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千年農夫 中國、朝鮮和日本的永續農業
-
>
(精)中華古樹名木(全2冊)
-
>
線辣椒優質高產栽培
-
>
生命的藝術:動物解剖學的神秘歷史之旅
-
>
正確使用農藥知識問答
-
>
龍眼譜:外二種
-
>
迷你花園:打造你的玻璃生態瓶
動物醫學實驗技術——預防獸醫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735003
- 條形碼:9787030735003 ; 978-7-03-073500-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動物醫學實驗技術——預防獸醫學 內容簡介
編寫內容緊緊圍繞動物醫學專業培養方案和要求,著重向學生介紹動物醫學專業學生所必需了解和掌握的實驗操作規范和操作要領,以及在動物醫學專業學生在本科學習階段各專業課及專業基礎課的實驗指導。因此,本書既是動物醫學實踐環節的實踐指導書,又是各課程實習環節的實驗指導。
動物醫學實驗技術——預防獸醫學 目錄
**篇 預防獸醫學實驗基本操作
**章 獸醫微生物學實驗基本操作 2
**節 實驗常用物品的準備 2
第二節 微生物實驗常用儀器的使用及注意事項 3
第三節 細菌涂片的制備及染色 12
第四節 培養基制備 18
第五節 細菌運動力的觀察 21
第六節 微生物數量的測定 22
第七節 細菌的分離培養與移植 24
第八節 無菌操作技術 27
第九節 常用稀釋方法 28
第十節 細菌的生理生化實驗 29
第十一節 細菌對抗菌藥物的敏感性實驗 31
第二章 獸醫免疫學實驗基本操作 34
**節 動物實驗在免疫學中的應用 34
第二節 抗原的制備 36
第三節 免疫血清的制備 38
第四節 凝集反應 39
第五節 沉淀反應 40
第六節 血凝和血凝抑制反應 42
第三章 獸醫傳染病學實驗基本操作 44
**節 消毒 44
第二節 免疫接種 54
第三節 病料的采集、包裝、保存與寄送 64
第四節 傳染病病畜尸體的處理 68
第四章 獸醫寄生蟲學實驗基本操作 70
**節 常用寄生蟲學檢查法 70
第二節 寄生蟲學完全剖檢技術 74
第三節 寄生蟲標本制作方法 77
第四節 動物寄生蟲病的其他檢查方法 79
第二篇 預防獸醫學實驗指導
第五章 獸醫微生物學實驗指導 84
實驗一 玻璃器皿的準備及常用儀器的使用 84
實驗二 顯微鏡油鏡的使用及細菌基本形態觀察 86
實驗三 細菌涂片的制備及革蘭染色 87
實驗四 培養基的制備 88
實驗五 不染色標本片的制備及細菌運動力觀察 89
實驗六 芽孢染色法 90
實驗七 微生物數量的測定 91
實驗八 細菌的分離培養與移植 92
實驗九 環境因素對細菌生長的影響 93
實驗十 細菌的生化實驗 95
實驗十一 自然界中微生物的分布 95
實驗十二 大腸埃希菌與沙門菌 97
實驗十三 葡萄球菌 98
實驗十四 真菌的培養及形態觀察 99
實驗十五 食品中菌落總數及大腸菌群的測定 100
第六章 獸醫免疫學實驗指導 103
實驗一 免疫學基礎實驗——動物實驗 103
實驗二 抗原的制備 103
實驗三 免疫血清的制備 104
實驗四 血清免疫球蛋白的純化 105
實驗五 凝集試驗 107
實驗六 沉淀反應 109
實驗七 病毒血凝和血凝抑制試驗 110
實驗八 免疫細胞的分離及觀察——酯酶染色 111
實驗九 巨噬細胞吞噬功能測定 113
