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明清小說名著導讀(第三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155571
- 條形碼:9787100155571 ; 978-7-100-15557-1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明清小說名著導讀(第三版) 本書特色
品讀明清小說 縱享古今趣味 《明清小說名著導讀》是“商務館人文通識書系”的**本書,這套叢書希冀走學術大眾化的路子,讓“大家”寫的“小書”走進千家萬戶。作者在后記中也提到,這本書努力寫成一部表述簡明的教材,親切易懂,中等文化程度以上的讀者都不難清楚明白地理解其含義。作者認為,讓學術走出象牙塔,盡量不用那些“深奧”的表述,是每一部教材都應達到的境界。它非但不會導致學術水準的降低,而且,致力于清楚明白地表達學術見解的過程,也是一個學術見解不斷深化的過程。學術大眾化對讀者來說實在是一件好事。
明清小說名著導讀(第三版) 內容簡介
本書面向一般讀者,介紹三國志演義、水滸傳、西游記、金瓶梅、“三言二拍”、聊齋志異、隋唐演義、儒林外史、紅樓夢、閱微草堂筆記等明清小說名著的文化內涵、藝術特色及其發展脈絡。講述既親切易懂、執簡馭繁,而內容又精彩紛呈、新意迭出,融深入的藝術欣賞與深刻的學術見解于一冊,既可作為通識教材,又是雅俗共賞的學術讀物。
明清小說名著導讀(第三版) 目錄
**節 《三國志演義》的成書、作者與版本
第二節 《三國志演義》的文化內涵
第三節 《三國志演義》的創作特征
第四節 《三國志演義》的影響
第二章 《水滸傳》導讀
**節 《水滸傳》的成書過程
第二節 《水滸傳》的結構和主題
第三節 《水滸傳》主要產生于說話中的“小說”傳統
第四節 《水滸傳》的影響
第三章 《西游記》導讀
**節 《西游記》故事的流變及其作者問題
第二節 《西游記》的復雜內涵
第三節 《西游記》的審美特征
第四節 《西游記》的影響
第四章 《金瓶梅》導讀
**節 《金瓶梅》的作者與版本
第二節 《金瓶梅》確立了人情小說審美風范
第三節 《金瓶梅》“寄意于時俗
第四節 《金瓶梅》的藝術魅力與深刻矛盾
第五章 “三言”“二拍”導讀
**節 話本小說的體制及其在明代的興盛
第二節 “三言”的作品時代與創作特色
第三節 “二拍”所展現的社會人生場景
第六章 《聊齋志異》導讀
**節 《聊齋志異》所展示的情感世界
第二節 《聊齋志異》的藝術風貌
第三節 《聊齋志異》與社會審美風尚的變化
第七章 《隋唐演義》導讀
**節 《隋唐演義》的作者和成書源流
第二節 《隋唐演義》主要包括三種題材類型
第三節 《隋唐演義》的趣味偏于人情小說
第八章 《儒林外史》導讀
**節 吳敬梓的生平
第二節 “其書以功名富貴為一篇之骨
第三節 《儒林外史》的八種筆法
……
第九章 《紅樓夢》導讀
第十章 《閱微草堂筆記》導讀
主要參考書目
后記
明清小說名著導讀(第三版) 節選
《水滸傳》是一部由宋代“說話四家”中的“小說”,中經“講史”發展而來的長篇小說,換句話說,《水滸傳》是一部以“講史”為框架、匯集“小說”話本而創作出來的作品。由于兼有“小說”和“講史”兩個血統,《水滸傳》在某些方面給人雜糅之感。比如,“小說”關注的是人物命運,因而往往用人物為線索來組織情節,在百回本《水滸傳》中,這一結構方式仍是小說的主體,如相對獨立的魯智深傳、林沖傳、武松傳、宋江傳、石秀傳即是。好漢的傳記構成《水滸傳》*富魅力的部分。“講史”所關注的主要是事件的發展,在結構上表現為以事件為中心來組織情節和描寫人物,這從“梁山濼紀事本末”中“孫立等奪楊志往太行山落草”“石碣村晁蓋伙劫生辰綱”“宋江三十六將共反”“張叔夜招宋江三十六將降”“宋江收方臘有功封節度使”等標目方式可以看出。在《水滸傳》中,這一結構方式也清晰可見,如三打祝家莊、三敗高俅、兩贏童貫、受招安、征遼、征方臘等即是。不過,從總體上看,《水滸傳》與“小說”的因緣更加密切,與“講史”的關系較為疏遠。其特點在情節、人物、技巧、語言等方面表現得至為顯著,如與《三國志演義》對比,對其特點可以看得更為清晰。 一、注重細節描寫 在情節展開方面,注重細節描寫的《水滸傳》與粗線條的《三國志演義》正好成為對照。三國故事在民間流傳已久,并確已產生了大量異于歷史記載的情節,但是,既然有著詳備的史籍可供依傍,羅貫中便有意剔除了民間說話和戲曲中的許多故事,而大量增加了重述歷史事件的篇幅。《三國志通俗演義》“皆排比陳壽《三國志》及裴松之注,間亦仍采平話,又加以推演而作之”(魯迅《中國小說史略》),即章學誠《丙辰札記》所謂“七分實事,三分虛構”。后來毛宗崗的修訂又加強了這一依傍史傳的特點。《水滸傳》的作者沒有充足的史籍可供依傍,只能采用民間傳說和戲曲提供的情節,這樣,在表達上面臨的困難遠比羅貫中要大。盡管《三國志演義》在經營情節時筆調質樸,常常累積事件,但由于事件的真實和歷史智慧的深厚,讀者仍興趣濃厚;而《水滸傳》卻是虛構之作,它必須從兩個方面滿足讀者:一是具有可與歷史事實相抗衡的真實感;二是具有可與歷史智慧相抗衡的吸引力。《水滸傳》基本上達到了這一境界。它以遒勁的筆力展開好漢們的豪俠風范以及被逼上梁山的歷程和悲劇結局,細節的豐富性、高度的戲劇性令讀者手不釋卷。 《三國志演義》曾寫到“燕頷虎須”的張飛。所謂“燕頷”,即李商隱《驕兒詩》說的“或謔張飛胡”的“胡”,指頷下下垂的肉。遠在唐代,民間講說的三國故事就已將張飛的“胡”描摹得別具情致,生動有趣,以致李商隱五歲的兒子聽了故事后也會“謔張飛胡”。但《三國志演義》中涉及張飛的情節,卻沒有一處利用他的這一外部特征來構成喜劇情節。這表明,在文人改編三國故事時,已在很大程度上割斷了說話藝術的傳統。比較起來,《水滸傳》具有遠為細膩的寫實品格。例如魯智深,他初出場時,第三回寫道:“只見一個大漢大踏步竟入來,走進茶坊里。史進看他時……
明清小說名著導讀(第三版) 作者簡介
陳文新(1957-),武漢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珞珈杰出學者特聘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中國文學史著作整理、研究及數據庫建設”。首席專家,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課題攻關項目“馬工程”教材編寫專項“中國古代文學史-首席專家。出版著作(含獨著、合著、主編)近40部,發表論文200余篇。主編的18卷本《中國文學編年史》是我國首部系統完整、涵蓋古今的文學編年史,被譽為“中國文學史界的長城”。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朝聞道
- >
月亮與六便士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