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黑白之城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9639212
- 條形碼:9787549639212 ; 978-7-5496-3921-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黑白之城 本書特色
建筑設計大家蘇丹以幽默的筆觸,紀錄片般的記錄方式,全景式刻畫了20世紀80年代哈爾濱的世相百態。詩人西川、茅盾文學獎作家李洱傾情推薦! “80年代是哈爾濱的又一個春天,人們對未來充滿期待,廢墟上開滿了野花。” 這是一座由松花江和中東鐵路交匯而成的黑白之城。八十年代哈爾濱的自然風物、建筑特色、娛樂飲食、服飾發型、社會風潮、校園軼事、民間百態……蘇丹用照相機般的記憶,充分展示這座邊城的各種獨特景觀。自然的,以及人文的。細致,精彩,幽默。 一代人叛逆、張揚、自由、向上的青春,萬物復蘇、魚龍混雜、躍躍欲試、劈波斬浪的八十年代。 交誼舞、迪斯科、霹靂舞、錄像廳,令人癲狂;綠皮火車的苦難奇聞,令人終身回味的實習、拒不服從分配的畢業生、“內外勾結”的師生戀、爭先恐后的處男燙、搭上運煤車“偷渡”深圳、野心勃勃的年輕一代……一曲東北風格的青春之歌,一個時代濃墨重彩的縮影。 鉤沉建筑設計大佬令人瞠目結舌的求學、創作往事,個人史從來都是社會史和大時代的一部分。 “在這座城市里,我開啟了用土木營造的方式來應對人生所有的困境和遭遇的方法,認識到結構的力道,也感悟到庇護的偉大。”——蘇丹 實景書寫城市的暗影。揭露東北黑社會之冰山一角,烏合之眾與校園暴力。難得一見的珍貴實錄。 一座城市不僅僅只有光榮的大事件,雄偉挺闊的紀念碑和歷經滄桑的百年建筑,肯定還有一些慘痛的記憶,數不勝數的荒誕故事,多如牛毛的小人物。書寫這些黑白往事,的確需要一點勇氣。 知名藝術家王寧專門為本書創作三十三幅鉛繪作品,致敬世界經典名作;知名設計師尚燕平操刀設計,鎖線裝訂,可平鋪閱讀,給你愉悅的體驗。
黑白之城 內容簡介
《黑白之城》是知名建筑藝術家蘇丹教授撰寫的回憶錄式長篇敘事散文集。
故事發生在20世紀80年代的哈爾濱,生于太原的作者離開故鄉,乘坐綠皮火車前往冰城哈爾濱,開啟了求學、任教、考研為時七年的校園生活。在書中,作者細致入微地回憶了七年生活的點滴往事,將個人成長、城市發展與時代變遷三者融為一爐。講述哈爾濱的城市歷史,描繪自然風光。展現以哈爾濱為代表的東北老工業區在改革開放初期轉型時的世相百態,深刻分析并反思當時的社會問題。作者用戲謔但略帶鋒芒的筆觸,記錄著小人物在大城市中的生活印記,同時審視著時代與人生。
作者延續了《鬧城》中對空間、城市建設等問題的思考,立體化的敘述讓讀者身臨其境。并從專業視角解讀了20世紀80年代哈爾濱、長春、北京、上海等地的建筑范式,加深讀者對藝術與設計的理解。全書配以當代知名藝術家王寧的插畫作品,黑白對比形成強烈的沖擊力,與文字的批駁相照應,豐富了全書的視覺藝術感和互動性。
黑白之城 目錄
序
我的大學
綠皮車廂長征路
學士空間
學士生活
寒冷似一把刀子
娛樂風尚
衣食記憶
星火計劃
畢業祭
出哈爾濱記
討債路上
四個逆行者
初為人師
“槍手”、游俠和烏合之眾
城市、校園和江湖
黑土地上的白日夢
死記的道路,硬背的人生
塵埃落定
黑白之城 節選
那小子是怎么去北京的! 那一年,與我一同留校的還有三位同學。我們四個人三種心態,兩位吉林籍的同學心情較為平靜,對于他們而言,不存在關內關外之說,于是他們很快投入到教學輔導員的工作中去了。丁同學有怨氣是可以理解的,因為當時按照學校的規則,他的成績是非常優秀的,完全有充分的自由度去選擇在北京的設計院。但是建筑系要求他留校是強制性的,沒有商量的余地,這就等于剝奪了他分配的權利。后來,這種矛盾就爆發得更加激烈,沖突來得更加兇猛了。據說剛接到派遣證的他,怒氣沖沖地趕到系主任的辦公室,然后當著 系主任的面撕毀了那份代表著國家正義的派遣書,并扔到了系主任的桌上。這種嚴重的冒犯行為并沒有改變系主任發展學科挽留人才的決心,于是矛盾被繼續轉移到負責思想工作的系政工干部頭上。 接下來該同學開始以絕食相要挾,誓死捍衛自己畢業分配的權利。人命關天,學校也怕鬧出無法收拾的大事來,于是反復去做他的思想工作。但是他去意已決,堅決不從。除了采取絕食的苦肉計以外,該同學還上演了裝瘋賣傻的好戲,試圖用這種極端的方式來 制造沖突,產生不好的影響,從而使學院對他絕望,轉而放棄。