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中國股市新觀察 版權信息
- ISBN:9787010250113
- 條形碼:9787010250113 ; 978-7-01-025011-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股市新觀察 內容簡介
1.中國股市是怎樣一個金融樞紐? 2.中國股市的恒定價值點在哪里? 3.中國股市的風險機制有什么不同? 4.中國股市在全球扮演什么角色? 5.中國股市如何走向強大? 中國股市經過30多年改革發展,諸多制度性難題得到破解,市場化深度廣度不斷拓展,正走在高質量發展道路上。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我們要進一步思考:中國股市是怎樣一個金融樞紐?它的恒定價值點在哪里?市場風險機制與其它市場有什么不同?在全球扮演什么角色?該如何走向強大? 中國股市未來30年要發展壯大,增強全球影響力,首要的仍是遵循市場規律,密切結合實際,將普遍規律、普遍要求和本土實際情況結合好,堅定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論自信、文化自信,堅持問題導向,堅持開放發展。中國股市內在價值提升、優化、強化,是與全球經濟一道發展,而不是孤立的發展。在新時代新征程上,中國經濟規模將再上一個大的臺階,中國產業鏈供應鏈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和促進作用將更加突顯,中國市場將建設成世界的市場、共享的市場、大家的市場。 股市作為流動性強、定價公開公平的投資市場,具有連接實體經濟、科技創新和金融資源的樞紐功能,作用十分巨大。要通過提升上市公司質量,優化基礎性制度和監管體系,增強投資者獲得感,增強市場吸引力、感召力,使中國股市自豪屹立于全球金融市場,展現新時代中國經濟和金融的風采。 本書從中國股市30多年建設的得失出發,剖析股市在建設現代企業制度、優化資源配置、促進金融供給多元化、拓寬居民財富管理渠道和參與經濟治理平臺方面的積極作用,提出與時俱進提升制度的適應性包容性、激發市場活力、強化有效監管、完善與全球市場的互聯互通機制、適應和助推人民幣國際化等改革策略。本書是供資本市場參與者、政府部門、研究機構以及大專院校師生閱讀的股市政策實務著作。
中國股市新觀察 目錄
**章 中國股市為何挑戰這么多
一、經典股市體系與資本主義制度有深厚的淵源關系
二、中國股市必須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基本國情相結合
三、中國股市存在多重的主體建設短板
四、如何科學理性地借鑒美國股市治理經驗
五、貨幣政策應該充分考慮股市建設發展
第二章 中國股市如何披荊斬棘
一、從局部試點到全面推廣的路徑選擇
二、與時俱進,提升制度的適應性包容性
三、破解激發市場活力和實現有效監管的矛盾
四、提供優化資源配置的機制、途徑和手段五、推動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促進并購市場快速發展
六、實現金融供給多元化,有效化解金融風險
第三章 直擊中國股市改革痛點
一、構建與新發展階段相適應的市場體系
二、發行制度市場化改革的邏輯和創新方法
三、退市和其他優勝劣汰的途徑
四、構建穩健和可持續的市場估值機制
五、促進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融合發展
第四章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與中國股市體系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與中國股市體系相結合的基本邏輯
二、構建國有股有序流通和合理估值的創新機制
三、市場主體自主配置資源與國家重大戰略和發展規劃的關系
四、混合所有制經濟與股市并購市場的關系和監管
五、個人投資者在市場當中的地位和權益保護
六、進一步豐富中國股票市場層次和產品體系
七、構建發展與安全相互統一的股市制度
八、中國股市指數要形成全球引導力
第五章 中國股市對外開放
一、中國股市是全球經濟和全球金融的有機組成部分
二、中國股市初步建立起了全球市場互聯互通機制
三、完善市場監管與促進市場發展相統一
四、中國股市監管體系參與跨境監管合作
五、人民幣國際化、中國對外貿易自由化與股市機制
六、中國股市應進一步擴充全球承載力
附錄 習近平總書記關心資本市場記事
索引及說明
我和我的股市(代后記)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我與地壇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推拿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