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宋朝往事系列:宋夏戰爭---難以降服的西北強潘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5105594
- 條形碼:9787205105594 ; 978-7-205-10559-4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宋朝往事系列:宋夏戰爭---難以降服的西北強潘 本書特色
宋朝結束了自唐末以來藩鎮割據的局面,西夏問題作為藩鎮割據的余續,宋朝應如何解決西夏問題?宋夏之間的關系又將何去何從?
宋朝往事系列:宋夏戰爭---難以降服的西北強潘 內容簡介
宋朝和西夏的關系是一段讓人不好琢磨的歷史,這里有宋夏間*為重要的戰役,如“三川口之戰”“好水川之戰”“定川寨之戰”“熙河之戰”“元豐五路伐夏”“永樂城之戰”“洪德城之戰”“平夏城之戰”……還有宋夏間的政治博弈,如“景德和議”“慶歷和議”“元祐和議”……宋夏間的戰與和為讀者展現了十至十二世紀發生在祖國西北邊陲的波瀾壯闊的軍事史事。
宋朝往事系列:宋夏戰爭---難以降服的西北強潘 目錄
引 言 / 001
**章
黨項崛興,戰事初起 / 004
一、繼捧獻地,繼遷自立 / 004
二、重整旗鼓,智取銀州 / 009
三、附遼抗宋,由弱變強 / 014
四、依違南北,叛服無常 / 020
第二章
姑務羈縻,以緩爭戰 / 028
一、戰略轉向,守內虛外 / 028
二、反戰風起,靈州陷落 / 037
三、景德和議,軍備懈弛 / 048
第三章
西夏建國,全面開戰 / 059
一、元昊偏霸,立國稱帝 / 059
二、三川口下,宋軍慘敗 / 073
三、好水定川,宋軍連敗 / 086
第四章
慶歷和議,整飭邊防 / 103
一、慶歷新政,和議展開 / 104
二、禍起蕭墻,變生肘腋 / 116
三、大戰前奏,摩擦不斷 / 130
第五章
神宗即位,戰略進攻 / 137
一、智取綏州,轉守為攻 / 137
二、變法強兵,熙河拓邊 / 152
三、五路伐夏,先勝后敗 / 163
四、永樂長慟,堅守蘭州 / 178
第六章
元祐議和,紹圣開邊 / 193
一、元祐更化,妥協退讓 / 193
二、擾耕淺攻,楶立邊功 / 211
第七章
終極決戰,定功繼伐 / 227
一、徽宗繼位,紹述遺志 / 228
二、西夏臣服,戰塵暫歇 / 240
余 話 / 250
后 記 / 258
宋朝往事系列:宋夏戰爭---難以降服的西北強潘 節選
雄踞我國西北部長達近二百年的西夏政權(1038—1227年),是我國歷史上由黨項族建立的地方民族政權。黨項族是我國古代西北羌族中的一支,又稱黨項羌。南北朝時期,黨項羌已活動于今青海東南部黃河河曲一帶。隋末唐初,黨項羌的活動范圍逐漸擴大,著名的黨項部落有細封氏、費聽氏、往利氏、頗超氏、野利氏、房當氏、米擒氏、拓跋氏等八部,各自獨立,不相統屬。其中以拓跋氏*為強大,建立西夏的就是拓跋氏。 唐玄宗時期,隨著地處青藏高原的吐蕃的強盛,黨項諸部為避其鋒芒,逐漸將活動區域自今四川、西藏、青海交界地區遷徙至甘肅、寧夏和陜西北部一帶。黨項諸部中居住在隴山以東慶州(今甘肅慶陽)一帶的稱“東山部落”,居住在夏州(今陜西靖邊)一帶的稱“平夏部落”,皆依附于唐朝,西夏正是在平夏部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唐末,黨項平夏部首領拓跋思恭因幫助唐朝廷鎮壓黃巢起義軍,被任命為定難軍節度使,爵夏國公,賜國姓李氏。