有一次,他去院領導家里陳述自己的情況。坐在院長大人家的沙發上交流的時候,他故意摘掉了眼鏡,表現出一種失魂落魄的神情。那一次,他表現出來了高超的演技,不僅目光呆滯,同時嘴角掛著一絲蔑視的冷笑,還死死盯著院長家的千金……盡管如此,建筑系仍然沒有改變已經做出的決定,因為一旦讓步,會對未來幾年人才引進的戰略布局和措施產生不利的影響。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雙方就這樣暗暗地角力,并耐心等待著對方率先崩潰。 艱苦的斗爭經歷了整整一個冬天,終于到了春暖花開的時候。學校想把這件久拖不決的事情解決掉。解決方式就是將該學生打回原籍,于是把他的檔案推到了南陽市設計院。盡管學校在這個事情 上沒有獲得預想的結果,但是在*后的將人才轉讓給地方的過程中,依然把丁同學以兩萬五的價格“賣”給了地方。事實上,丁同學并不想真正回到一個三四線城市了此一生,他還是有到中心城市去施展自己才華的雄心。所以在這個艱難而且漫長的過程中,他像一只水面上的鴨子,貌似很淡定,其實水面下的兩只腳蹼在不停地倒騰。他暗地里去北京打探了一些情況,另外也委托幾個同學幫他和幾個部屬設計院建立了聯系。當時的情況是,在北京,除了像北京市建筑設計院這樣的頂級大院以外,絕大多數設計院對老八校建筑系 的應屆畢業生都是求賢若渴、虛位以待的。 持久戰走向了相持階段的*后環節,機會終于出現了。無心戀戰的是學院一方,他們想盡快了結這個久拖不決的事情。一個春光乍現的上午,學工處的負責人找到丁同學說:“你到我辦公室來拿一下派遣證,再到哈爾濱人事局去辦理相關手續。”這位同志就把一張派遣證給了他,讓他自己去相關機構辦理。但是由于工作上的疏忽,那個派遣證上并沒有明確注明將丁同學派往何地。于是,在哈爾濱人事局辦理手續的時候,對方就問了一句說:“他們把你派往哪里啊?派遣證上怎么沒寫呢?”這時丁同學才注意到派遣證上的一段空缺,不由得心中一陣狂喜,于是一面努力控制住幾乎失控的情緒,一面回應道:“是派往北京啊!”那位同志又問道:“北京什么單位呀?”丁同學腦子中,迅速地掠過了那些自己曾多次登門拜訪過的設計院名單,然后鎮定地回答道:“中國××部建筑設計院。”于是,那位負責的同志拿起筆來刷刷刷在派遣證上按照他的述說填上了這些信息。于是,一個年輕人的命運就這樣在*后一刻被神奇地扭轉了!由此,小丁同學也恍然大悟,原來貌似嚴謹縝密的國家秘密就在于此:一些看似煩瑣復雜、莊重無比的決定權,其實就掌握在一個體制內控制關鍵環節的小人物手里。許多其貌不揚的公務員,竟然掌握著許多人命運走向的權力。 拿到了派遣證之后,丁同學喜出望外,艱苦卓絕的抗爭終于獲得了不可思議的逆轉。接下來的事情就是需要協調南陽市建筑設計院和××部設計院之間的轉換關系問題。他緊鑼密鼓忙不迭地在北京和南陽之間反復協調,*后終于促成了這項復雜無比的行政交割。又過了三個月,他堂而皇之地走進了位于北京長安街上的那座雄偉的蘇式大樓,開始正式上班了。又過了幾個月,他輾轉去北京工作的消息還是傳回了建筑系,令眾人無不為之愕然。這事情的驚天逆轉更令領導們大為惱火,我清楚地記得在一次建筑系的例會上,系主任梅季魁教授正襟危坐,嚴肅地提到了這個事情。他甚為惱怒地說道:現在有一些事情莫名其妙,國家的決定遭遇到了各種各樣的挑戰,某某某同學分配的這個事情就需要查清楚,他到底是怎么去了北京的!
黑白之城 作者簡介
蘇丹 1967年生于山西,知名藝術策展人、設計評論家、設計教育家和作家,北京市政/協委員。曾任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副館長。現任中國工藝美術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副館長、清華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 主要從事現當代藝術策展研究、工業遺產保護與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研究。出版學術著作十余部,代表作有《鬧城》、《1001頁:蘇丹藝術與設計微言集》《迷途知返——中國環藝發展史掠影》《工藝美術下的設計蛋》《意見與建議》《公眾領地》等。
- >
朝聞道
- >
推拿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隨園食單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