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北大政治學評論(第13輯)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217378
- 條形碼:9787100217378 ; 978-7-100-21737-8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北大政治學評論(第13輯) 內容簡介
《北大政治學評論》(PKU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是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主辦的連續出版物。本刊秉持推動中國政治學和公共管理研究的學術宗旨,倡導嚴謹治學,鼓勵理論創新,關注實證研究,主要刊登中外學者在政治學、公共管理學等學科領域的近期新代表性學術論文和評論,為相關領域的研究者提供一個學術交流平臺。本輯《北大政治學評論》以“制度與治理”為主題,約請多位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學領域的專家,從不同的學科和方法視角分析特定制度及其對中外治理的影響。全刊分為六個部分,分別是“特稿”“政治制度研究”“公共治理研究”“海外譯稿”“書評”“會議綜述”。
北大政治學評論(第13輯) 目錄
張長東 馮維 惠波 比較視角下中國的法治建設與國家治理:基于文獻的討論
王越端 司法行為與政治主權:一個類型學的分析
周超 印度“封建制民主政治”的生成邏輯:基于因素加機制的解釋
朱寶清 高嶺 李立 把“政黨”帶入農民革命:一項近代農民革命的比較歷史研究
公共治理研究
趙新峰 張強 王潔 生態文明建設視閾下數字生態治理系統的建構方略
高翔 地方干部的隱性退出現象及其成因
劉宇辰 美國警民關系的政治困境:“對犯罪宣戰”的起源、對策和未來(1965-2016)
海外譯稿
武有祥 透過國家形成研究國家
書評
孫曉冬 關于國企能力的政治基礎與組織環境的過程性解釋:《光變》的研究方法
會議綜述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20周年院慶暨第四屆治理現代化論壇”綜述
附錄
《北大政治學評論》約稿函
《北大政治學評論》稿件規范
北大政治學評論(第13輯) 節選
1.數據采集層 生態環境及其治理措施的相關數據資料是構建數字生態治理系統的重要基礎,包含環境數據信息、地理數據信息、全球生態治理案例等,但是這些數據的來源較為分散,故系統的**層級便是采集相關數據信息。數據采集來源主要劃分為以下三大類:物聯網監測設備、公共部門以及網絡信息。具體采集途徑和方法如下。 (1)物聯網監測設備 物聯網監測設備是指與互聯網連接且能夠進行數據收發的監測設備,這類設備構成了數據源產生的基礎物理層,實現對生態環境信息的實時監測,確保獲取真實準確的**手信息資源,常見的物聯網監測設備包括如下幾類:一是生態環境監測傳感器。生態環境監測傳感器可以實時地將現場環境的各類信息通過傳感器采集上傳到互聯網,從而實現生態環境的監測。這類設備可以提供*真實、可靠、準確的數據。二是視頻監控設備。目前,我國視頻監控設備已經形成了一定規模的“天眼監控系統”,可通過網絡實現視頻圖像的監控及錄像,甚至已經能夠根據采集到的圖像信息進行智能比對判斷。數字生態治理系統可利用現有的視頻監控設備,采集有關生態方面的視頻圖像數據,從而充實這一類型數據的來源。三是智能手機。在智能手機日益普及的今天,其功能日新月異,智能手機中安裝的各類傳感器可以為數字生態治理系統提供龐大的數據源,其分布廣泛的特點使得數據采集更加全面。四是其他物聯網設備。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越來越多的物聯網設備得到使用,像空調、冰箱、電視、空氣凈化器等家用電器,都在逐步走向智能化。該類設備擁有各類傳感器,可以上傳到網絡,使得人們能夠實時掌握設備所處環境的動態信息,故可以作為數據源加以采集。 (2)公共部門 我國關于生態環境及其治理方面的數據資料,主要由公共部門加以收集整理。目前我國公共部門運行中信息孤島效應較為突出,相關部門自建數據體系,單兵作戰,缺乏互通共享,致使有關數據資料出現重復采集,無形間增加了數據采集成本。因此,依托系統集成和集體行動整合各有關部門數據庫的相關資料信息至關重要。環保、氣象、交通、科技、國家地理、林業、海洋等生態信息亟待一體化方略加以整合,以充分利用現有資源構建起整體協同的生態治理數據庫。