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西方心靈哲學新發展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727046
- 條形碼:9787030727046 ; 978-7-03-072704-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西方心靈哲學新發展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在對西方心靈哲學作歷時性和共時性整體把握的基礎上,瞄準、聚焦其近期新發展,特別是*近20年的發展,著力弄清心靈哲學的近期新走向,把握心靈哲學發展的軌跡、規律和未來發展趨勢。本書的主要內容包括考察西方自我研究的來龍去脈,特別是*近誕生的各種自我論以及與此密切聯系在一起的關于自我意識和人格同一性問題的研究,在從共時態和歷時態角度全面掃描物理主義的基礎上,對物理主義的一些新形態,如實現物理主義、構成物理主義、主觀物理主義、先驗物理主義等作了深度解剖,對西方心靈哲學當前關注的熱點問題,如心靈觀、意向性、感受性質、人工智能的心靈哲學反思、天賦研究的心靈-認知轉向、新興的規范性走向等,以及圍繞它們所形成的近期新認知,作了跟蹤性研究和思考。
西方心靈哲學新發展研究 目錄
總序 / i
導論 / 1
上篇 心靈觀與基本理論研究
**章 心靈觀:西方心靈哲學的新視域 / 19
**節 FP與“權威的”心靈觀 / 19
第二節 外在主義、“四E”理論的寬心靈觀 / 22
第三節 現象學傳統的心靈觀 / 24
第四節 無政府主義的心靈觀 / 26
第五節 心靈是有內嵌等級的系統 / 28
第六節 心靈觀建構中的異端 / 30
第七節 啟迪與思考 / 32
第二章 是什么把心與非心區別開來?—西方心靈哲學的心理標準探索 / 35
**節 懷疑論與問題梳理 / 36
第二節 單一屬性論 / 38
第三節 多屬性觀 / 42
第四節 單一系統論 / 43
第五節 寬心靈觀及其心理標準探索 / 45
第六節 小結與初步思考 / 48
第三章 物理主義及其*新發展 / 50
**節 物理主義的溯源與隨附物理主義的難題 / 51
第二節 實現物理主義 / 54
第三節 構成物理主義 / 64
第四節 物理主義的突現論轉向與E-物理主義 / 72
第五節 二元論物理主義 / 83
第六節 物理主義的“還原論回歸” / 103
第四章 自然主義及其當代“弱化”走向 / 117
**節 “自然主義”的概念辨析 / 118
第二節 自然主義的起源與演進過程 / 125
第三節 自然主義的基本觀點 / 131
第四節 自然主義的分類 / 144
第五節 當代自然主義的“弱化”走向 / 152
第六節 新自然主義形態舉要 / 157
第五章 解釋主義的*新辯護與發展 / 174
**節 戴維森的解釋主義及其發展 / 175
第二節 丹尼特的規范解釋主義及其與戴維森思想的關系 / 186
第三節 解釋主義的不同解讀 / 192
第四節 副現象論難題的進一步破解 / 197
第五節 歸屬理論 / 204
第六節 新解釋主義的其他形式 / 235
第六章 二元論的東山再起 / 242
**節 新二元論的新形式 / 243
第二節 新二元論的新認識 / 246
第三節 新二元論在突現、還原、隨附性及其關系問題上的探索 / 252
第四節 新二元論的新論證 / 262
第五節 新的走勢:二元論與自然主義的融合 / 264
第七章 取消主義及其*新發展 / 278
**節 取消主義的興起及其演變進程 / 278
第二節 取消主義的基本觀點及其論證 / 282
第三節 取消主義與FP / 288
第四節 取消主義的問題與辯護 / 295
第五節 意識取消論 / 300
第六節 取消主義的新形態 / 303
第七節 小結與思考 / 314
第八章 其他心身理論創新舉隅 / 317
**節 副現象論的與時俱進 / 317
第二節 內格爾對泛心論的“發展” / 331
第三節 新目的論及其對心靈的終極解釋 / 339
第四節 福多基于計算隱喻的心靈理論 / 360
第五節 埃文斯“一腦兩心論” / 369
下篇 具體問題研究
第九章 新副現象論難題與心靈的因果地位 / 385
