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外國文學研究散論(精)/外國文學論叢/中華譯學館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5252372
- 條形碼:9787305252372 ; 978-7-305-25237-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外國文學研究散論(精)/外國文學論叢/中華譯學館 本書特色
這本著作精選了聶珍釗教授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外國文學研究方面發表的專題論文、學術訪談、圖書評論及著作序言等,從中可以了解這位知名學者在外國文學研究領域耕耘的歷史脈絡及其學術特色,特別是其對文學研究中跨學科研究的關注、文學倫理學批評理論的創見,為文學研究界提供了重要參考與啟示。 外國文學論叢 許鈞 聶珍釗 主編 《法國文學散論》 許鈞 著 《當代英美文學散論》 郭國良 著 《德國文學散論》 范捷平 著 《歐美現代主義文學散論》 高奮 著 《早期英國文學與比較文學散論》 郝田虎 著 《外國文學研究散論》 聶珍釗 著 《外國文學經典散論》 吳笛 著
外國文學研究散論(精)/外國文學論叢/中華譯學館 內容簡介
本書為外國文學研究論文集,主要由文學倫理學批評理論研究、外國文學研究訪談錄、序言和雜論組成。其中文學倫理學批評與訪談是本書主體,不僅可以從中了解文學倫理學批評的創建歷史,還可以了解文學倫理學批評的近期新理論思考與發展。收錄的序言和雜論來源于著作和報刊,是作者外國文學研究思想的重要補充。本書作者在相關研究領域研究成果豐富,此書將其與外國文學研究相關的文章匯集成書,反映了其研究研究脈絡,對于愛好外國文學的讀者來說是很好的閱讀材料。
外國文學研究散論(精)/外國文學論叢/中華譯學館 目錄
卷一 跨學科研究
003問題研究、比較文學與辯證法
009外國文學就是比較文學
025腦文本和腦概念的形成機制與文學倫理學批評
041論腦文本與語言生成
058論語言生成的倫理機制
089哈代的小說創作與達爾文主義
107論科學文化素質與外國文學教育
118論不同文明的交流與建構和諧世界
卷二 文論、教材、期刊與隨筆
137構建中國特色學術理論 引領國際學術話語
——以文學倫理學批評理論為例
142文學批評的四個階段及社會責任
147天才作家的痛苦
——西歐作家命運散論
158論非虛構小說
174論詩與情感
197詩歌永遠是人類共同的朋友
202易卜生創作的生態價值
205不朽的易卜生與易卜生研究新發展
211關于建設20世紀西方文學史教材的研究
231建構外國文學史新體系
233學術期刊和世界文學的研究與交流
248中國學術期刊要積極參與國際話語權競爭
251努力建設一批有國際話語權的學術期刊
255莎翁故鄉紀行
261勃朗特姐妹故鄉行
266哈代和多塞特
卷三 訪談與大會致詞
275文學倫理學批評的理論建構:聶珍釗訪談錄
285查爾斯·伯恩斯坦教授訪談錄
321勤學求真,創新求是:漫談我的治學之路
342文學倫理學批評與族裔文學:聶珍釗教授訪談錄
362文學倫理學批評與道德哲學:兼論在中國召開的第24屆世界哲學大會
——聶珍釗教授訪談錄
388文學倫理學批評與腦文本:聶珍釗與王永的學術對話
406“跨文化視野中的外國文學研究”研討會閉幕詞
410“中國的英美文學研究:回顧與展望”全國學術研討會閉幕詞
414“劍橋學術傳統與批評方法”全國學術研討會閉幕詞
420第14屆全國美國戲劇學術研討會閉幕詞
424“庫切研究與后殖民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開幕詞
428在英語詩歌研究會成立大會上的致詞
卷四 書評
435讓我們共同面對災難
——世界詩人同祭汶川大地震
444智慧文學的智慧詮釋
——評《英國玄學派詩歌研究》
452外國文學學術史研究工程的理論及方法論價值
466評王立新的《古猶太歷史文化語境下的希伯來圣經文學研究》
474莎士比亞研究新路徑:評陳紅薇教授的《戰后英國戲劇中的莎士比亞》
外國文學研究散論(精)/外國文學論叢/中華譯學館 節選
