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批判“文學臺獨”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9453374
- 條形碼:9787519453374 ; 978-7-5194-5337-4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批判“文學臺獨” 本書特色
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 能 一個時代的風氣。本書就是一部為 文學提供正確發展方向的煌煌巨著,凝聚了作者多年研究的心血。這本書收入了30余篇批判“文學臺獨”的文章,全面系統地論述和批判了“文學臺獨”逆流,對澄清模糊認識、增進 文學友誼,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書立場鮮明、資料翔實, 論證有力,既體現出作者作為文學理論工作者飽滿的愛國熱忱,也體現出作者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強烈的歷史使命感。
批判“文學臺獨” 內容簡介
本書收入了30余篇批判“文學臺獨”的文章,全面系統地論述和批判了“文學臺獨”逆流。臺灣文化、臺灣文學也是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和中國文學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但是,近些年來,臺灣的“臺獨”勢力在精神文化領域包括文學領域大搞“文化臺獨”,妄圖從精神、文化、情感上或者說從根本上逐步割斷臺灣同胞與祖國大陸的聯系。“文學臺獨”從它出籠的那一天起,就遭到了以陳映真先生等為代表的臺灣文學界主張統一、愛國進步的文學家們的堅決抵制和有力批判。他們深刻揭露了“文學臺獨”言行的分離主義的真實面目和反動本質,深刻剖析了包括“文學臺獨”勢力在內的“臺獨”勢力和外國反華勢力相勾結的背景,深刻批判了“文學臺獨”反民族、反歷史、反文化、反文學的荒謬性和危害性。
批判“文學臺獨” 目錄
目錄
輯一
《“文學臺獨”面面觀》
《“文學臺獨”面面觀》前言 ………………………… 趙遐秋 曾慶瑞/3
一 “文學臺獨”是文學領域里的“兩國論”………… 趙遐秋 曾慶瑞/5
二 “文學臺獨”滋生的社會土壤 ………………… 趙遐秋 曾慶瑞/10
三 “文學臺獨”惡性發展的歷史 ………………… 趙遐秋 曾慶瑞/26
四 用“本土化”、“自主性”、“主體論”對抗中國文學屬性
———“文學臺獨”言論批判之一 ……………… 趙遐秋 曾慶瑞/45
五 歪曲臺灣新文學發展歷史為“臺獨”尋找根據
———“文學臺獨”言論批判之二 ……………… 趙遐秋 曾慶瑞/66
六 喪失民族氣節美化皇民文學為殖民者招魂
———“文學臺獨”言論批判之三……………… 趙遐秋 曾慶瑞/112
七 妄圖在語言版圖上制造分裂為“臺獨”造輿論
———“文學臺獨”言論批判之四……………… 趙遐秋 曾慶瑞/169
八 在構建臺灣新文學的體系中為“臺獨”張目
———“文學臺獨”言論批判之五……………… 趙遐秋 曾慶瑞/193
結束語 …………………………………………… 趙遐秋 曾慶瑞/218
輯二
《臺灣新文學思潮史綱》節選
《臺灣新文學思潮史綱》緒論 …………………………… 趙遐秋/223
臺灣文學革命和臺灣新文學的誕生
———《臺灣新文學思潮史綱》**章 ………………… 趙遐秋/233
臺灣鄉土文學論爭與臺灣話文運動
———《臺灣新文學思潮史綱》第二章 ………………… 趙遐秋/269
在“皇民文學”壓迫下的現實主義思潮
———《臺灣新文學思潮史綱》第三章 ………………… 曾慶瑞/304
新分離主義引爆的文壇統獨大論戰
———《臺灣新文學思潮史綱》第九章 ………………… 曾慶瑞/338
輯三
報刊文論集萃
臺灣新文學史上一場不該遺忘的文學論爭 ……………… 趙遐秋/437
從“文學大眾化”到“人民的文學”
———20 世紀40 年代末關于臺灣新文學的論爭 ……… 趙遐秋/447
“臺獨”謬論可以休矣!
