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信用:國家信用體系建設與信用大數據應用(實踐篇)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0451520
- 條形碼:9787550451520 ; 978-7-5504-5152-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大國信用:國家信用體系建設與信用大數據應用(實踐篇) 本書特色
本書研究中國信用體系建設與完善問題。從實踐來看,效果不明顯,進程很漫長,希望在前頭。本書的研究可能有一些促進作用。
大國信用:國家信用體系建設與信用大數據應用(實踐篇) 內容簡介
本選題是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國家信用體系建設與信用大數據應用研究》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大國信用:國家信用體系建設與信用大數據應用(理論篇)》和《大國信用:國家信用體系建設與信用大數據應用(實踐篇)》2冊圖書。實踐篇主要探索研究了適合中國國情的國家信用制度建設模式與實現機制。首先,系統分析了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發展歷程及現狀,總結了我國當前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成功經驗以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對策建議。其次,從中國國情出發,探索研究了信用大數據關鍵技術在共享經濟、普惠金融、互聯網金融、區域系統性金融風險監測、社交網絡等領域的應用,構建我國信用大數據的應用模式。
大國信用:國家信用體系建設與信用大數據應用(實踐篇) 目錄
目錄1 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概述/ 11.1 近代和計劃經濟時期的社會信用體系/ 11.1.1 近代信用體系的發展/ 11.1.2 計劃經濟時期的社會信用/ 41.2 市場經濟主導下社會信用體系的提出與發展/ 61.3 信用體系建設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及意義/ 81.3.1 社會信用體系的建設解決了交易雙方信息不對稱問題/ 81.3.2 社會信用體系的建設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成功率/ 81.3.3 社會信用體系的建設有利于擴大對外開放/ 91.3.4 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是促進資源優化配置、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的根本之策/ 91.3.5 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是促進社會互信、減少社會矛盾的有效手段/ 91.4 新時代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發展/ 101.5 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總體框架的探索與確立/ 111.5.1 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框架的探索階段/ 111.5.2 我國信用體系建設框架的確立/ 122 我國社會信用體系法律法規與信用系統建設/ 162.1 我國信用體系法律法規建設/ 162.1.1 時代背景和意義/ 162.1.2 我國信用體系法律法規建設現狀/ 17 2 大國信用: 國家信用體系建設與信用大數據應用———實踐篇 ??2.1.3 地方社會信用法規建設現狀/ 262.2 我國社會信用信息系統建設情況/ 352.2.1 對我國社會信用信息系統建設的要求/ 352.2.2 我國社會信用信息系統的發展歷程與現狀/ 372.2.3 我國個人信用信息系統建設現狀/ 392.2.4 我國企業信用信息系統建設現狀/ 482.2.5 我國政務信用信息系統建設現狀———以成都市信用信息系統建設為例/ 513 我國信用服務市場發展現狀/ 593.1 信用服務市場基礎理論研究/ 593.1.1 信用服務市場的概念與界定/ 593.1.2 信用服務市場的構成要素、要素內涵及各要素間的內在聯系/ 603.2 我國信用服務市場發展環境/ 653.2.1 我國社會經濟市場信用服務需求環境/ 653.2.2 我國信用服務市場制度環境/ 683.2.3 