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中世紀的身體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9853264
- 條形碼:9787559853264 ; 978-7-5598-5326-4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世紀的身體 本書特色
★32開精裝,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
★從身體觀的角度切入中世紀漫長和龐雜的歷史,涉及視覺、社會、政治、宗教、文化、藝術等眾多方面,角度獨特、趣味性強
★《星期日泰晤士報》2018年度*佳歷史書籍
★圓背精裝,封面燙金,98幅精美彩圖,有中世紀壁畫、手抄本頁面、文物及建筑圖片,逐寸展開中世紀身體觀念的羊皮卷軸
★全球6種語言版本,簡中版首次引進
——角度獨特、趣味性強,從身體觀的角度切入中世紀漫長和龐雜的歷史。
身體是人認識和經驗世界時常用的工具,身體經驗為所有人共有,不同時代、不同社會中的人有著相似的肉體凡胎和各異的身體觀念。本書從身體這個具體而聚焦的視角,探入中世紀社會景觀和中世紀人們的心靈景觀,既有助于我們了解歷史現實,也提供給我們一種認識自身的全新眼光。
——材料豐富。
所涉及的圖像資料有中世紀壁畫、手抄本頁面、文物及建筑圖片,文獻資料有醫學理論、文學藝術、編年史等。
近百幅精美全彩插圖,與文字相輔相成,使讀者得以身臨其境,直觀、清晰地領略中世紀風情。
——兼具學術價值和社會價值。
本書根據清晰的邏輯,整合串聯起豐富的歷史資料,呈現了中世紀具體的人和具體的生活。不僅有助于扭轉我們關于中世紀“黑暗時代”的刻板印象,更為讀者提供了一扇望進中世紀的窗口,借以了解中世紀人們的生活愿景、死亡恐懼、情感模式、宗教觀念,一窺當時社會的整體景觀。
中世紀的身體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關于身體的中世紀文化史,從身體的角度逐一審視了中世紀人們對身體的認知,依次從頭部、五感、皮膚、骨頭、心臟、血液、手、腹部、生殖器、腳各主要部位,展現了中世紀人的生死觀念和日常圖景,解讀了其感受和思考身體性自我的方式,并由此反映出中世紀的社會觀念和歷史文化。
在中世紀生活的各方各面,身體都是重要議題。一方面,它被視為體內各元素相互平衡、與體外環境相互協調而運作的整體,也是實踐醫學觀念的場所;另一方面,它具有復雜而奇妙的象征含義,人們既有可能憑借身體獲得某種共通的內在體驗和身份認同,也有可能因其差異而產生恐懼進而相互仇恨。透過本書,我們得以一窺當時的人們如何探索、理解、幻想科學主義盛行前的世界。
本書為我們從人類身體的角度解讀中世紀歷史、藝術和醫學,不僅僅是從身體整體,亦從身體的各部位、甚至細致到身體解剖“切片”的角度來串聯中世紀的這段趣史。在中世紀歷史過程中,人類的身體主要有兩個作用:一方面,身體被認為是人類存在的核心,是一個不同部分進行整體運作*終形成的完整有機組織。另一方面,在中世紀語境中,身體還有一層超脫于物理層面之外的,更加復雜的奇妙的象征含義。身體經由這兩層解讀,在視覺、社會、政治、宗教、文化、藝術等眾多方面,對歷史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
中世紀的身體 目錄
I 頭 / 33
II 感覺 / 59
III 皮膚 / 91
IV 骨頭 / 123
V 心臟 / 151
VI 血液 / 179
VII 手 / 205
XIII 腹部 / 231
IX 生殖器 / 257
X 腳 / 291
結語 未來的身體 / 321
致謝 / 333
參考資料 / 335
圖片來源 / 363
中世紀的身體 節選
中世紀的身體 作者簡介
作者
[英]杰克 哈特內爾(Jack Hartnell)
英國東英吉利大學藝術史副教授,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學會科學歷史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為中世紀末和文藝復興早期的醫學、科學和藝術的跨學科研究。 譯者
徐仕美,臺灣大學植病所碩士,自由譯者。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莉莉和章魚
- >
推拿
- >
姑媽的寶刀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