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千年農夫 中國、朝鮮和日本的永續農業
-
>
(精)中華古樹名木(全2冊)
-
>
線辣椒優質高產栽培
-
>
生命的藝術:動物解剖學的神秘歷史之旅
-
>
正確使用農藥知識問答
-
>
龍眼譜:外二種
-
>
迷你花園:打造你的玻璃生態瓶
高油酸雙低油菜栽培新技術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1008802
- 條形碼:9787571008802 ; 978-7-5710-0880-2
- 裝幀: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高油酸雙低油菜栽培新技術 內容簡介
中國是14億多人口的大國,食用油是人們日常生活必需的消費品,2019年中國食用油消費量達到3000萬噸,而其中70%以上依賴進口,自給率不到30%,作為一個人口大國,這種嚴重依賴進口的情況直接威脅到國家的糧油安全。相對大豆油與棕櫚油而言,國內菜籽油的供給對靠前市場的依賴程度相對較小。長江中下游有種植油菜的傳統,是油菜主產區,大力發展油菜籽種植生產,是應對食用油供給挑戰的重要舉措,提高菜籽油自給能力很大程度上可緩解食用植物油原料供給緊張的問題,可將消費的“油瓶子”攥在中國人自己的手上。
高油酸“雙低”(低芥酸、低硫苷)油菜具有高產、穩定、優質、低消耗、適應性好、推廣價值高等特點。從1968年個低芥酸油菜品種“Oro”發布,到低芥酸低硫苷品種“Tower”(1974年)和“Candle”(1977年)的成功選育,代表了“雙低”油菜品種的開始。由于與先前品種營養上的顯著差異,靠前上把這種低芥酸低硫苷特征的新類型油菜,命名為“Canola”,標志著油料和膳食質量都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同時,由于“Canola”在低芥酸低硫苷的同時,油酸含量增加(60%~70%),適宜作為培育高油酸“雙低”油菜的原材料,從而得到相關學者、育種家等的關注,并由此打開了選育高油酸“雙低”油菜的大門。
20世紀70年代末,湖南農業大學、中國農科院油料所、華中農業大學等有關科研單位相繼開始了單(雙)低油菜育種。“湘油11號”是湖南農業大學油料作物研究所官春云院士選育的我國個通過國家審定的“雙低”油菜品種,1987年通過湖南省審定,1991年通過國家審定,推廣面積40萬公頃,被評為湖南省十大科技成果之一。隨后官春云院士培育出“湘油13號”“湘油15號”系列,其他單位培育出“中雙4號”“油研7號”等,這些品種集高產和優質于一身。當前,除特殊用途品種外,“雙低”品種要求已成為我國新品種審定的大力度優惠品質標準。高油酸油菜是由“雙低”油菜改良而成,研究表明其品質、農藝性狀和抗病性均相當于或超過“雙低”油菜,可進行大力繁殖與推廣。
為了適應我國油菜生產迅速發展的需要,官春云院士和官梅教授系統總結了我國在高油酸“雙低”油菜育種和栽培方面的研究成果,包括油菜的商品價值與市場前景、 油菜的品種、油菜的類別和分布、油菜的生長發育與產量形成、油菜綠色栽培技術、油菜的病蟲害防治油菜的收獲、 貯藏和加工利用等內容。該書集中了官春云院士多年從事油菜科學研究成果和國內外有關文獻資料,可供從事油菜科研、教學和生產的工作者參考。
高油酸雙低油菜栽培新技術 目錄
一、優質油菜商品價值高,用途廣
二、油菜具有良好的市場前景
第二章 油菜的品種
一、從“雙低”油菜到高油酸油菜
二、國內新品種
第三章 油菜的類別和分布
一、油菜的類別
二、我國油菜的分布
第四章 油菜的生長發育與產量形成
一、油菜的生長發育及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二、油菜的發育特性
三、油菜的產量形成和高產途徑
第五章 油菜綠色栽培技術
一、冬油菜育苗移栽栽培
二、冬油菜稻田免耕直播栽培
三、冬油菜稻田免耕移栽栽培
四、冬油菜直播栽培
五、春油菜的栽培
第六章 油菜的病蟲草害防治
一、油菜病害及其防治
二、油菜蟲害及其防治
三、油菜草害及其防治
第七章 油菜的收獲、貯藏和加工利用
一、油菜的收獲
二、菜籽的貯藏
三、油菜產品的加工利用
參考文獻
- >
我與地壇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自卑與超越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