實驗十 T淋巴細胞轉化實驗 114
第七章 獸醫傳染病學實驗指導 117
實驗一 動物傳染病的臨診記錄和報表 118
實驗二 免疫接種 119
實驗三 消毒 120
實驗四 動物傳染病防疫計劃的制定 121
實驗五 病料的采取、保存、包裝、記錄及送檢 122
實驗六 禽霍亂的實驗室診斷 124
實驗七 布魯氏菌病的檢疫 130
實驗八 牛結核病的檢疫 133
實驗九 雞白痢的檢疫 134
實驗十 雞傳染性法氏囊病的實驗室診斷 135
實驗十一 羊梭菌性疾病的診斷 136
實驗十二 羊大腸埃希菌病的分離鑒定及血清學檢測 137
實驗十三 綿羊衣原體病的免疫學診斷 139
實驗十四 犬細小病毒病的膠體金檢測 140
實驗十五 豬瘟的實驗室診斷 141
第八章 獸醫寄生蟲學實驗指導 143
獸醫寄生蟲學實驗室守則 143
實驗一 蠕蟲學糞便檢查法(一) 143
實驗二 蠕蟲學糞便檢查法(二) 144
實驗三 蠕蟲學糞便檢查法(三) 145
實驗四 蠕蟲學糞便檢查法(四) 146
實驗五 原蟲的形態觀察(一) 149
實驗六 原蟲的形態觀察(二) 150
實驗七 吸蟲的形態觀察(一) 151
實驗八 吸蟲的形態觀察(二) 152
實驗九 絳蟲的形態觀察(一) 154
實驗十 絳蟲的形態觀察(二) 155
實驗十一 絳蟲的形態觀察(三) 156
實驗十二 線蟲的形態觀察(一) 158
實驗十三 線蟲的形態觀察(二) 160
實驗十四 線蟲的形態觀察(三) 161
實驗十五 線蟲的形態觀察(四) 163
實驗十六 線蟲的形態觀察(五) 165
實驗十七 寄生蟲學剖檢法 168
實驗十八 蠕蟲標本制作法 170
實驗十九 蜱螨的形態觀察 171
實驗二十 昆蟲的形態學觀察(一) 173
實驗二十一昆蟲的形態學觀察(二) 174
實驗二十二旋毛蟲病肉品檢驗技術 176
實驗二十三寄生蟲基因組 DNA的提取 176
第三篇 預防獸醫學綜合性實驗
第九章 獸醫微生物學綜合性實驗 180
實驗一 大腸埃希菌的分離培養與鑒定 180
實驗二 病原菌檢查 182
第十章 獸醫傳染病學綜合性實驗 184
實驗一 人工造病實驗 184
實驗二 牛結核病的檢疫 188
實驗三 布魯氏菌病的檢疫 191
實驗四 雞白痢的檢疫 197
實驗五 雞傳染性法氏囊病的診斷 198
第十一章 獸醫寄生蟲學綜合性實驗 202
動物醫學實驗技術——預防獸醫學 節選
**篇預防獸醫學實驗基本操作 **章獸醫微生物學實驗基本操作 **節實驗常用物品的準備 微生物實驗過程中使用的物品有很多,其中以玻璃器皿居多,如平皿、試管、燒杯、錐形瓶、移液管、載玻片等,其一般選取耐高熱滅菌的玻璃器皿,且以中性玻璃為宜。玻璃器皿使用前必須經清潔、干燥和無菌處理(染色用的載玻片和配制溶液的器皿除外)。此外,在滅菌處理時,對各種器皿進行包扎,不僅能防止滅菌時冷凝水直接沾濕棉塞影響后續操作,還可在一定時限內防止污染,延長其存放時間。 一、玻璃器皿的處理 微生物學實驗對器材的清潔程度有較高的要求,各種器材不但要達到生物學清潔,還需達到化學清潔。器材如不能達到生物學清潔,則常常發生各種污染,導致結果錯誤。若不能達到化學清潔,則常可影響培養基的 pH,甚至某些化學物質的存在可抑制微生物的生長,也可影響血清學反應的結果。 1.新購置的玻璃器皿未使用的新玻璃器皿因含有游離堿,一般在2%的鹽酸溶液中浸泡數小時后再用清水洗凈,也可在洗衣粉水中煮30~60min,取出用清水洗凈。 2.使用過的玻璃器皿微生物和傳染病實驗中,使用過的玻璃器皿常帶有病原微生物,需先經過滅菌處理后方可進行洗滌。