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了不起的建筑師
-
>
勝景幾何論稿
-
>
中國古代建筑概說
-
>
維多利亞:建筑彩繪
-
>
庭院造園藝術——浙江傳統民居
-
>
建筑園林文化趣味讀本
-
>
磧口古鎮
未來之城:建筑與想象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8934183
- 條形碼:9787568934183 ; 978-7-5689-3418-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未來之城:建筑與想象 本書特色
沒有一種幻想不曾擁有過往,沒有一個設想可以脫離既定事實。 想象不光在我們感知城市時發揮重要作用,也影響了城市的規劃者。 通過幻想感知未來,建造令人眼花繚亂的未來城市。 “一個簡明、令人眼花繚亂的未來城市合集,以及它們目前的類似建筑!段磥碇恰芳耐兄覀儗Τ鞘械钠谕痢⒏降、更開放,而不是更高、更奇怪。”——哈文·哈瑟利(《激進的現代主義》和《跨歐洲快車》) “這是一個有趣的、有遠見的關于城市的調查,從海洋深處到天空。多布拉什切齊克的書既大膽又細致,就像羅比達飆升的飛艇牢牢地固定在鐵結構上。當我們在推測未來的城市——無論是烏托邦或是反烏托邦時,我們其實在描繪現在:我們的夢想、我們的恐懼和我們的記憶。鉆研虛構的地方就是鉆研我們自己!薄_倫·安德森(《虛構的城市》)
未來之城:建筑與想象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本關于建筑文化的圖書,作者將建筑、文學、藝術結合在一起,將想象中的城市和現實城市連接在一起,梳理了藝術想象和現實之間的聯系,論證了兩者之間并沒有明顯差別,提出一個可建立的未來城市。在這個真實與虛擬共存的數字時代,作者探索了一系列令人驚嘆的想象中的城市:淹沒水底的、漂浮水面的、懸浮空中的、埋在地下的,并且在每一個主題領域都提供了一系列示例,討論了當今城市居民和建筑師真正面臨的問題。
未來之城:建筑與想象 目錄
未來之城:建筑與想象 節選
想象之城 想象,即在心中描繪未知的事物。它是一種魔法, 將新鮮的景象釋放于想象者面前。即使被視為一種重要 的人體官能,想象力也只有在浪漫主義時期(Romantic period)才受到重視,用來對抗十八世紀出現的科學理性主義(scientific rationalism)潮流。如詩人塞繆爾·泰勒·柯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所言,對于浪漫主義者,想象仿佛流淌于人類清醒意識下的一股洶涌暗流,一股時刻威脅著要吞沒和擾亂理智秩序的強大力量。如今,人們更容易將想象與完全脫離現實生活的“空想”混為一談。想象背負著“逃跑”的惡名——不愿接受世界的本來面目,遁入虛假夢幻之中,還常常和“幼稚”以及“孩子氣”脫不開干系。想象充其量被當作一種對現實世界的點綴,它所孕育的創意藝術,是軟化粗糲現實的一種有效卻可有可無的手段。然而,人類的想象也帶有更嚴肅的意圖,即顛覆和改寫真實世界的本質規律或者定義方式。通過超越世界的既定規則,超越那些已知的事物,想象可以到達我們無法預知和未曾體驗過的疆域。因此,想象可以說是孕育“現實”的基礎,并時刻致力于改變現實。在這里,真實與虛幻并非兩個獨立的世界,而是隨時影響和轉化著彼此。 而想象又和城市有什么關系?與這些由我們觸手可及的物質建成的城市有什么關系?公元十九世紀,關于城市的文學作品伴隨著城市本身的高速發展大量涌現,尤其是在倫敦、紐約和巴黎這些深受工業化影響的城市,這一現象并非巧合。一旦城市發展得如此龐大而復雜,以至于人們無法通過一個單一的意象來理解它時,想象力就必須接過擔子,填補我們的認知與廣闊城市環境之間的差距。在查爾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的小說中,倫敦被描寫成一座虛幻和現實交融的城市,某種疊加于真實城市之上的心理投射。