摘自 哈代的小說創作與達爾文主義 哈代1922年在為《新舊抒情詩集》寫作的序言《辯護》中表明,他接受了進化的思想,這也表明哈代同樣接受了與進化理論聯系在一起的生存斗爭和適者生存的理論。哈代在序言《辯護》中說,他寫詩不是為了滿足社會的好惡習慣,也不是為了謳歌社會的偶像。他引述他在20年前寫的一首詩《在黑暗中》(“In Tenebris”)里的兩句話:“假如有路通往善,就急需要考察惡。”接著哈代又解釋了自己的這一思想:“這就是說,通過研究現實,隨著觀察一步一步獲得明確認識,著眼于可能的*好結局:簡而言之,就是進化的社會向善論。” 哈代在為1912年威塞克斯版小說寫作的總序中,把他的小說分為三類,其中**類名為“性格與環境小說”,是哈代小說中*主要的部分,除了《德伯家的苔絲》《遠離塵囂》《無名的裘德》《還鄉》《卡斯特橋市長》《林地居民》《綠蔭下》外,還包括兩個短篇小說集。從**類小說的名稱上可以看出,哈代對性格與環境的強調在思想上與達爾文主義是相通的。哈代在總序中還表示出他對萬物起源的關注,提到宇宙的科學理論和斯賓塞的影響。 進化論是哈代的宇宙觀和世界觀的基礎,也是他的現實主義的理論基礎。哈代對達爾文主義的接受具體體現在他的文學創作中,無論是小說還是詩歌,其創作和藝術構思,都自覺或不自覺地遵循了進化論的思想。 《綠蔭下》“是*能體現哈代早期小說主題的作品”,它以優美的抒情、歡快的幽默、田園的色彩、牧歌的情調為哈代早期一系列小說定下了基調。哈代在對這部小說的情節和人物進行構思時,所遵循的原則就是生物學的進化論。哈代按照四季的變化用冬、春、夏、秋象征男女主人公的愛情進程,這實際上就是作者用達爾文主義解釋社會和生活的一種努力。哈代把大自然的演化、男女主人公的愛情發展同小說中梅爾斯托克樂隊的歷史命運結合在一起,以此表現傳統的威塞克斯農村社會的歷史性變遷。在小說中,可以從男女主人公的愛情旋律中感覺到大自然的律動。狄克·杜伊和芳茜·黛在冬天戀愛,播下愛情的種子,經受了嚴酷的考驗;在具有生命活力的春天,愛情的種子開始發芽生長,開放出美麗的花朵;伴隨著萬物生長和走向成熟的夏季,男女主人公的愛情經受住了時間考驗,通過了戀愛中*重要的階段;當進入收獲季節的秋天,男女主人公的愛情也結出了果實。四季輪回,春華秋實,人類社會同自然世界有著相似性。哈代用大自然的規律說明人類社會的規律,表達了自己對威塞克斯農村社會的基本看法和對田園理想的向往。 達爾文主義的生存競爭、適者生存的自然法則在哈代的另一部小說《還鄉》中也得到了藝術的體現。《還鄉》是“性格與環境小說”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小說開頭作者濃墨重彩地描寫了人物活動的場景——愛敦荒原,揭示了它飽經滄桑和永恒不變的特征。它原始古老,粗獷質樸,保守落后,多少個世紀一成不變。它把現代文明看成它的對頭,用譏笑敵視的態度看待世事的變遷,并因此同企圖改變它的居民發生了尖銳沖突。生活在愛敦荒原上的小說女主人公游苔莎有“現代人”的煩惱、叛逆與追求,同自己周圍的環境格格不入。她渴望愛敦荒原以外的世界和生活,正如她所說,她“想享受到所謂的人生——音樂、詩歌、熱情、戰爭和世界的大動脈里一切的搏動和跳躍”。盡管她希望擺脫壓迫和束縛自己的環境以實現個人意志的思想和行為無可厚非,但也正是由于她不能適應自己的環境才造成了自己的毀滅。小說中另一個主人公克林不滿自己故鄉的落后,企圖通過辦學校來改造它,*后也同樣失敗了。他*終用近乎悲觀的話語給自己做了總結:“我們不打算怎樣在人生里光榮前進,而只打算怎樣能不丟臉地退出人生。”而哈代也在小說中對克林做了達爾文式的總結:“這種情形,叫他想到,事物不朽不滅的演化,是有不能預知的因素操縱著的。”在小說的所有人物中,只有文恩和朵蓀忠實于愛敦荒原這個古老的世界,他們沒有野心、性格隨和,同周圍世界友好相處,因此能夠適應自己的環境并*終得到幸福。 《卡斯特橋市長》是哈代另一部重要的作品,作者通過卡斯特橋市的變遷,象征性地描寫了一個有著自然基礎的古老社會在社會進化過程中的毀滅。哈代在描寫傳統的卡斯特橋市的毀滅過程時,他的思想基礎仍然是達爾文主義。哈代用生物進化的規律反襯新舊社會的更替,說明卡斯特橋的變化和這個城市的毀滅是人類和社會進化的必然結果。 在小說開頭,亨察爾賣妻的行為盡管被評論家們看成亨察爾宗法道德觀念的反映,看成他作為一個家長式人物的典型特征,而實際上亨察爾的賣妻行為卻暗含著哈代構思這一事件時所堅持的達爾文思想。亨察爾當時喝醉酒后講明了他要賣掉妻子的真正理由:妻子導致他失去工作和陷入生存的困境。他說:“我要是能夠再變成一個自由人,只要一動手干,就值一千鎊。”在他看來,只要沒有了妻子,他的命運就可以徹底改變了。因此,從亨察爾的真實處境看,如果我們不對他在家長思想支配下的賣妻行為給予道德評價的話,他賣妻的行為就是為了生存競爭而使自己適應環境的一種努力。亨察爾后來的發展也證明了這一點。