———看近期《聯合文學》上“二陳統、‘獨’論戰”
………………………………… 童伊(趙遐秋 曾慶瑞) /460
外國勢力與文壇“臺獨”勢力狼狽為奸
———評臺灣《人間》派對日本右翼學人的批判
………………………………… 童伊(趙遐秋 曾慶瑞) /468
從臺灣《人間》派對“‘皇民文學’合理論”的批判看———
“臺獨”謬論的漢奸嘴臉……………… 童伊(趙遐秋 曾慶瑞) /476
“臺獨”文化把“語言”當“稻草”,荒謬! … 童伊(趙遐秋 曾慶瑞) /483
藤井省三為“皇民文學”招魂意在鼓吹“文學臺獨”
———評《臺灣文學這一百年》 ………… 童伊(趙遐秋 曾慶瑞) /496
評首屆“臺美文學論壇”
———宣揚“臺灣文學具有主體性”就是鼓吹“文學臺獨”
………………………………… 童伊(趙遐秋 曾慶瑞) /506
葉石濤鼓吹“文學臺獨”的前前后后 ……… 童伊(趙遐秋 曾慶瑞) /510
葉石濤的演變究竟說明了什么?
———從《華文文學》上的一篇文章說起
………………………………… 童伊(趙遐秋 曾慶瑞) /524
當前大陸學界臺灣文學研究與教學中的幾個問題 ……… 趙遐秋/539
要警惕“文學臺獨”的惡性發展…………………………… 趙遐秋/548
評臺灣文學中的分離主義傾向 …………………………… 趙遐秋/554
反對“文學臺獨” ………………………………………… 趙遐秋/560
“文化臺獨”又邁出了危險的一步………………………… 趙遐秋/564
《臺灣鄉土文學八大家———鄉土意識與愛國主義》序 …… 趙遐秋/567
《臺灣鄉土文學八大家———鄉土意識與愛國主義》結束語
…………………………………………………………… 趙遐秋/576
楊逵的中國文學視野
———從《新生報·橋》的論爭看楊逵的中國作家身份(2004 年2 月
2 日在廣西南寧“楊逵作品研討會”上的發言) … 趙遐秋/582
壓不扁的玫瑰花·卷后語………………………………… 趙遐秋/593
評“文學臺獨”派的“楊逵遺恨”
———2004 年2 月3 日在廣西南寧“楊逵作品研討會”上的發言
………………………………………………… 曾慶瑞/596
以批判“文學臺獨”為己任 ………………… 趙忱 趙遐秋 曾慶瑞/605
沉痛的悼念,由衷的敬重!
———“曾健民先生追思會”的書面發言
2020 年9 月27 日北京—臺北 ………… 趙遐秋 曾慶瑞/614
“留下一頁不朽千古”
———紀念陳映真 …………………………………… 趙遐秋/627
編后記 …………………………………………………… 趙遐秋/631
批判“文學臺獨” 節選
“留下一頁不朽千古” ——紀念陳映真 趙 遐 秋 今年11月,6日是陳映真85周歲冥誕,22日是他永遠離開我們的五周年祭日。 為了永不忘卻的紀念,我重讀他的短篇小說《歸鄉》、《夜霧》和中篇小說《忠孝公園》,寫下讀后一得,以作這位偉大的愛國主義文學家之祭奠。 20世紀20年代,日據時期,在臺灣的中國文學,受到海峽這邊五四新文化、新文學運動的直接影響,興起了新文化運動,高舉“德先生”、“賽先生”的大旗,發動了文學革命,用白話文代替了文言文,建立了反帝反封建,特別是反抗日本殖民統治的愛國主義新文學。從那時候以來,在臺灣,在愛國主義文學發展的艱難歷程中,先后涌現出來三位頂天立地的領軍人物——賴和、楊逵和陳映真。 賴和是臺灣五四新文學的奠基人。1924年年末,臺灣展開了新舊文學的激烈論戰,賴和堅決站在新文學一邊,寫了《謹復某老先生》等文章,參加了論戰,又和張我軍、楊云萍等人一起,用文學創作的實績,宣告了在臺灣的新文學的誕生。1925年8月,《臺灣民報》發表了他的**篇白話散文《無題》。1926年1月,這家報紙又發表了他的《斗鬧熱》。這是臺灣*早的白話短篇小說之一。賴和*杰出的貢獻是開創了臺灣新文學反帝反封建的愛國主義傳統。他的代表作《一桿“稱仔”》吶喊出來的是深沉而又強烈的悲憤。賴和于是發掘并宣示了臺灣新文學的一個特殊主題。