經121℃高壓蒸汽滅菌20min后,趁熱倒去內容物,再用洗衣粉水刷洗干凈。 3.帶油污玻的璃器皿先將倒空的玻璃器皿用10%的氫氧化鈉浸泡半小時或放在5%的碳酸鈉溶液內煮兩次,去掉油污,再用洗衣粉和熱水刷洗,以水在內壁均刀分布成一薄層而不出現水珠作為油垢除盡的標準。 經上述處理的玻璃器皿,可滿足一般實驗使用。少數實驗對玻璃器皿清潔度要求較高,上述操作后,還應用蒸餾水淋洗2~3次。要求更高的尚需超純水淋洗然后烘干備用。 二、玻璃器皿的包扎 1.錐形瓶的包扎錐形瓶加上合適的棉塞或透氣膠塞,在棉塞外用包扎紙(報紙或牛皮紙)包住,用線繩打上活抽繩結。所有瓶口的包扎均可采用此法。 2.試管的包扎試管塞上合適的棉塞(透氣膠塞),用線繩包扎成捆后在棉塞外用包扎紙(報紙或牛皮紙)包住,再用線繩打上活抽繩結。 3.平皿的包扎 將5~10副平皿疊在一起,用報紙滾卷包裹,邊滾卷邊折疊兩邊的報紙,成圓筒狀后,將兩端的報紙折疊收口,或直接將平皿裝入不銹鋼或銅制平皿筒內,蓋上筒蓋后滅菌處理。 4.移液管的包扎先在移液管的手握端口處塞上適量棉花,松緊要合適,既可吹 吸時通氣流暢又可阻攔雜菌入內,筒裝或單支紙包后滅菌處理。 (1)筒裝將多支端口塞好棉花的移液管裝入銅制或玻璃制的圓筒中,移液管尖端朝筒內,筒底墊幾層紗布,防止移液管尖端破碎,蓋好筒蓋。 (2)單支紙包將報紙裁成寬4~5cm的紙條,平鋪于桌面上,將移液管的尖端放在紙條的左端,移液管與紙條約呈30°(夾角太小,紙條容易松開,夾角太大,則紙條長度不夠),然后滾卷移液管,將前端報紙折疊封口,繼續滾卷,將紙條呈螺旋狀包裹在移液管外面,昀后將包卷多余的紙筒打結。 三、其他物品的準備 1.棉塞的制作 1)按試管口或錐形瓶的口徑大小取適量棉花,使成形后的棉塞大小適合管口。 2)將棉花鋪成長方形,中間厚,邊緣薄。然后從一端開始卷,邊卷邊將邊緣的棉花內收,卷緊成圓柱形,中間硬實。成形的棉塞可在瓶(管)口調試,直至合適。一般將成形棉塞的50%~60%塞入瓶(管)口內,松緊適宜。 3)取適當大小的紗布,將制作好的棉塞包裹,用線繩在一端扎緊,剪去多余的紗布和線繩。制作的棉塞可多次重復利用。 2.酒精棉球的制作先將棉花順著纖維方向撕開至蓬松,左手輕握拳,取適量棉花從虎口處不斷填塞至手心壓實。將做好的棉球裝在瓶中,倒入75%的乙醇,使棉球浸濕即可。 第二節微生物實驗常用儀器的使用及注意事項 隨著新技術的不斷應用,微生物實驗的儀器種類也在不斷增加,個別儀器需經過高溫高壓。一旦不按規定操作,機器出現故障或損壞會造成很大的損失,直接影響教學科研工作,嚴重時還會造成人員傷亡。因此,熟練掌握微生物實驗常用儀器的使用非常重要,故對實驗室常用儀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予以介紹。 一、高壓蒸汽滅菌器 高壓蒸汽滅菌器主要由滅菌室、控制系統、過壓保護裝置等組成。滅菌室為一個雙層的金屬圓筒,兩層之間盛水。滅菌器內裝有帶孔的金屬隔板,用以放置待滅菌物品。滅菌器外層為厚的金屬板,其上有厚金屬蓋,蓋旁有螺栓,借以扣緊金屬蓋,金屬蓋與鍋體之間為密封圈,使蒸汽不能外逸。高壓蒸汽滅菌器蓋上裝有溫度計、壓力表、排氣閥和安全閥,以指示滅菌器內部的溫度、壓力及調節滅菌器內蒸汽壓力。 滅菌器的工作原理是高溫飽和水蒸氣在一定時間內可使微生物的蛋白質變性,從而導致微生物死亡,達到對耐濕耐熱物品滅菌的目的。 密閉的滅菌器內蒸汽不能外逸,隨著壓力不斷上升,水的沸點也會不斷提高,從而使鍋內溫度也隨之增加,在0.1MPa壓力下鍋內溫度可達121℃。