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方言比較與吳語史研究:石汝杰教授榮休紀念論文集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7520031
- 條形碼:9787547520031 ; 978-7-5475-2003-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方言比較與吳語史研究:石汝杰教授榮休紀念論文集 本書特色
★ 匯集海內外眾位學者的*新研究成果★ 十多個方言點涵蓋吳語各大方言區★ 紀念吳語專家石汝杰教授榮休而作
方言比較與吳語史研究:石汝杰教授榮休紀念論文集 內容簡介
方言比較與吳語史研究的*新成果.石汝杰教授在漢語方言(尤其是吳語方言)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及其相關諸領域(語音學、歷史音韻學、語匯學等)有較為重要的貢獻。本書是語言學界同仁為石汝杰教授榮休所作的紀念文集,所收文章圍繞“方言學”和“吳語”主題,力求在石汝杰教授等老一輩方言研究學者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寬方言研究的領域,深挖吳語及吳語史的學術內涵。
方言比較與吳語史研究:石汝杰教授榮休紀念論文集 目錄
語言借用與歷史層次 潘悟云
《型世言》27回的吳語對話是哪里的方言?——兼論吳語詞匯史研究 汪維輝
從“滿漢兼”子弟書看清代初期的語言接觸 竹越孝
著力開拓海外漢語方言與文化研究的新領域——兼談海外吳語方言與文化研究的關注點、考察點和方法論 湯志祥
內生性變化還是接觸的結果? 凌鋒、李儉
特字的地理分布近乎詞匯還是音韻? 黃河
簡評司馬侃《現代上海口語音韻學》 游汝杰
吳閩方言連讀變調的類型及其歷史溯源 巖田禮
入聲韻尾遺留初探 太田齋
日朝*古層漢字音所反映的上古方音札記 遠藤光曉
Where Did the Rù Tone Go? Examining Its Historical Development in Běijīng——李汝珍和黎錦熙對北京話入聲的記錄和整理——對照和比較 Richard VanNess Simmons 史皓元
蘇州、寧波話舌尖圓唇元音的來源及其相關問題 陳忠敏
吳語“魚”的口語音 陶寰
仙居方言同音字匯 胡方
一代移民的上海方言聲母塞音 VOT特征的習得研究 平悅鈴
吳語中宕江攝入聲字的讀音及其歷時含義 鄭偉
《弦索辨訛》與《度曲須知》所見蘇州方言的卷舌聲母 史濛輝
閩東區方言的{男陰}義詞及其相關的詞語 秋谷裕幸
連城客家話親屬的合稱 項夢冰
泰興方言“個VP”問句研究 顧黔
癡傻義“呆”的音義分合與時空分布——兼論“呆板”的審音問題 盛益民、劉丹青
上海方言動詞“話”“講”“說”的共時與歷時研究——以19—20世紀方言史料為中心 王一萍
吳語毗陵小片助詞“到”“則”連用現象考察 曹曉燕
漢語焦點標記詞“是”的分合與特點——兼論強調義“是1”和確認義“是2”的辨析 劉林
山西文水話中的趨向補語“過來”及其與“動間”的異同 劉艷
石汝杰研究論著目錄(1983—2022)
后記
展開全部
方言比較與吳語史研究:石汝杰教授榮休紀念論文集 作者簡介
陶寰,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主要從事漢語方言學研究,曾出版《上海方言詞典》《蠻話詞典》《松江方言研究》等。在國內外期刊發表論文三十余篇,如《吳語濁音聲母的類型及其音系地位》《吳閩語云、匣母的讀音和閩語全濁聲母的清化》《新派樂山方言單字陽平》等。
書友推薦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姑媽的寶刀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隨園食單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自卑與超越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