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北宋士人師承與文學(精)/汪超著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1158885
- 條形碼:9787101158885 ; 978-7-101-15888-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北宋士人師承與文學(精)/汪超著 內容簡介
師承關系是古代中國*重要的人際關系之一,圍繞師承關系展開的文學活動面相豐富,但學界較少從這一維度切入文學研究。本稿以北宋士人的師承活動與文學關系為研究對象,就北宋士人師承譜系觀念、師承關系、文人流動、日常交游、師門記憶等主題進行了較為充分的論證。
北宋士人師承與文學(精)/汪超著 目錄
緒言
**節 師承譜系的研究解題與理路
第二節 師承與其周邊概念關系
**章 北宋文壇師承譜系觀念
**節 宋前士人的師法觀念
第二節 北宋士人重視師承關系
第二章 北宋師承關系的確立及其演變
**節 師承關系建構的幕后力量
第二節 師承關系流變類型及其聚散因由
第三章 地方文人與文壇中心的互動
**節 執文就謁與文人的上行流動
第二節 文人流動與地方文士問學
第四章 師承譜系拓展的社會網絡
**節 師承譜系與文人社會資本的獲取
第二節 師門姻親關系與文學傳承
第五章 師生日常活動與師門交流
**節 贈詩饋物與師門日常交往
第二節 同題創作與師門群體的文學交流
第六章 憶昔述古與師門統序的延綿
**節 師友寫真、真贊與其懷思書寫
第二節 師門祭悼文與追思的書寫策略
結束語
參考文獻
北宋士人師承與文學(精)/汪超著 節選
由此可知,師長立教的首要條件是為師者自身的學養。這個條件是師長立教的根本,其他條件皆無由出其右。 2.社會聲望之大小 宋人如何確定士人學問高低呢?社會聲望顯然是一個重要的參考指標。家長聘請教授子弟的學者,生徒尋求指點迷津的明師在社會聲望方面多有可觀。 羅致恭“筑室北城外,使子弟學,求名儒為之師友,自身督其業……郡人爭欲以文學大其門戶者,以君為之標榜焉”①。士人為子弟求學,擇選師友的標準是“名儒”,“名儒”之名大概就是社會聲望了。眉州人唐彥通就是當地名儒,而其社會聲望之隆,以至于“自嘉祐、治平間,先生已有盛名,西南學者爭宗師之,授經者累數百人”。而唐氏聲名之盛,正由于“鄉人未知官學,先生孤露自奮,卒為名儒”②。可知,唐氏之所以為“名儒”是與其發奮讀書分不開的。 社會聲望積累到一定程度,官方也會加以注意,如王岳折節讀書,步履不及庭院,數年學問大成。士林以為似古儒者,“山東學士皆右之。州以禮請為庠正,其所教導弟子,悉有師法”③。州學聘請王岳為庠正,恰是由于其社會聲望到了士林側目的地步。而他教出的弟子頗得師法,又為其獲得更多的社會聲望。 至于名聞天下的文樞巨子,受到其社會聲望的影響,更是為士林關注,成為求學問道的選擇方向。如李撰“游太學,聞南豐曾公鞏以文名天下,公(按:即李撰)往受業其門”。曾鞏的聲望讓李氏主動求學,而“會熙寧五年詔郡國貢士,乃作《湖水碧》詩以勉其行”④,曾鞏作詩勉勵又為求學的士子李撰帶來聲望。由于從學于曾鞏,李撰因此與曾鞏的弟弟曾布有所交往,后來成為曾布的幕僚,又以曾布之薦為州學教授。 事實上,文人社會聲望的大小與其學力才具息息相關。學行受時人認可度越高,教授學生的機會便更大。而學生的成功與否,又影響著師長社會聲望的消長速度。 3.經濟條件的優劣 經濟狀況的好壞,對師長立教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其授學的硬件設施和教學心態上。前文曾說到宋人依舊尊重師生相處之道中的“來學”而反對“往教”。硬件設施較好,自然更能吸引學子前來求學。孫抃《丁文簡公度崇儒之碑》稱其人傾囊中所有“盡以置經史,得八千余卷,筑大室保藏之。時名儒若寇萊公、馮魏公,并游其門。詩書以卒業”①。丁度購置圖書本意或許并無為師傳道的念頭,可是寇準、馮拯等人卻以此游其門,讀詩書完成學業。孫氏對聚書來學之重視,或許來自家族影響。其弟孫辟也“建為重樓,連黌堂于戶之隅,以聚古書,以來學徒”②,孫家以重資聚集圖書,吸引學生就學的目的非常明確。 不少財有余力的家族,也會建書堂廣延來學者。祥符初年,直史館孫冕因病歸老于白鹿洞書院。皇祐五年(1053),其子孫琛“即學之故址為屋,榜日‘書堂’,俾子弟居而學焉,四方之士來者亦給其食”③。 ……
北宋士人師承與文學(精)/汪超著 作者簡介
汪超,武漢大學文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文學博士、博士后。中國詞學學會理事、湖北省古代文學學會理事,《宋代文學研究年鑒》執行主編。曾任日本立命館大學客員研究員。近來主要關注詞學、宋明文學與文獻。曾參加傅璇琮先生主編的《宋才子傳箋證》《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集部》等著作的撰寫工作。已出版《明詞傳播述論》(中華書局2017年版)等個人專著、合著多部,在《文學遺產》《光明日報》《文獻》《浙江大學學報》等報刊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南宋文壇師承譜系研究”結項為“優秀”,亦曾主持包括博士后特別資助、教育部項目在內的多項省部級項目。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等課題多項。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月亮虎
- >
經典常談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回憶愛瑪儂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