如今我們也將倫敦當作狄更斯文字的產物來體驗,無論是參加他的文學地標散步之旅,還是間或“體會”某種狄更斯式的城市氛圍。類似地,想象到現實的轉化現在也發生在“銀翼殺手之旅”中。我們提前幻想每一座我們即將參觀的城市,這些幻想也許成型于我們欣賞過的畫作、觀看過的電影、閱讀過的小說,也許更加平平無奇——僅僅來自我們在到達這片土地之前查閱過的游覽手冊和地圖。想想卡夫卡(Kafka)筆下的布拉格、伍迪·艾倫(Woody Allen)電影中的紐約,或者維克多·雨果(Victor Hugo)的《悲慘世界》(Les Mis rables)以及它長盛不衰的音樂劇版本中的巴黎。實際上,許多城市都依賴于這些文字、電影和其他意象帶來的旅游業發展,參與其中的不僅是那些為文學大家所建的博物館或地標場所,還有充斥著誘人畫面的整座城市。 很明顯,想象在我們感知城市時發揮了重要作用,它是如何影響城市的規劃者,也就是那些建筑師和規劃師的呢?首先,建筑和城市規劃皆從追尋城市的未來藍圖開始,也就是說它們為城市“描繪”各種新鮮的可能。即使建筑設計不得不權衡一系列作家或者電影制作者們無須考慮的限制因素,它本質上也是一種圖像創作,將不存在的事物化為實景。尤其在這個數碼時代,建筑可視化通常依靠效果圖說話,將原本只存在于猜想和虛構中的東西清晰呈現在大家眼前。不過我們通常難以直觀感受這些圖像可能對城市產生的影響。和好萊塢大片中真實到殘酷的電腦合成特效(CGI)一樣,許多建筑效果圖試圖彌合幻想和現實之間的鴻溝,然而正是這道鴻溝為想象提供了土壤,它也警醒我們現實和虛構的差別,我們了解的世界和想要的世界之間的差距。如本書所示,建筑和小說、電影中的故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也有著豐富的潛力去創造令人身臨其境的虛擬世界。 想象既是一種激發建造行為的活性劑,也是一種轉化劑。在想象力開始運轉之際,產生的并非與世隔絕的單幅畫面,而是重新加工后的若干現實意象。換句話說,沒有一種幻想不曾擁有過往,沒有一個設想可以脫離既定事實。這樣看來,對未來而言,歷史和想象同樣重要:“對明日美好城市的渴望早已扎根于往日的幻想中!庇谑,在討論想象和未來城市之間的關系時,前人的先例總是十分重要,它們構成了那些看似史無前例的近代城市的根基。當迪拜的哈利法塔(Burj Khalifa)于 2010 年建成開放之際,這座摩天大樓當之無愧成為了世界*高建筑,其成就仿佛無人能及。然而令人感到無趣的是,它和弗蘭克·勞埃德·賴特 (Frank Lloyd Wright)很早之前為芝加哥設計但未建成的一座奇異高樓驚人地相似,9 即使哈利法塔的設計者——芝加哥建筑師斯基德莫爾(Skidmore)、奧因斯(Owings)和梅里爾(Merrill)否認了這個方案的啟發作用。無論哈利法塔真實的借鑒對象是誰,它都體現了建筑創造如何通過循序漸進的積累在自身基礎之上成長,而非通過任何與前人決裂的方式。將過去、現在與將來融入對未來城市的構思之中,將會明顯豐富我們對事物之間關聯的思考,關于虛構和現實,關于曾經存在、當下已有和未來即將出現的一切。
未來之城:建筑與想象 作者簡介
保羅·多布拉什切齊克(Paul Dobraszczyk),英國曼徹斯特研究員、作家,倫敦大學巴特雷(Bartlett)建筑學院客座教師。他的著作包括《維多利亞時代英國的鐵藝、裝飾和建筑》(2014年)、《潛入野獸的腹地:探索倫敦維多利亞式下水道》(2009年)、《死亡之城:城市廢墟與破敗奇觀》(2017),以及與他人共同編輯的《全球地下探險:解密城市內核》(2016)。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推拿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史學評論
- >
二體千字文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月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