定難軍治夏州,轄夏、銀(今陜西榆林南)、綏(今陜西綏德)、宥(今內蒙古鄂托克前旗城川鎮)、靜(今陜西米脂)五州之地,夏州黨項李氏成為名副其實的唐朝藩鎮,雄踞一方。 五代時期(907—960年),黨項諸部散居各處,夏州黨項李氏為當中勢力*大的一支。夏州黨項李氏僻居西北一隅,名義上依附于中原王朝,五十余年間,夏州黨項李氏對中原的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及北漢政權,相繼保持“臣屬”關系,受其封號,朝貢不絕,但實際上已相對獨立,充分利用各藩鎮之間的矛盾,坐山觀虎斗,借機不斷增強自己的實力。后唐長興四年(933年),定難軍節度使李仁福去世,其子李彝超繼任,后唐明宗李嗣源試圖用將李彝超調任延州(今延安東北)節度使的方法,迫使李彝超離開夏州,以終結夏州黨項李氏對定難五州的割據。但在李彝超的堅決抵制下,后唐明宗被迫妥協。后唐清泰二年(935年),李彝超去世,李彝殷繼任節度使。后周顯德元年(954年),定難軍節度使李彝殷遣使入貢,受封西平王。 公元960年,伴隨著陳橋驛的一場兵變,趙匡胤黃袍加身,建立宋朝,改元建隆,是為宋太祖。不同于五代時期,宋朝建立后,“向背不!钡狞h項李氏開始夾在宋、遼兩大政權之間,亟須時任定難軍節度使的李彝殷做出選擇。李彝殷在權衡利弊后,派遣銀州防御使李光儼奉表賀宋太祖即位,并避宋太祖趙匡胤之父趙弘殷名諱,改名李彝興。宋太祖此時正依照“先南后北、先易后難”的戰略決策,開始統一全國的進程,面對黨項李氏來附,優加賞賜,并命其助宋朝防御北漢。李彝興接到宋朝的命令后,為表忠心,特遣部將李彝玉領兵御北漢兵于麟州(今陜西神木)。建隆三年(962年),李彝興又遣使赴宋進貢馬三百匹。為表彰李彝興,宋廷特加其太尉銜,賜玉帶。乾德五年(967年),李彝興去世,宋朝追封其為夏王,并贈太師銜。開寶五年(972年),李光睿(李彝興之子)聽聞宋太祖“杯酒釋兵權”,立即遣使上表,請求朝廷收回兵權。宋太祖婉言拒絕并加以安撫,這使得李光睿十分感激,遂于開寶九年(976年),親自率兵助宋,從西面夾擊北漢。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宋太宗親統大軍攻滅北漢,此時李光睿已去世,其子李繼筠嗣位,同樣出兵助戰,沿黃河列寨,并東渡黃河偷襲北漢軍駐地,以張宋軍軍威。當年七月,李繼筠去世,其弟李繼捧繼立。此時宋太宗正忙于伐遼戰事,直到次年十一月才授任李繼捧為定難軍留后。 自建國之日起,宋朝與黨項李氏一直保持著友好關系,宋朝的西部邊界也一直處于相對穩定的局面。直到宋太宗太平興國七年(982年)五月,李繼捧入宋,這種局面隨之被打破。李繼捧入宋后,族弟李繼遷隨后反宋,公開與宋朝決裂。此后,黨項李氏逐漸壯大,并建立西夏,發展成為足以抗衡遼、宋的地方政權。宋朝與黨項交惡,宋朝西部的邊境幾無寧日。他們之間漫長曲折的戰爭故事也陸續上演……
宋朝往事系列:宋夏戰爭---難以降服的西北強潘 作者簡介
陳俊達,江蘇徐州人,1991年8月16日生,漢族。2013年畢業于東北師范大學日語系,獲文學學士學位。2016年、2019年畢業于吉林大學文學院中國史系,獲歷史學碩士、博士學位,師從楊軍教授,F為吉林大學文學院師資博士后。先后在《中央民族大學學報》《江海學刊》《古代文明》等雜志上發表論文二十余篇。已完成吉林大學研究生項目2項,正在主持進行博士后面上資助項目1項、吉林省博士和青年扶持項目1項。
- >
唐代進士錄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回憶愛瑪儂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