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凌家灘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3204479
- 條形碼:9787573204479 ; 978-7-5732-0447-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凌家灘 內容簡介
本書在系統梳理凌家灘歷年發掘及相關調查材料的基礎上,從聚落演變、飲食器用、玉石器制作、喪葬禮儀等方面,對凌家灘文化的內涵進行了詳細解讀,尤其是首次全面、系統地研究了凌家灘的玉石器制作工藝,對凌家灘文化的產生、發展、變遷及其與他文化的關系進行了分析,探討了凌家灘文化在中華文明形成過程中的地位、作用。對凌家灘考古史的詳細披露和解析,也有助于正確客觀地認識凌家灘考古工作的完整歷程。
凌家灘 目錄
總 序 …… 王 巍 1
**章 一方水土 …… 1
**節 自然環境 / 3
一、 宏觀地形地貌 / 3
二、 裕溪河流域地形地貌 / 6
第二節 礦產資源 / 7
一、 玉礦 / 7
二、 石礦 / 8
第三節 環境變遷 / 11
一、 萬年以來長江下游環境變遷 / 11
二、 巢湖流域距今五六千年環境變遷 / 12
第二章 發現溯源 …… 14
**節 偶遇文明遺珠 / 15
第二節 追蹤史前墓地 / 17
一、 揭開遠古之謎 / 17
二、 再現祭壇墓地 / 21
第三節 探尋古人世界 / 42
一、 從玉器到聚落 / 42
二、 織網成圖 / 43
三、 精準發掘 / 52
四、 資源共享 / 54
第三章 興起江湖 …… 58
**節 人文背景 / 60
一、 第六千紀史前文化巨變 / 60
二、 第六千紀長江下游文化互動 / 63
第二節 聚落變遷 / 65
一、 姑溪河—石臼湖 / 65
二、 杭埠河中游 / 68
三、 大沙河中游 / 70
四、 裕溪河上中游 / 71
第三節 聚落興衰 / 74
第四節 凌家灘崛起 / 77
一、 選址 / 77
二、 結構 / 78
三、 要素 / 81
第五節 崛起之因 / 101
第四章 飲食器用 …… 104
**節 食為天 / 105
一、 動物食材 / 106
二、 植物食材 / 112
第二節 陶為本 / 116
一、 陶器種類 / 117
二、 制陶工藝 / 119
第五章 玉石制作 …… 132
**節 種類與內涵 / 135
一、 石器 / 135
二、 玉器 / 138
第二節 工藝分析 / 171
一、 器物選料 / 171
二、 制作工具 / 176
三、 制作工藝 / 180
第三節 特點與意義 / 202
第六章 逝者世界 …… 206
**節 祭壇與墓地 / 207
一、 祭壇復原 / 208
二、 墓地使用 / 216
三、 壇與墓 / 222
第二節 葬儀 / 229
一、 葬品擺放 / 230
二、 葬品使用 / 237
第七章 凌家灘文化 …… 242
**節 文化基因 / 243
第二節 文化辨析 / 245
一、 凌家灘與北陰陽營 / 246
二、 凌家灘與崧澤 / 247
第三節 何為凌家灘文化 / 249
一、 分布范圍 / 249
二、 文化面貌 / 251
三、 相對與絕對年代 / 257
第八章 互動與傳承 …… 265
**節 淵源與互動 / 265
一、 淵源與興起 / 266
二、 互動 / 272
第二節 玉石分野 / 284
一、 現象 / 284
二、 路徑 / 287
第九章 凌家灘與中華文明 …… 294
**節 社會復雜化 / 295
一、 聚落等級分化 / 298
二、 墓葬等級分化 / 300
三、 權力集中 / 302
第二節 凌家灘與中華文明 / 310
注 釋 …… 315
后 記 …… 349
凌家灘 作者簡介
吳衛紅,筆名朔知,1968年生,安徽旌德人。1985年就讀于中山大學,1989年就讀于北京大學,1993年開始長期供職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現為安徽大學教授,國家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中宣部全國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文化部優秀專家、享受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安徽省第一批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安徽省“六個一批”雙百人才、安徽省先進工作者。研究領域為中國史前考古、田野考古方法等。出版專著《潛山薛家崗》《銅陵師姑墩——夏商周遺址考古發掘與研究》《朔知東南風——從凌家灘到長三角的區域文明探源》,發表各類專業文章近百篇(含合作)。 主持過同潛山薛家崗、懷寧孫家城、銅陵師姑墩、霍山戴家院等重要遺址發掘。自2000年開始,專心于皖江區域考古研究近二十年,先后參加過凌家灘1998、2007年度發掘,自2008年開始籌劃組織實施了凌家灘及裕溪河流域區域系統考古調查,隨后主持了國家“中華文明探源工程”(三)(四)階段的凌家灘子課題,2015年底主持國家社科重大項目“凌家灘及所在裕溪河流域調查發掘報告”。作為凌家灘考古工作的第二任領隊,主持了2013~2017年度的發掘工作。 劉越,1990年生,內蒙古赤峰人。2015年取得歷史學碩士學位(考古專業),現為安徽大學歷史學院考古專業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先秦考古,重點從事長江中、下游史前文化比較研究。
- >
煙與鏡
- >
月亮虎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回憶愛瑪儂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