以氣象部門為例。氣象部門擁有全國各地各個時間點的全部氣象數據資料,如氣溫、濕度、風向、風速、降雨量、氣壓等等。除了這些基礎性的記錄外,氣象部門的數據庫中還記載著一些特殊的天氣情況,如雷電、臺風、冰雹、大霧等。又如環保部門。環保部門的主要任務是負責生態環境監測與治理、統計信息、出臺環保制度等,以提升人們生活的環境質量。故環保部門擁有大量有關生態治理方面的數據資料,其中包括環境基礎資料、治理方法、治理過程、治理效果等。再如交通部門。交通部門擁有全國各地所有交通干線的數據資料,除了其擁有的“天眼監控系統”可以提供大量寶貴的視頻圖像類數據資料以外,還可以提供尾氣污染、自然災害等信息,間接監控生態環境,為數字生態治理系統提供側面、廣泛、有力的數據信息。各個公共部門之間不應該是各自為政的碎片化存在,而應該是互動互融、共生共享的。 (3)網絡信息 除了物聯網監測設備及公共部門以外,網絡上的信息也是數據采集的主要對象之一。網絡信息業已成為人們獲取知識和信息的重要途徑之一,其實效性強、信息資源龐大豐富的特點,使得人們更樂于接受這種獲取信息的渠道。故數字生態治理系統需要充分開發和利用好網絡信息,力求從中挖掘出更多更有價值的生態治理數據信息。目前,網絡信息可以重點關注以下幾個數據來源:一是新聞媒體。新聞媒體工作者擁有很強的數據挖掘能力,他們會**時間趕到現場獲取資料并迅速編輯,然后通過網絡及時發布,因而可作為系統數據信息的采集源。采集對象的關注重點應該放在較為知名和權威的新聞媒體上,隨著自媒體發展越來越正規、壯大,像“今日頭條”等大型自媒體也可納入采集對象中來。二是應用程序。隨著手機逐步智能化,應用程序也變得種類繁多,功能更加豐富。這些應用程序越來越注重分享、互動功能,從而使公眾不僅能夠獲取信息,而且為網絡增添了很多的數據信息。微博、抖音、微信等社交App的興起,更是讓公眾變成了生態環境的“監督者”,公民個體均能提供即時的數據源,所以可篩選一些數據量大且權威的應用程序,將公眾上傳的碎片化數據進行篩選、分析、整合,進而挖掘一些對生態治理效果有價值的數據信息。三是其他方面的信息源。除了以上兩種網絡信息來源以外,網上一些知名的相關論壇也可以作為數據采集的來源。這些論壇中包含著與生態環境治理相關的很多科技成果、成功案例、科研項目等,可提供權威且專業的技術資料。 2.數據預處理層 在數字生態治理系統中,數據預處理層的功能是對來自采集層的數據進行預處理。數字生態治理系統管理的目標眾多,涉及的數據具有規模巨大、復雜多樣、流轉速度快等鮮明的大數據特征。因此,為了對生態環境數據進行有效的分析,需要將這些來自前端的數據導入集中的大型分布式數據庫或分布式存儲集群,并進行數據的預處理。數據預處理可以分為數據清理、數據轉換、數據規整三部分,主要任務是將數據進行篩選、分類、集成,對有價值的文本、數字、圖片、視頻等不同格式的數據采用不同的大數據清理技術,整合為統一標準后存入生態治理數據庫。在數據清理階段,可對采集層收集的數據進行去重、去噪、處理無效數據、處理缺失值、解決數據值沖突等操作。在數據轉換階段,可對數據進行特征提取、數據單位轉換、數據規范化等處理,在此基礎上,可進行數據維度、數據值、數據屬性的規整。對數據的預處理可降低無效、錯誤、重復數據對數字生態治理數據庫構建的影響,提高數據的準確性,并可以降低儲存成本,大幅縮減數據檢索和分析所用時間。 ……
北大政治學評論(第13輯) 作者簡介
燕繼榮,政治學博士,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院長,北京大學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北京大學公共治理研究所所長,教育部政治學研究基地北京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研究員、副院長。兼任教育部社科委政治學社會學民族學學部秘書長,中國政治學會副會長,全國公共管理專業學位研究生(MPA)教育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主要研究領域為政治學理論、中國政治、國家治理、政府管理。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經典常談
- >
唐代進士錄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回憶愛瑪儂
- >
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