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tǒng)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chǎn)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國際政治思想史導論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208178168
- 條形碼:9787208178168 ; 978-7-208-17816-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國際政治思想史導論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大眾作為英國學派第三代骨干成員,愛德華·基恩受劍橋?qū)W派新政治思想史和牛津觀念史研究的影響,超越了懷特的三大思想傳統(tǒng)分類,強調(diào)國際關(guān)系核心概念、內(nèi)涵變遷及時代背景。在詮釋和呈現(xiàn)國際關(guān)系基本觀念和概念時,基恩既關(guān)注現(xiàn)當代國際體系所涉及的核心概念,如主權(quán)、無政府、外交、均勢、聯(lián)盟等,又強調(diào)多樣性國際關(guān)系的關(guān)鍵要素,包括共同體、文明、野蠻、民族、等級;既突出那些耳熟能詳?shù)膫ゴ笏枷爰业牡匚唬旨骖櫮切r為人知的小眾思想家。可以說,本書的出版宣告了一種新國際政治思想史著作的問世,開始形成國際關(guān)系思想史研究的“概念史轉(zhuǎn)向”。
國際政治思想史導論 內(nèi)容簡介
本書討論了從古代到20世紀國際政治概念的變革。除了一些在該領(lǐng)域耳熟能詳?shù)闹黝},如獨立主權(quán)國家之間的關(guān)系、國家利益的沖突以及對自然法的一般解釋,本書還探討了一些雖不太為人熟知,但卻影響了國際政治思想發(fā)展的概念,如文明之間的區(qū)別、民族文化與野蠻社會,以及一些關(guān)于種族差異與帝國主義的理論。本書所探討的核心國際政治思想家包括修昔底德、馬基雅維利、霍布斯、康德、馬克思和摩根索,同時還包括一些較少受到研究的學者,例如希羅多德、波普·因諾森特四世、赫德、康斯坦特、齊默恩。 本書的寫作風格生動有趣、深入淺出,是每一個有興趣了解國際政治的人的理想入門讀物。
國際政治思想史導論 目錄
序言/Ⅰ
導論 對國際政治思想的研究/1
**章 蠻族、習俗與自然本性/23
第二章 世界之城、帝國與自然法/50
第三章 基督教世界與伊斯蘭家園/76
第四章 國家理由、自然法與自然狀態(tài)/109
第五章 人性、文明與文化/151
第六章 自由主義的文明觀念及其批評者/181
結(jié)語 國際體系與國際社會/218
參考文獻/228
國際政治思想史導論 節(jié)選
導論 對國際政治思想的研究 撰有國際政治思想史著作之人,往往認為這一主題未受應有之關(guān)注。例如,克努成(Torbjrn Knutsen)在其近作《國際關(guān)系理論史導論》起始之處,便抨擊了“國際關(guān)系研究無理論傳統(tǒng)這一常見的臆說”,他還不無沮喪地發(fā)現(xiàn),“在政治學理論新生面前所展現(xiàn)的,是一個始自古希臘思想家而延綿演變至今的傳統(tǒng);然而國際關(guān)系的新生們卻無緣類似的一系列經(jīng)典之作”(Knutsen 1992, 1)。此書中譯本可參見余萬里、何宗強譯:《國際關(guān)系理論史導論》,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譯者注此種怨言早已有之。早在1936年,弗蘭克·羅素(Frank Russell)就已注意到,“在任何一種語言中都沒有任何一本書……嘗試展現(xiàn),對于國際關(guān)系,自古至今在人們思想中曾出現(xiàn)過哪些更為重要的觀念”(Russell 1936, vi)。盡管羅素試圖在自己的專著《國際關(guān)系理論》中填補空白,二十年后,沃爾弗斯(Arnold Wolfers)卻依然覺得,“國際關(guān)系專業(yè)的學生或許有機會習得數(shù)百年之前那些政治思想家的見解,但通常得求諸課業(yè)規(guī)劃之外”(Wolfers 1956, ix)。