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環境微生物實驗教程 版權信息
- ISBN:9787122415752
- 條形碼:9787122415752 ; 978-7-122-41575-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環境微生物實驗教程 本書特色
(1)環境微生物學基礎實驗系統全面,內容從顯微鏡的使用、微生物的鏡檢及形態觀察到環境微生物的分離純化與培養均有涉及。 (2)增加了基礎分子微生物學實驗,包括細菌真菌DNA的提取、凝膠電泳、PCR擴增、重組質粒的構建以及藍白斑篩選實驗。 (3)設計了一些綜合性的實驗,體現環境微生物在環境治理中的應用。
環境微生物實驗教程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分為微生物實驗室管理及操作要求和實驗兩大部分,其中**部分介紹了微生物實驗室管理及操作要求;第二部分為5章,每章5個實驗,包括顯微鏡的使用及微生物形態觀察、微生物分離純化與培養保藏、環境微生物的培養、現代分子微生物學技術和環境微生物的應用。
本書內容由淺及深,實驗的綜合水平、研究水平、技術水平和應用水平逐漸提高,可供高等學校環境科學與工程、給排水工程及相關專業本科師生作為基礎專業課實驗教材使用,也可供從事微生物培養、環境微生物應用等的科研人員和管理人員參考。
環境微生物實驗教程 目錄
一、微生物實驗室管理制度
二、實驗室技術操作要求
**章 顯微鏡的使用及微生物形態觀察
實驗一 顯微鏡的結構、原理及操作方法
一、實驗目的
二、實驗原理
三、實驗儀器
四、實驗步驟
五、實驗報告
六、注意事項
七、思考題
實驗二 微生物個體形態觀察
一、實驗目的
二、實驗原理
三、實驗材料與儀器
四、實驗步驟
五、實驗報告
六、注意事項
七、思考題
實驗三 水體中藻類、原生動物及微型后生動物個體形態的觀察
一、實驗目的
二、實驗原理
三、實驗材料與儀器
四、實驗步驟
五、實驗報告
六、注意事項
七、思考題
實驗四 常用染色液的配制及微生物染色
一、實驗目的
二、實驗原理
三、實驗材料與儀器
四、實驗步驟
五、實驗報告
六、注意事項
七、思考題
實驗五 微生物革蘭氏染色法
一、實驗目的
二、實驗原理
三、實驗材料與儀器
四、實驗步驟
五、實驗報告
六、注意事項
七、思考題
第二章 微生物分離純化與培養保藏
實驗六 微生物培養基的配制
一、實驗目的
二、實驗原理
三、實驗材料與器具
四、實驗步驟
五、實驗報告
六、注意事項
七、思考題
實驗七 培養基及器皿的消毒與滅菌
一、實驗目的
二、實驗原理
三、實驗材料與儀器
四、實驗步驟
五、實驗報告
六、注意事項
七、思考題
實驗八 生態環境中微生物檢測與分離
一、實驗目的
二、實驗原理
三、實驗材料與器具
四、實驗步驟
五、實驗報告
六、注意事項
七、思考題
實驗九 微生物接種與純培養
一、實驗目的
二、實驗原理
三、實驗材料與器具
四、實驗步驟
五、實驗報告
六、注意事項
七、思考題
實驗十 微生物菌種保藏
一、實驗目的
二、實驗原理
三、實驗材料與儀器
四、實驗步驟
五、實驗報告
六、注意事項
七、思考題
第三章 環境微生物的培養
實驗十一 水中細菌的采集與測定及計數
一、實驗目的
二、實驗原理
三、實驗材料與儀器
四、實驗步驟
五、實驗報告
六、注意事項
七、思考題
實驗十二 大腸桿菌生長曲線的繪制
一、實驗目的
二、實驗原理
三、實驗材料與儀器
四、實驗步驟
五、實驗報告
六、注意事項
七、思考題
實驗十三 化學消毒劑對微生物的影響
一、實驗目的
二、實驗原理
三、實驗材料與儀器
四、實驗步驟
五、實驗報告
六、注意事項
七、思考題
實驗十四 發光細菌的生物毒性檢測
一、實驗目的
二、實驗原理
三、實驗材料與器具
四、實驗步驟
五、實驗報告
六、注意事項
七、思考題
實驗十五 培養條件對微生物生長的影響
一、實驗目的
二、實驗原理
三、實驗材料與器具
四、實驗步驟
五、實驗報告
六、注意事項
七、思考題
第四章 現代分子微生物學技術
實驗十六 環境微生物DNA的提取技術
一、實驗目的
二、實驗原理
三、實驗材料與器具
四、實驗步驟
五、實驗報告
六、注意事項
七、思考題
實驗十七 瓊脂糖凝膠電泳技術
一、實驗目的
二、實驗原理
三、實驗材料與儀器
四、實驗步驟
五、實驗報告
六、注意事項
七、思考題
實驗十八 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技術
一、實驗目的
二、實驗原理
三、實驗材料與器具
四、實驗步驟
五、實驗報告
六、注意事項
七、思考題
實驗十九 重組質粒的構建實驗
一、實驗目的
二、實驗原理
三、實驗材料與器具
四、實驗步驟
五、實驗報告
六、注意事項
七、思考題
實驗二十 藍白斑篩選技術
一、實驗目的
二、實驗原理
三、實驗試劑與器具
四、實驗步驟
五、實驗報告
六、注意事項
七、思考題
第五章 環境微生物的應用
實驗二十一 微生物降解纖維素實驗
一、實驗目的
二、實驗原理
三、實驗材料與器具
四、實驗步驟
五、實驗報告
六、注意事項
七、思考題
實驗二十二 淡水綠藻對重金屬的吸附實驗
一、實驗目的
二、實驗原理
三、實驗材料與儀器
四、實驗步驟
五、實驗報告
六、注意事項
七、思考題
實驗二十三 微藻光合色素含量測定
一、實驗目的
二、實驗原理
三、實驗材料與儀器
四、實驗
環境微生物實驗教程 作者簡介
朱聯東,博士,武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環境規劃與環境生物學教研室主任、環境系工會主席;優秀自費留學生獎學金、芬蘭CIMO獎學金和奧博學術獎獲得者。在芬蘭學習與工作多年,曾任瓦薩大學助理教授和瓦薩能源所研究科學家等職,入選“青年千人”計劃和湖北省“百人”計劃,于2018年全職引進武漢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2016年以來先后受邀擔任IEEE Access、IET Renew. Power Gener.、Energy Environ.、Front. Energy Res.等多本SCI期刊的Associate Editor。主要從事污染環境生態修復等相關研究,獲湖北省優 秀科普作品、湖北省優 秀碩士學位論文、安徽省省科技進步三等獎等多項獎勵。在國外期間,作為獨立項目負責人,共主持各級項目6項,其中一項由歐盟專項資金資助(28.4萬歐)并被芬蘭國家廣播電視網(Yle.fi)報道與宣傳,研究成果曾多次被芬蘭Pohjalainen、Ilkka等報紙頭版專欄介紹。回國后,主持重點研發計劃課題及子課題和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項目共4項。在Water Res.、Appl. Energy等刊物上發表SCI論文近50篇,出版英文專著1部,參編中英文專著5部。SCI論文總引用次數3400余次、H指數31(Google Scholar統計),多篇論文入選ESI高被引論文,1篇入選ESI熱點論文,1篇入選封面論文,在生態修復領域取得了多項有創新性的成果。
- >
姑媽的寶刀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回憶愛瑪儂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二體千字文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