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春雪 本書特色
三島由紀夫被譽為日本戰后z偉大的文學大師之一,有 “日本海明威”之稱。曾兩次入圍諾貝爾文學獎的評選。其一生創作了長篇小說二十一部,短篇小說八十部,劇本三十三部,還有大量散文,可謂著作等身。 《春雪》是三島由紀夫后期作品中的代表作,作者多次表示以《春雪》為**部的四部曲《豐饒之海》是其畢生壓卷之作。川端康成評論《春雪》為“現代版的《源氏物語 》”。 《春雪》的語言充分體現了日本古典美學中 “物哀”的特點,讓讀者在“賞櫻” “賞雪” 等場景中深切體驗作品的唯美浪漫與動人凄婉。小說中穿插了大量主人公長篇的內心獨白與猶如話劇般的大段對白,有機結合了西方文學技巧與日本傳統美學的內核。 三島由紀夫本人對《春雪》有過這樣的自評:作為一部王朝式戀愛小說,《春雪》如同它的名字一樣,其語言文字在纖細柔弱與和魂中短暫易逝卻又美麗清新。 2005年曾上映本作同名電影《春雪》,由日本著名導演行定勛執導,由知名演員妻夫木聰與竹內結子領銜主演。
春雪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本書描寫了日本大正時期清顯與聰子兩人之間錯綜復雜的愛情糾葛。出身貴族的清顯與聰子從小青梅竹馬,相互愛慕,然而清顯在對聰子的愛慕中孕育著一種不安的情緒,聰子沒有把握住他的感情,只得接受了皇上的敕許,與治典親王訂了婚。此時清顯才明白內心深處對聰子刻骨銘心的愛,并通過友人本多與聰子保持聯系,向聰子求愛。聰子在惶惑中與清顯發生了關系。聰子懷孕后,兩家父母知道了實情,深感滅頂之災來臨,聰子只能在家人的逼迫下赴外地秘密墮胎。墮胎后聰子看破紅塵,私自削發為尼。清顯冒雪前往寺廟欲見聰子,被聰子婉拒,遂在苦悶中離開人世,年僅二十歲。 "
春雪 節選
一 學校里聊起日俄戰爭時,松枝清顯問*親近的朋友本多繁邦,是否清晰地記得那時候的事。繁邦的記憶有些模糊,只依稀記得跟著大人到門口觀看燈籠游行。戰爭結束那年,兩個人都只有十一歲,要是記得更清晰就好了,清顯心想。驕傲地談論當時情形的同學,大多只是從大人那里現學現用,點綴自己似有若無的記憶。 松枝的家族中,清顯兩個叔叔死于當時的戰爭。由于兩個兒子戰死,祖母現在還在領取遺族撫恤金。不過撫恤金并不使用,而是原封不動地供奉在神龕上。 或許因為這個原因,家中也有日俄戰爭攝影集。其中,清顯印象*深的,是明治三十七年六月二十六日題為“得利寺附近陣亡者追悼祭”的照片。 這張棕褐色顏料印刷的照片,和其他眾多的戰爭照片顯然不同。構圖像極了繪畫,幾千名士兵仿fu繪畫中的人物一般排列井然,所有的效果集中到中央一塊白色木制的墓牌上。 遠景是朦朧的輪廓柔和的山巒,左側廣闊的原野漸次抬升,右側隨著稀疏的樹叢消失在黃沙遍地的地平線上,右側沒有山,高聳的樹叢之間,露出黃色的天空。 前景共計有六棵高樹,保持合適平衡與間距,直直地挺立著。不清楚那是什么樹,樹干亭亭而立,被風吹拂的樹冠顯得悲涼。 山腳下原野閃著微光,近前雜草低伏。 畫面的正中央,可見一塊小小的白色的木制墓牌,白布飄動的祭壇,以及上面放置的花束。 除此之外全是士兵,有數千之眾。前景的士兵均露出背影,只能看到軍帽下的白色垂布與肩頭斜挎的皮帶。他們沒有列隊,散亂著三五成群,神情低落。左下角前景中幾名士兵,仿fu文藝復興畫作中的人物,表情沉郁地面朝鏡頭。左后方是難以ji數的士兵,多得無法一一辨識,黑壓壓地從樹下向遠處延伸,形成一個半圓,直到原野的盡頭。 前景和后景中的士兵,都籠罩在一層奇異的黯淡微光之中,綁腿和長靴的輪廓泛著白光,低垂的脖子和肩頭也閃著光。照片上彌漫著難以言喻的沉痛的氣氛,便是這個原因。 所有的人將波濤涌動的心,獻給中央的白色小祭壇、花和墓牌。延伸到原野盡頭的巨大的集體,將一個用語言無法盡述的念想,朝向中央,使沉重如鐵的巨大圓環安靜下來…… 那是一幅棕褐色的古老照片,給人帶來的悲哀似乎是無限的。 清顯那年十八歲。 他敏感的內心被如此悲傷憂郁的情緒所左右,不妨說他出生成長的家庭幾乎沒有對此產生什么影響。位于澀谷高地的寬敞宅邸里,要找到和他心思相近的人也得大費周章。正因為出身武士之家,作為侯爵的父親在幕府末年仍然以卑微的出身為恥,如果清顯幼年沒有寄養在公卿的家庭,或許不會成長為如此心性的青年。
春雪 作者簡介
三島由紀夫(1925-1970),日本小說家、劇作家。本名平岡公威,生于東京。一九四九年出版長篇小說《假面自白》,文壇地位確立。一九七〇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寫完《豐饒之海》第四部《天人五衰》后自殺。一生創作四十部中長篇小說,二十部短篇小說和十八部劇本集。主要著作還有《禁色》《潮騷》《近代能樂集》《金閣寺》和《薩德侯爵夫人》。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二體千字文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推拿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煙與鏡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