在一部1970年出版的讀本中,編纂者們也同樣郁郁地陳說:“過去時代的偉大思想家們?nèi)缃裨趪H關(guān)系專業(yè)的學生面前宛若無物。”(Forsyth et al. 1970, 11)我們在克努成書中所見的問題,顯然直至*近幾年才終于有所改觀,出現(xiàn)了一系列試圖再治沉疴的著作(Donelan 1990; Willianms 1992; Thompson 1994; Doyle 1997; Boucher 1998; Pangle and Ahrensdorf 1999; Brown et al. 2002)。針對我們學科在總體上仍然忽視國際政治思想史的這種情況,克努成在近年的這些學者中也并非唯一的發(fā)聲者:例如潘格爾(Thomas Pangle)和阿倫斯多夫(Peter Ahrensdorf)在《國家間正義》一書開頭便呼應了沃爾弗斯的悲嘆,認為其所言“在幾乎半個世紀之前初提之時固然不假,如今則依舊真實”(Pangle and Ahrensdorf 1999, 1)。 雖說怨聲如許,我們卻也不免會過分強調(diào)國際政治思想史在過去和現(xiàn)在不受重視的程度。例如,戴維·鮑徹(David Boucher)正確地指出,在今天的大學中,我們的學科對國際關(guān)系理論的興趣正日益上升,他還特意提到,這使得越來越多的學生在本學科的教育體系中就能接觸到“經(jīng)典理論”;不過,他也有著和其他人同樣的擔憂:“我們沒有可用的教材來幫助學生細致地熟悉這些理論”(Boucher 1998, 3)——但鮑徹只引用了兩部著作作為例證(Parkinson 1977; Williams 1992)。實際上,這或許可以很好地證明,國際政治思想史學者總是低估國際關(guān)系專家對“經(jīng)典理論”研究的重視程度。在20世紀**的國際關(guān)系理論著作中,修昔底德、馬基雅維里、格勞秀斯、霍布斯、盧梭和康德等過去的思想家們出現(xiàn)的頻率之高,足以說明國際政治思想史在理論家眼中,至少是當前構(gòu)建國際關(guān)系理論的一個重要的參照點(如參見:Morgenthau 1949; Waltz 1959; Hinsley 1963; Aron 1966; Bull 1977)。即使我們不同意國際關(guān)系理論家們對他們所引用的經(jīng)典思想家所進行的詮釋,這些20世紀后期具有深遠影響的理論家們,需要如此頻繁地借用國際政治思想史來發(fā)展和解釋自己的思想,這一點本身就意義重大。我們自然可以認為經(jīng)典理論在此過程中遭到了濫用,但很難說它們受到了忽視。 此外,羅素*先抱怨國際政治思想史教科書的匱乏問題,那是在20世紀30年代,不論當時的情形如何,讀者從前述大量作品便可得知,此類書籍顯然如今并不短缺。實際上,除了之前提及的著作,在這一領(lǐng)域中還有其他為數(shù)眾多的作品——例如,有無數(shù)文獻針對國際政治思想史中更為具體的方面,上述所列種種,僅只蜻蜓點水(要對這些文獻做一全面概括,工程量之浩大非此處所能及,不過,為使讀者對此類文獻主題范圍之寬廣有一印象,姑且列出一些特別卓越的作品:Alexandrowicz 1967; Holbraad 1970; Muldoon 1979; Hinsley 1986; Ceadel 1987; Gat 1989, 1992; Linklater 1990; Long and Wilson 1995; Welsh 1995; Mapel and Nardin 1998; Onuf 1998; Schmidt 1998; Tuck 1999; Berridge et al., 2001)。我們不應視而不見,將國際政治思想史認作未經(jīng)開墾的荒原;要著手耕耘,更真誠的態(tài)度是承認目前已有的堅實文獻基礎(chǔ)。因此,我不想和其他人那樣,抱怨既有著述的匱乏,相反,在本書起始之處,我想要闡釋的是,它與眾多同主題的既有研究有何區(qū)別,我又為何選擇了如下這種研究路徑。
國際政治思想史導論 作者簡介
愛德華??基恩,牛津大學政治與國際關(guān)系學院副教授,研究領(lǐng)域為現(xiàn)代國際秩序的形成。著有《超越無政府社會:格勞秀斯、殖民主義與世界政治秩序》《國際政治思想史導論》等。
- >
我與地壇
- >
名家?guī)阕x魯迅:朝花夕拾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隨園食單
- >
自卑與超越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