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出版新業態發展研究報告 版權信息
- ISBN:9787121443565
- 條形碼:9787121443565 ; 978-7-121-44356-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出版新業態發展研究報告 內容簡介
近年來,出版業積極適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不斷探索,改革創新,出版業從裂變相加走向融合相乘,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本書涵蓋出版領域新媒體發展前沿的研究報告,全書分為總報告篇、熱點篇、產業篇、調查篇四部分,圍繞當下出版領域新媒體、新技術、新業態、新產品、新服務、新模式的整體發展情況,報告撰寫者深入行業一線,梳理總結出版業的發展特點,剖析痛點和焦點問題,解讀各類應用場景,研判未來發展趨勢,希望為我國出版業高質量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出版新業態發展研究報告 目錄
**章 2021年出版新業態發展研究報告 2
Ⅱ 熱點篇 24
第二章 2021年中國出版融合發展報告 25
第三章 智能化語境下出版業知識服務 38
第四章 區塊鏈與版權保護 53
第五章 2021年數字互動出版創新發展報告 69
第六章 人工智能在出版業的應用現狀及發展趨勢研究報告 80
第七章 中國圖書直播發展報告 94
Ⅲ 產業篇 107
第八章 中國主題出版物的價值追求報告―基于五屆中國出版政府獎的數據分析 108
第九章 智慧教輔與教育出版業態革命 118
第十章 網絡文學的群體化創作與版權治理 132
第十一章 南方出版傳媒二十余年數字出版轉型之路 140
第十二章 出版類展會的“線上化”變革探究―以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云書展”為例 153
第十三章 2021年中國兒童出版新媒體融合發展報告 161
第十四章 全產業鏈環境下的網絡文學作品分析―主題、付費模式及IP改編 171
第十五章 學術著作開放存取研究報告 183
Ⅳ 調查篇 202
第十六章 《辭海》數字化出版研究 203
第十七章 我國音視頻數據庫出版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基于一流大學圖書館的調查 224
第十八章 學術期刊社交媒體傳播發展報告 239
第十九章 疫情背景下國際主要書展 社交媒體賬號的使用與啟示 255
第二十章 中國網絡文學在泰國的 傳播與接受研究報告 267
第二十一章 我國數字農家書屋建設現狀研究 284
第二十二章 新媒體編輯技能培養研究初探 297
第二十三章 出版社微信公眾號營銷 路徑和策略分析 310
第二十四章 我國社科類出版品牌類型特征、合作結構與培育路徑研究 319
出版新業態發展研究報告 節選
(三)服務意識微弱,開發思維不活躍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僅停留在內容獲取層面已不能滿足用戶的信息需求,提供優質內容,挖掘用戶的潛在需求,提供適配的信息服務是出版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因此,“用戶思維”的塑造至關重要,出版業向知識服務商轉型己成為一種趨勢,這要求出版業不僅要提供優質內容,還要注重內容的互動性和個性化。而現實中的出版機構涉足知識服務這一新興領域面臨著資金、人才、技術等諸多困難,出版業向知識服務商轉型升級之路十分被動,往往是為了順應政策和潮流,對于知識服務的探索還是一個相對遲緩和保守的狀態,缺乏積極主動地開發知識服務產品的能力。究其原因,就是因為沒有形成互聯網思維和服務思維,在“出版就是生產紙質書”的傳統觀念下,大部分出版機構還是憑借著過去的選題策劃經驗來思考“自己能為用戶提供什么”,而不是懷著服務的思維,從用戶的角度出發思考“用戶需要什么”,這種服務思維的缺失,極大地限制了出版業的轉型升級。 五、未來圖書出版業的發展建議 (一)培養復合型人才,推動產業升級 傳統圖書出版機構仍將紙質圖書售賣作為主要的業務形式,因此,新媒體運營人員多由圖書營銷人員兼任,很少由專業媒體運營人員負責,在一定限度上影響了對新媒體價值的挖掘。全媒體時代下出版業對復合型人才提出高標準、高要求,轉型中的出版業需要“一專多能”的人才,因此,更應該重視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尊重和用好數字出版人才體系,充分發揮智庫對知識服務產業的促進作用,加強與社會各界的交流、合作,使智庫研究與社會各界的具體需求相結合。 在供給側端,學校是專業人員培養與輸送的主要陣地。因此,學校要積極與業界聯動,積極踐行“產學研”融合人才培養機制,洞察市場需求,培養滿足市場需求的人才。一是要素整合,二是契約合作。前者要對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基本模式、課程體系、教師隊伍、教學方法、質量評價標準、培養途徑等方面進行改革與突破,整合教學要素,是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關鍵保障。后者是促進校企合作,通過合同協議的方式,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形成戰略聯盟,培養市場真正需要的應用型人才。 在需求端,目前復合型運營人才資源十分稀缺,出版機構要逐漸探索出針對優秀運營人才待遇的市場機制,突破原有收入分配模式的束縛,建立符合市場情況及人才自身現狀的待遇制度,重視人才價值。出版機構要調整與完善部門結構設置,為優秀運營人才提供更為專業的崗位機會,確保他們能夠找到能力與專業對口的發展平臺,竭盡所能實現自身價值。 (二)完善跨界合作機制,豐富企業盈利模式 未來知識服務產業鏈將會呈現更加多元化的態勢。為了*大限度發揮資源和技術的利用率,使資源能夠互聯互通,在出版業探索知識服務的道路上,跨界合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完善跨界合作機制,明確各方的權力、責任與利益分配,建立目標一致的利益共同體,以實現知識服務產業利益的*大化。建立規范的合作機制,約束各方行為,保證合作的順利與穩定。跨界合作能夠吸引不同行業和領域的資源提供商、技術供應商和平臺進行合作,還能夠將知識服務的福祉遍及各領域,拓展其深度和廣度,真正為用戶需求而服務。出版業還應豐富企業的盈利模式。在數字經濟時代下,開辟新的營銷路徑,開發粉絲經濟、MCN等新模式,從而更好地實現經濟效益的提升。 (三)增強服務意識,深入發展出版融合 各大出版機構在傳統模式與新興出版融合方面已經解決了“有沒有”的問題,但是出版生態體系的建設不僅是技術層面的轉型,更是一種意識的轉型。出版業需明確產業定位,從品牌價值、產業意識等方面入手,只有準確的定位才更能增強行業競爭力。優秀的品牌文化和精準的定位,更能吸引用戶,打造自己的個性和特色,占據讀者心中的一席之地。同時,出版業也要轉變思維,由原來的“知識提供商”轉為“知識服務商”,將用戶服務思維貫穿整個服務產品的生產與出版。充分利用自身資源優勢和網絡時代的新型技術,提升產品的個性化和服務性。
出版新業態發展研究報告 作者簡介
趙晨陽,任電子工業出版社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電子工業出版社有限公司黨委委員。負責電子工業出版社部分板塊的中長期選題出版規劃、年度計劃、重點選題計劃、重點項目計劃制定,以及重點選題的策劃、立項、實施和進度把控,是重點出版項目的牽頭人。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朝聞道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史學評論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我與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