在此蒸汽溫度下維持20~30min可以殺死包括細菌芽孢和霉菌孢子在內的所有微生物。 滅菌器內蒸汽壓力與鍋內溫度的關系見表1-1。 表1-1不同蒸汽壓力所能達到的溫度 1.操作方法 (1)加水打開高壓蒸汽滅菌器蓋,加水到合適刻度(手提式滅菌器加水到與支架圈平行處即可)。 (2)裝料將待滅菌物品放于滅菌室的隔板上,物品擺放時注意彼此間留有一定空隙,使蒸汽在容器內能夠流通到達每個物品的各部位,以免形成蒸汽死角。物品不要緊靠滅菌室壁,防止冷凝水進入滅菌物品。 (3)密封將鍋蓋上與排氣孔相連的金屬軟管插入裝料桶的排氣槽內,使罐內冷空氣自下而上排出,加蓋,上下螺栓口對齊,采用對角方式均刀旋轉擰緊螺栓,使鍋體密閉。 (4)加熱打開排氣口(放氣閥)開始加熱,排氣5~10min后(或噴出氣體不形成水霧),此時蒸汽已將鍋內的冷空氣排盡,關閉放氣閥。溫度隨蒸汽壓力增高而上升。待壓力逐漸上升至其對應的溫度為所需溫度時,控制熱源,維持所需壓力和溫度,并開始計時,到達規定時間,關閉熱源,停止加熱,壓力隨之逐漸降低。 (5)降壓、取料待壓力表指針自然降至“0”位后,打開放氣閥,松動螺栓,開蓋。立即取出滅菌物品,以免凝結在鍋蓋和器壁上的水滴弄濕包裝紙或被滅菌物品,增加染菌的概率。斜面培養基自鍋內取出后要趁熱擺放,滅菌后的空平皿、試管等要烘干或晾干。 (6)清理滅菌完畢后,倒出鍋內剩余水,保持鍋內干燥。若連續使用則需每次補足水量。 2.注意事項高壓蒸汽滅菌技術的關鍵是在壓力上升之前先排除鍋內的冷空氣。若鍋內存有滯留的冷空氣,壓力表雖能達到指定壓力但鍋內溫度卻達不到相應的溫度,滅菌效果不好。 滅菌時操作者不能離開現場,要嚴格控制熱源并維持滅菌時的壓力。壓力過高不僅會使培養基的營養成分被破壞,而且高壓鍋超過耐壓范圍易發生爆炸。滅菌完畢后要自然冷卻,切忌用涼水澆滅菌鍋來降溫。壓力降至“0”位前不能開蓋,以免培養基沸騰噴出。 定期檢查滅菌效果,常用的方法是將硫黃粉末(熔點為115℃)或苯甲酸(熔點為120℃)置于試管內,然后進行滅菌,如上述物質熔化,則說明高壓蒸汽滅菌器內的溫度達到了要求,滅菌效果可靠。也可將檢測滅菌器效果的膠紙(其上有溫度敏感指示劑)貼于待滅菌的物品外包裝上,如膠紙上指示劑變色,亦說明滅菌效果可靠。 二、電熱鼓風干燥箱(干烤箱、烘箱) 電熱鼓風干燥箱采用電加熱的方式,通過循環風機吹出熱風,利用高溫干熱空氣殺死微生物,從而達到滅菌的目的。 該法適用于耐高溫的玻璃和金屬制品及不允許濕熱氣體穿透的油脂(如油性軟膏、注射用油等)和耐高溫的粉末化學藥品的滅菌,不適合橡膠、塑料及大部分藥品的滅菌。在干熱狀態下,由于熱穿透力較差,微生物的耐熱性較強,必須保持長時間高溫作用才能達到滅菌的目的。因此,干熱空氣滅菌法采用的溫度一般比濕熱滅菌法高。 1.操作方法 (1)裝料將待滅菌物品放入烘箱的擱板上,擺放不能過擠,要留有間隙,不能緊靠箱壁,以保證熱空氣流通,溫度均刀。 (2)升溫接通電源,打開開關,設置好滅菌溫度及維持時間,按啟動鍵開始工作。讓溫度升至設定溫度。 (3)維持恒溫在設定溫度維持相應時間。 (4)降溫滅菌完畢,切斷電源,讓其自然降溫。 (5)取料待箱內溫度降至60℃以下,可開箱取出物品。需避免燙傷等事故。 2.注意事項滅菌溫度不要超過180℃,否則棉花、包扎紙等將被燒焦。干熱滅菌過程中溫度不能上升或下降過急。溫度達到60℃以上時,不能隨意打開干燥箱門。 滅菌后必須等箱內溫度下降至60℃以下方可打開箱門,否則冷空氣突然進入,玻璃器材極易破裂,且有引起紙和棉花起火的危險。