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一文中就曾精辟地討論了文藝發展與社會物質生產發展不平衡的規律,所以,上述觀點有機械論或經濟決定論之嫌。李準在《現代化與現代派有著必然的聯系嗎?》一文中質疑道:“如果只是因為西方國家的科學技術和經濟水平還在繼續發展,就說現代派文藝與它是適應的,這豈不是等于說壟斷資本主義的經濟制度、政治制度也是和現代物質生產發展的要求完全適應的嗎?顯然這是說不通的。”由此,他進一步指出:應當到西方經濟制度、政治制度及其演變中,到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和包括精神生活在內的整個社會生活的發展變化中去尋找現代派文藝的起因。具體說來,它是西方壟斷資本主義社會制度及其發展所帶來的嚴重經濟、政治、精神危機的一個直接產物,同時它又是20世紀以來西方資本主義整個社會矛盾尖銳化和社會生活畸形發展的一個畸形反映。袁可嘉認為對西方現代派起決定影響的是主客觀兩方面的條件:客觀上是壟斷資本主義時期生產關系、社會關系、物質生活、科學文化等方面的變革;主觀上則是現代派作家的階級地位、世界觀和藝術觀。 也有的論者從藝術的內部規律來討論現代派興起的必然性,并指出,現實主義在19世紀形成了幾乎無法逾越的藝術高峰,同時也日益顯出它的局限性,例如,在深刻表現人們心理活動方面,其孤立靜態的描寫難以表現出現代人層次復雜、豐富多變的內心世界;在滿足人們的審美欲望和激發想象力方面,它也不能適應人們所要求的更為緊迫的節奏感和時空跳躍的需要。這就迫使藝術家去尋找新的出路,尋找能夠充分表現自己對世界的主觀感覺和認識的手法,這就是現代派興起在藝術上的必然性。 (二)關于西方現代派文藝的評價問題 **,在思想性方面,有的學者充分肯定了現代派思想內容的社會意義,現代派文藝作品相當普遍地表現了對資本主義現實的不滿、諷刺、揭露和批判,對某些重大的社會問題進行了嚴肅的探索和思考,說明這些作家、藝術家能夠在資本主義物質文明高度發展的條件下,透過某些繁榮的表象,指出這種社會制度導致的深刻的精神危機,而且是以獨特的為前人所未有的藝術方式提出來的,足以給人以精神上的巨大震動,從而在客觀上啟示讀者對資本主義社會的現狀必須加以改變,這樣的作品無疑對無產階級革命具有積極的意義。有的學者指出了現代派文藝的自我批判精神對于促進社會意識的進步與發展是大有益處的,這些作品中大量地描寫精神危機和異化現象,這是資本主義文明對自己本身的意識有所發展的一個標志,是這種意識朝著自由所取得的一種思想的前景,也許,甚至在現代派作為一股潮流消失以后,這種前景也還是沒有出現,但是,無論如何,它很可能是會為一種更高的意識的出現鋪平道路的。 也有的學者認為,現代派作品只是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弊端,反映了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冷漠,人們的變態心理和悲觀絕望的情緒等,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但是其思想體系是唯心主義的、屬于資產階級的意識形態范疇的,在對社會的態度上,主要傾向是“反社會,頌揚自我,宣傳強烈的個人主義”。 第二,在真實性方面,一種觀點認為,西方現代派藝術家的主觀愿望也許是求真實,但實際上沒有達到,甚至是遠離真實的,這是由于他們自身的藝術觀以至整個世界觀往往是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的,因此,現代派的觀點與現實主義的、特別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現實主義的真實觀是大相徑庭的。他們非但沒有遵從藝術要通過典型形象反映生活中某些本質的東西,甚至根本否認客觀現實的實在意義,只相信自己心靈的真實,以至于無意識、潛意識、夢境的真實。實際上,現代派所表現的往往只是感覺到的某些現象,甚至是與客觀真實絕緣的主觀臆想。 ……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回憶愛瑪儂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月亮虎
- >
朝聞道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