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中國歷代絲綢藝術·宋代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8206143
- 條形碼:9787308206143 ; 978-7-308-20614-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歷代絲綢藝術·宋代 本書特色
本叢書不僅是關于絲綢的“百科全書”,還涵蓋了從漢代起始的中國蠶桑絲綢史、文化史、藝術史,包括了古代社會生活史中的重要標本,在敘述中國絲綢藝術發展歷程的同時,為研究和復原古代物質文化提供佐證,考察絲綢承載的文化意義,填補物質文化史研究。本叢書的出版將進一步豐富中國絲綢文物內涵,為從事藝術史研究、紡織品設計、藝術創作的人提供參考資料;將有力地促進中國文化的世界傳播,推動中華 傳統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弘揚和振興活化。
中國歷代絲綢藝術·宋代 內容簡介
中國絲綢紋樣歷史悠久、絢麗多彩,表號、諧音、象征等方式的運用使紋樣富有深沉的文化與寓意,反映了當時人們的思想觀念、等級觀念、宗教信仰、生活習俗和審美情趣等,充分體現了古代人們的聰明才智,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珍貴組成部分。書稿聚焦于宋代絲綢藝術的研究,以宋朝統治區出土絲綢文物實物,尤其是近十多年來的宋代絲綢考古的新發現為主要研究對象,以宋朝存續的公元960~1279年作為主要研究的時間范圍,探討了兩宋時期的絲綢紋樣特征,敘述了當時絲綢圖案的藝術風格,文字淺顯易懂,并收錄圖片約80~100幅,以文物原圖為主、素材圖為輔,具有一定的文化價值和學術價值。
中國歷代絲綢藝術·宋代 目錄
(一)北宋絲綢文物主要出土來源
(二)南宋絲綢文物主要出土來源
二、宋代絲綢上的幾何紋樣
(一)幾何紋樣的流行
(二)幾何紋樣的形式
(三)幾何紋樣的意蘊
(四)幾何紋樣的傳播
(五)幾何紋樣的變遷
三、宋代絲綢上的植物紋樣
(一)植物紋樣的流行
(二)植物紋樣的題材與造型
(三)作為服飾紋樣的植物紋
(四)基于織物肌理的紋樣風格
(五)植物紋樣的變遷
四、宋代絲綢上的動物紋樣
(一)禽類紋
(二)獸類紋
(三)昆蟲紋
(四)龍鳳紋
五、宋代絲綢上的其他紋樣
(一)人物紋
(二)器物紋
(三)天象紋
(四)文字紋
六、宋代絲綢紋樣藝術的文化特征
(一)幾何紋樣的精確規范
(二)植物紋樣的天然尚真
(三)動物紋樣的虛實相映
(四)其他紋樣的圣俗并重
七、宋代絲綢紋樣藝術的兼容并蓄也承前啟后
參考文獻
圖片來源
后記
中國歷代絲綢藝術·宋代 作者簡介
趙豐,博士、研究員,中國絲綢博物館館長,東華大學、浙江理工大學博士生導師,國際絲路之綢研究聯盟主席。長期從事紡織科技史、絲綢之路美術考卉、紡織品文物保護等研究。發表中英文論文百余篇,獨著《中國絲綢藝術史》《唐代絲綢與絲綢之路》《織繡珍品:圖說中國絲綢藝術史》《錦程:中國絲綢與絲綢之路》《中國絲綢設計(精選版)》等約20種圖書,主編《中國絲綢通史》和“敦煌絲綢藝術全集”“中國卉代絲綢設計素材圖系”“中國歷代絲綢藝術叢書”等叢書。作品曾獲中國出版政府獎、中華優秀出版物獎,多次入選國家出版基金項目、國家重點出版物出版規劃項目、“三個一百”原創出版工程、“中國好書”等。 蔡欣,博士,浙江理工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浙江理工大學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副主任,絲綢文化傳承與產品設計數字化技術文化和旅游部重點實驗室核心成員,浙江省絲綢與時尚文化研究中心研究成員。主持并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等多項科研項目,出版專著(合著)《中華絲綢文化》《中國古代絲綢設計素材圖系·遼宋卷》,并在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十余篇。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我與地壇
- >
史學評論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