另外,箱內的熱空氣逸出,易造成操作者皮膚灼傷。 三、冰箱(冰柜) 微生物實驗室冰箱(冰柜)常用于菌種、酶、各種樣本、核酸及一些重要的生物和化學試劑等的保藏。根據制冷溫度和用途分為普通冰箱、低溫冰箱和超低溫冰箱等。 1.普通冰箱普通冰箱冷藏室溫度一般為4~6℃,冷凍室為-20~0℃。冰箱均有溫控器,可根據需求自行調節。常存放培養基、細菌培養物及需要2~8℃保存的物品,需定期整理,保持冰箱的清潔干燥。 2.低溫冰箱低溫冰箱溫控一般在-40~-20℃。適宜存放血清、含毒材料、菌 種等。 3.超低溫冰箱超低溫冰箱溫控可達-70℃以下,適用于存放毒種、病毒材料等。 夏季室內溫度高時要特別注意通風,專人管理,定期清理。 四、離心機 離心機就是利用轉子高速旋轉時產生的強大離心力,加快液體中顆粒的沉降速度,從而把樣品中不同沉降系數和浮力密度的物質分離開。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離心機的功能不斷擴大,種類也越來越多,離心容量從1mL/管至500mL/管。 微生物實驗室常用到的離心機有以下幾種。①普通離心機,轉速可達4000~8000r/min,常用于離心沉降血細胞、細菌、瘤細胞澄清液體和提取免疫球蛋白等。②高速離心機,轉速可達10000~15000r/min,常用于核酸的提取、微量樣品的分析及少量含菌、含毒材料的沉淀澄清等。③超速離心機,轉速可達25000~50000r/min,用于分離細胞和細菌,純化和分離病毒、 RNA、DNA、質粒和蛋白質等生物大分子。④冷凍離心機,即兼有離心和冷凍功能的離心機。它具有冷凍系統,因此可以精確地控制離心室的溫度,不但可以用來提取對溫度要求嚴格的生物試劑,還可以提高離心效率。冷凍離心機被廣泛應用于生命科學的研究領域,是分子生物學、分子化學、臨床醫學、微生物、病毒等實驗和科學研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冷凍離心機可分為低速冷凍離心機、高速冷凍離心機、超速分析冷凍離心機和制備兩用冷凍離心機等多種型號。 離心機工作時高速運轉,使用時要注意安全,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離心機的放置離心機使用時要放置在平穩、堅固的臺面上,利用其底座安裝的橡膠吸腳,借助于大氣壓力及儀器本身的重量,緊貼于臺面;大容量普通離心機和高速冷凍離心機要安放在寬闊穩定的實驗臺或堅實的地面上,水平放置。超速離心機重達數百公斤,只宜放在平整堅實的地面上并有防塵、防潮措施,以使離心室達到一定的真空度,正常運行。離心機工作前,應將負荷平衡,重量誤差越小越好,否則會引起劇烈振動,損壞離心轉頭及轉軸。 2.離心機的啟動與運行離心機內的分離支架必須在安置離心管后運轉,嚴禁空架運轉。離心機啟動時,應檢查離心機轉速值旋鈕是否放在低檔位,數顯式離心機應在通電后運行前確認離心速度值歸零,啟動后再逐步調節到所需要的數值。離心結束后,須將旋鈕調至低檔位。在高轉速檔位或高值檔禁止直接啟動。選擇合適的轉頭,控制轉頭的轉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姑媽的寶刀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煙與鏡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