我國信用服務市場環境總體情況/ 743.3 我國信用服務市場發展分析/ 753.3.1 我國信用服務行業發展概況/ 753.3.2 我國信用服務行業發展階段/ 763.3.3 我國信用服務市場運作模式及產業鏈/ 773.3.4 我國征信服務市場分類/ 793.4 個人征信發展現狀/ 803.4.1 政府個人征信———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 813.4.2 個人征信商業機構/ 853.5 企業征信市場發展現狀/ 883.5.1 政府企業征信———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 883.5.2 商業企業征信———社會征信機構/ 93目錄 3??3.6 政務征信發展現狀/ 953.6.1 中國政務征信發展歷程/ 953.6.2 中國政務征信發展現狀/ 963.7 我國信用服務市場存在的問題/ 973.7.1 個人隱私信息保護問題/ 973.7.2 信息共享問題/ 973.7.3 信用評估有效性問題/ 983.7.4 信用服務市場需求不足問題/ 983.7.5 信用服務市場化程度不高問題/ 983.8 地方信用服務市場現狀調查———以成都信用市場為例/ 993.8.1 成都市信用服務機構發展現狀分析/ 993.8.2 成都市信用服務從業人員發展現狀分析/ 1023.8.3 成都市信用服務市場需求現狀分析/ 1033.8.4 成都市信用服務市場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1043.8.5 培育和規范成都市信用服務市場的總體思路與對策/ 1104 社會公德體系與信用監管體系建設現狀/ 1164.1 社會公德體系建設/ 1164.1.1 社會公德概述/ 1164.1.2 我國社會公德建設發展歷程/ 1184.1.3 我國社會公德體系建設現狀/ 1194.2 社會信用監管體系建設/ 1214.2.1 信用監管的內容/ 1224.2.2 信息安全與個人信息保護/ 1234.2.3 激勵機制與懲戒機制/ 1244.3 我國信用主體誠信建設現狀/ 1294.3.1 政務誠信建設的內容及現狀/ 130 4 大國信用: 國家信用體系建設與信用大數據應用———實踐篇 ??4.3.2 司法公信建設的內容及現狀/ 1354.3.3 商務誠信建設的內容及現狀/ 1394.3.4 社會誠信建設的內容及現狀/ 1444.3.5 地方信用體系建設現狀調研———以四川省農村信用建設為例/ 1495 共享經濟背景下的信用風險與對策/ 1685.1 共享經濟概述/ 1685.1.1 共享經濟的定義與本質/ 1685.1.2 共享經濟的意義/ 1705.1.3 全球共享經濟的發展現狀與市場環境/ 1715.1.4 全球共享經濟商業實踐/ 1725.2 共享經濟與信用/ 1745.2.1 信用是共享經濟的基礎/ 1745.2.2 共享經濟發展中面臨的信用困境/ 1765.3 共享經濟與信用關鍵技術/ 1785.3.1 大數據征信支撐共享經濟發展/ 1785.3.2 信用技術在共享經濟企業中的應用/ 1815.3.3 區塊鏈技術推動共享經濟體系構建/ 1836 普惠金融中的信用風險及評價/ 1896.1 普惠金融概述/ 1896.1.1 普惠金融的發展/ 1906.1.2 普惠金融的內涵/ 1916.1.3 G20 普惠金融指標體系/ 1926.1.4 普惠金融的國際經驗/ 1986.1.5 普惠金融的減貧效應/ 201目錄 5??6.1.6 普惠金融與鄉村振興戰略/ 2026.2 普惠金融中的信用風險/ 2036.2.1 普惠金融信用風險的形成/ 2036.2.2 普惠金融信用風險的特征/ 2066.2.3 普惠金融信用風險的控制/ 2066.2.4 普惠金融與系統性風險/ 2096.3 普惠金融信用風險評價體系/ 2116.3.1 普惠金融信用風險評估方法/ 2116.3.2 普惠金融信用風險決策/ 2156.3.3 普惠金融與區域系統性風險防控/ 2176.3.4 普惠金融中的智能決策支持系統/ 2206.4 新時代的普惠金融信用風險案例/ 2226.4.1 大數據推動金融精準扶貧/ 2226.4.2 大數據背景下的金融精準扶貧實踐應用/ 2266.4.3 區塊鏈技術與金融精準扶貧工作/ 2286.4.4 鄉村振興與農村信用體系建設/ 2317 互聯網金融市場中的信用風險評估與管控/ 2347.1 互聯網金融概述/ 2347.1.1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 2347.1.2 互聯網金融的特點及業務模式/ 2367.1.3 互聯網金融的風險表現/ 2397.2 互聯網金融中的信用風險/ 2417.2.1 互聯網金融信用風險的類型/ 2417.2.2 互聯網金融信用風險的特征/ 2427.2.3 互聯網金融信用風險的演化機理/ 2437.2.4 互聯網金融與系統性金融風險/ 