亨察爾賣掉了自己的妻子,適應了生存環境,不僅生意興旺發達起來,還當上了卡斯特橋市的市長。 亨察爾的發達是同他努力使自己適應環境聯系在一起的,他深知自己的不足并盡力彌補。他請伐爾伏雷做他的商號的經理時說:“我在事業里真費了一番氣力,也很忙,才建立了這份商號。可是要它站得住,非有判斷和知識不可。不幸,伐爾伏雷,我對科學太不行,計算也不行——我是一個不能錙銖必較的人。”他聘請伐爾伏雷做了經理,他的生意很快發達起來。但是,亨察爾同伐爾伏雷的合作由于他的妒忌心理而逐漸演變成了一場新的競爭,并*終導致亨察爾商號的倒閉和他個人的毀滅。 哈代用生存競爭的原則來表現亨察爾同伐爾伏雷之間的矛盾沖突。他們之間的生存競爭首先是從舉辦游園慶祝會開始的。這場通過游園會的形式表現的競爭充分體現了達爾文的進化論,并暗示了大自然力量的不可抗拒。亨察爾的游園準備工作盡管是充分和奢華的,但是他忽視了決定游園會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即可能突然變化的天氣的影響。就在他的游園會離成功只有一步之遙時,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雨把他即將獲得的成功徹底粉碎了。而伐爾伏雷在一開始就考慮到天氣的因素并預先做了準備,因此在他遇到同一場暴風雨的時候,卻能夠處之泰然,享受成功。他們的失敗和成功,正是生存競爭和適者生存理論的*好說明。在哈代的筆下,亨察爾同伐爾伏雷的每一次競爭都按照生存競爭的原則不斷向前演化,直至這場競爭出現*終的結果。在卡斯特橋市,小麥的收成是受天氣支配的,經營小麥的生意也受到天氣的影響。在亨察爾同伐爾伏雷的競爭中,誰掌握了天氣,誰就能決定勝負。但是,亨察爾又一次犯下了給他帶來毀滅的錯誤:為了獲得天氣的準確情報而去求助預報天氣的先知。在這一次競爭中亨察爾很明顯又違背了大自然的規律,這給他帶來了嚴厲的懲罰,并*終導致他的破產。亨察爾是傳統社會和農民階級的代表人物,哈代描寫了他同新的社會和階級的代表人物所進行的生存競爭,描寫了他的悲壯的失敗和注定的毀滅,用生物進化的理論形象地說明了人類社會的演化過程。一直到小說*后,亨察爾還是沒有認識到他失敗的根本原因,而只是“領悟到自然總是欣然支持非正規的社會原則”。 哈代在闡述社會的變遷和發展時,并不局限在生物進化論的狹義范圍內,而是更多地在廣義的社會進化論的基礎上觀察和認識世界。因此,亨察爾和伐爾伏雷有著重要的象征意義:亨察爾是舊的宗法制農村社會的代表,伐爾伏雷則是新的資產階級關系的代表。因而他們之間的生存競爭就不僅局限于個人之間,而是兩大社會陣營之間的斗爭。根據適者生存的原理,亨察爾和他所代表的社會終歸毀滅,被伐爾伏雷和他所代表的新的社會關系取而代之。就哈代的小說創作來說,隨著農村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的演化,他描寫威塞克斯農村社會的悲劇命運的主題也因這部小說基本上步入了一個完滿的階段。
外國文學研究散論(精)/外國文學論叢/中華譯學館 作者簡介
聶珍釗,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教授、外國語言文學學科建設云山工作室首席專家,浙江大學教授,歐洲科學院(Academia Europaea)外籍院士,國際文學倫理學批評研究會會長,Chinese/American Association of Poetry and Poetics副會長,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of Literature及Forum for World Literature Studies主編,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外國文學史》第一首席專家,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入選愛思唯爾中國高被引學者。國際知名學術期刊TLS,arcadia,Comparative Literature Studies,Style,CLCWeb,Kritika Kultura等推出專刊或發表評論,對其創立的文學倫理學批評進行研究和推介。
- >
回憶愛瑪儂
- >
自卑與超越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推拿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