這一主題的文學表現和深化,是他在作品里揭露和批判“日據”時期的統治工具警察和“巡查補”,即“查大人”和“補大人”,揭露他們的專制,批判他們的殘酷,即使坐牢也從不畏懼。 繼承和發揚了賴和開創的臺灣新文學愛國主義傳統的是楊逵。楊逵的小說名篇《春光關不住》、《送報伕》、《水牛》、《模范村》、《鵝媽媽出嫁》等,張揚生活在臺灣的同胞愛臺灣也愛中國的愛國主義精神,頌揚“壓不扁的玫瑰花”的精神,給人希望、勇氣和力量。特別是,抗戰勝利,臺灣光復,歷史進入到一個新的時期,面對美國、日本妄圖分裂中國的一股反動勢力在臺灣推行“臺獨”路線的時候,以楊逵為代表的生活在臺灣的中國人,繼續高舉愛國主義大旗,揭露所謂“獨立”以及“托管”的一切企圖,進一步揭露國內外一切反動的“臺獨”勢力的種種“去中國化”的陰謀,愛臺灣也愛祖國大陸,是這個時期楊逵對抗“臺獨”派的一個重要標志。作為當年臺灣文壇上的一面光輝旗幟,戰后的1949年,他積極支持臺灣大專院校“麥浪歌詠隊”的愛國巡回演出,發表同情“二·二八”被捕人員及主張結束內戰贊同和談的《和平宣言》,被臺灣當局逮捕,監禁在火燒島集中營,長達12年。 勇敢地接過賴和和楊逵的愛國主義旗幟,陳映真領導推動了以反對“臺獨”為核心的愛國主義運動。他寫出了大量的聲討批判“文化臺獨”、“文學臺獨”的戰斗檄文,反對葉石濤為代表的“文學臺獨”,組織了臺灣文學界反對“文學臺獨”的戰斗隊伍,將臺日勾結為“皇民文學”招魂的陰謀拿來示眾,揭露了接過葉石濤衣缽的陳芳明的“后殖民史觀”,指出他誣蔑中國是“外國”對臺灣“殖民”,實質是主張“文學臺獨”。陳映真吹響了兩岸文學家聯合反對“文學臺獨”的集結號。他還先后寫出了短篇小說《歸鄉》、《夜霧》,中篇小說《忠孝公園》,用藝術形象反對“文學臺獨”,呼喚國家統一。這,在臺灣文學界,祖國大陸文學界,以至世界華文文學界,他當屬**人。 讀《夜霧》,人們可以看到20世紀70年代末期到90年代臺灣社會生活的重大事變與事件,比如中美兩國建交,美國在外交上斷然舍棄臺灣,“美麗島事件”,“林宅血案”,“民主進步黨”成立,國民黨宣布“解嚴”,解除黨禁,報禁,蔣經國去世,李登輝主政,四次“修憲”,虛化臺灣省政府功能,特別是國民。
批判“文學臺獨” 作者簡介
趙遐秋 女,漢族,浙江紹興人。1935年10月10日出生。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1961年畢業于北京大學中文系后到中國人民大學中文系任教。教學和學術研究領域,先是古代漢語,后是中國現當代文學。社會兼職中國作家協會臺港澳暨海外華文文學聯絡委員會副主任期間,在中國作協領導下,團結兩岸學者,長期堅持開展反對“文學臺獨”的斗爭。和先生曾慶瑞聯合出版有文學研究論集18卷集《曾慶瑞趙遐秋文集》,輯入獨立撰寫與合作撰寫的《“文學臺獨”面面觀》、《臺灣新文學思潮史綱》等論著,主編了多種臺灣文學研究的書籍。 曾慶瑞 男,漢族,湖北武漢人。1937年9月6日出生。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教授。1961年畢業于北京大學中文系本科,1965年畢業于北京大學中文系副博士研究生后,進入北京廣播學院任教。教學和學術研究領域,先是漢語寫作,后是中國現當代文學、電視劇歷史與理論。社會兼職中國作家協會臺港澳暨海外華文文學聯絡委員會委員期間,在中國作協領導下,團結兩岸學者,長期堅持開展反對“文學臺獨”的斗爭。和夫人趙遐秋聯合出版有文學研究論集18卷集《曾慶瑞趙遐秋文集》,輯入獨立撰寫與合作撰寫的《“文學臺獨”面面觀》、《臺灣新文學思潮史綱》等論著。另有電視劇藝術學著作25卷集《曾慶瑞電視劇藝術理論集》出版。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煙與鏡
- >
經典常談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朝聞道
- >
推拿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