244 6 大國信用: 國家信用體系建設與信用大數據應用———實踐篇 ??7.3 我國互聯網金融市場的信用評估及其管控機制建設/ 2457.3.1 我國互聯網金融市場信用評估現狀分析/ 2457.3.2 我國互聯網金融市場信用機制建設所面臨的問題/ 2467.3.3 互聯網金融的風險監管框架/ 2477.3.4 互聯網金融信用風險防范決策支持/ 2487.3.5 互聯網金融信用風險控制體系/ 2487.3.6 對互聯網金融市場信用評估及其管控機制建設的建議/ 2497.4 互聯網金融信用風險評估與管控的技術應用/ 2517.4.1 互聯網金融風險與輿情挖掘/ 2517.4.2 互聯網金融風險與社會網絡分析技術/ 2527.4.3 互聯網金融風險與跨平臺信用演化分析/ 2527.4.4 互聯網金融風險的區塊鏈融合控制技術/ 2537.5 互聯網金融風險案例/ 2547.5.1 互聯網金融平臺的信用風險——— “e 租寶” 事件/ 2547.5.2 互聯網金融借款主體的信用風險——— “擼” 網貸事件/ 2568 基于信用的區域系統性金融風險智能監測與預警/ 2598.1 區域系統性風險防控的背景和意義/ 2598.2 基于金融大數據的地方金融系統復雜網絡特征與風險演化規律/ 2628.2.1 地方金融復雜網絡的構建與關聯關系度量/ 2628.2.2 復雜網絡特征提取/ 2638.2.3 基于觀點演化和輿情動力學的地方金融風險演化/ 2648.3 地方金融系統運行監測與風險預警指標體系/ 2668.3.1 地方金融系統運行監測與風險預警指標體系的建設目標/ 2668.3.2 面向系統性風險監測與預警的傳統金融指標選擇、修正與衍生/ 268目錄 7??8.3.3 基于網絡輿情的地方金融風險監測預警指標的構建/ 2698.3.4 基于社交網絡的地方金融風險監測預警指標的構建/ 2708.4 基于大數據技術的地方金融系統性風險識別與預警系統/ 2728.4.1 大數據分析算法及其并行化/ 2728.4.2 基于地方金融大數據挖掘的風險模式識別與評估/ 2728.4.3 基于復雜網絡風險演化規律的地方金融風險動態分級預警/ 2738.5 “情景—應對” 型區域系統性金融風險防控系統/ 2748.5.1 基于地方金融大數據的系統性風險“情景” 生成/ 2748.5.2 基于計算實驗的金融風險情景模擬/ 2758.5.3 金融風險的應急處置與決策支持/ 2768.6 區域系統性金融風險監測與預警的應用與實踐/ 2778.6.1 地方中小金融機構信用風險智能管控———山東省城市商業銀行的實踐探索/ 2778.6.2 金融風險監測與預警在廣東省的應用示范———金鷹系統/ 2899 社交網絡用戶征信及其應用/ 2919.1 社交網絡用戶征信概述/ 2919.1.1 社交網絡用戶的行為特征/ 2919.1.2 社交網絡用戶數據對征信的價值/ 2929.1.3 社交網絡用戶征信應用的發展概述/ 2949.1.4 社交網絡用戶征信技術的發展概述/ 2959.2 社交網絡用戶的信用評估/ 2959.2.1 社交網絡個人用戶的信用評估/ 2969.2.2 社交網絡企業用戶的信用評估/ 3009.2.3 社交網絡非營利機構的信用評估/ 302 8 大國信用: 國家信用體系建設與信用大數據應用———實踐篇 ??9.3 社交網絡用戶征信的應用與實踐/ 3049.3.1 國外的應用與實踐/ 3049.3.2 國內的應用與實踐/ 3069.4 社交網絡用戶征信發展面臨的問題及對策/ 3099.4.1 數據的真實有效性/ 3099.4.2 隱私侵犯/ 3099.4.3 數據的共建共享/ 3109.4.4 貸款歧視/ 31110 大國信用展望/ 31310.1 對我國信用體系建設的審視和反思/ 31310.1.1 對我國信用體系建設的審視/ 31310.1.2 對我國信用體系建設的反思/ 31710.2 “大國信用” 的內涵及其戰略地位/ 31810.2.1 大國信用的內涵/ 31910.2.2 大國信用的戰略地位/ 31910.3 構建“大國信用” 體系的路徑和舉措/ 32110.3.1 構建“大國信用” 體系的路徑/ 32210.3.2 構建“大國信用” 體系的具體舉措/ 323參考文獻/ 332
展開全部
大國信用:國家信用體系建設與信用大數據應用(實踐篇) 作者簡介
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入選Web of Science基本科學指標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的全球高被引科學家(交叉科學Cross-Field領域)和Elsevier 中國高被引學者(商業、管理和會計學科);獲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重量教學成果獎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