**節 副現象論的緣起與演變 / 385
第二節 新副現象論的三個論證 / 393
第三節 心靈的因果地位:對新副現象論的反駁 / 402
第四節 推進心理因果性研究的方向 / 410
第十章 自我、自我意識與人格同一性 / 412
**節 自我研究的問題梳理 / 413
第二節 自我研究的不同進路 / 416
第三節 自我與自我意識 / 454
第四節 自我與人格同一性問題 / 479
第十一章 意義 意向性 心理內容 / 514
**節 現象學傳統的意向性理論及其*新發展 / 515
第二節 分析傳統意向性理論的*新發展 / 537
第三節 內容與意識的關系問題 / 553
第四節 兩大傳統意向性學說的對立、“趨同”與融合 / 567
第十二章 感受性質、意識與認知現象學 / 593
**節 感受性質研究的興起與*新發展 / 594
第二節 意識與感受性質 / 608
第三節 認知現象學及其爭論 / 626
第十三章 圍繞感受性質的反物理主義與物理主義的*新爭論 / 664
**節 感受性質的發現及其反物理主義新論證 / 665
第二節 現象意識的形而上學解剖與解釋 / 675
第三節 “主觀物理主義”的回應與理論創新 / 684
第四節 現象概念策略與后驗必然物理主義 / 701
第五節 弗蘭克 杰克遜“變節”與知識論證的癥結 / 714
第十四章 心靈哲學中的認識論問題 / 726
**節 自我認知 / 726
第二節 他心問題 / 750
第十五章 情緒:內在經驗與認知評價 / 788
**節 情緒的內在經驗與情境重構 / 788
第二節 情緒的因果性分析 / 801
第十六章 天賦研究的心靈-認知維度 / 813
**節 天賦論研究的一般進程 / 813
第二節 當代天賦論的轉向及特點 / 817
第三節 天賦概念的自然化 / 820
第四節 當代天賦論的形式 / 824
第五節 當代天賦論的缺陷與走向 / 841
第六節 天賦問題解決路徑的思考 / 845
第十七章 新計算主義與人工智能的若干問題 / 847
**節 計算主義的創新與發展 / 847
第二節 自然語言處理研究的歷史過程與語義學轉向 / 884
第三節 語義機建構的心靈哲學探索 / 905
第四節 哲學的自主體研究與人工智能的自主體建模 / 913
第五節 聯結主義與具身認知及其心靈觀意義 / 929
第十八章 腦科學與心靈哲學 / 940
**節 腦科學及其歷史發展 / 940
第二節 當代腦科學心靈探索的幾種意識理論 / 946
第三節 腦科學成果的多樣性解讀及其啟示 / 954
后記 / 959
西方心靈哲學新發展研究 節選
導論 盡管西方現當代心靈哲學的一切內容包括對它的成就及評價都處在爭論中,但它的活躍、活力和不斷創新則是沒有爭議的。一致的看法是,它是哲學中“*富活力的研究領域”。加維(J. Garvey)說:“心靈哲學真的正經歷著顯而易見的、生龍活虎的變革。”它的創新也是有目共睹的。其主要表現是,不斷有新的問題和論題,新的觀點和論證,新的理論體系涌現出來。丹尼特(D. C. Dennett)也說:“心靈哲學是當今哲學中*活躍的一個領域。過去20年,它經歷了戲劇性變化,許多傳統的、主流的課題和理論淡出了人們的視線,而隱約能看到的是這樣的關切,它們在舊的傳統中是完全看不到的。”這意味著,心靈哲學的許多創新是前無古人的。 一、現當代西方心靈哲學的一般進程 一般認為,當代心靈哲學肇始于賴爾(G. Ryle)1949年發表的《心的概念》以及維特根斯坦大約也在這個時間段出版的《哲學研究》等。它們不僅開創了語言分析的心靈哲學和邏輯行為主義,而且也標志著西方心靈哲學新的時代的開始。賴爾震古爍今地提出:常識和傳統的心靈認識乃至心靈哲學都是錯誤的堆積,其根源是把心與身并列看待的“范疇錯誤”;要讓心靈哲學擺脫困境,唯一的出路就是分析日常心理語言。隨著他的分析的推進,一種新的心靈哲學,即語言分析的、以邏輯行為主義表現出來的心靈哲學便應運而生了。語言分析心靈哲學盡管已成為歷史,但其歷史功績不可小視。丹尼特說:“*重要的是,這一對于語詞的新的分析方法確實摧毀了構筑心靈哲學理論的傳統方法。”它的淡出盡管與緊接著出現的自然主義有一定的關系,但更與它陷入瑣碎的分析、充滿著嚴重的錯誤和混亂有關。丹尼特說:“它的弱點隨著它陷入瑣碎而日益顯露出來。”盡管如此,它對作為一門獨立的哲學分支的心靈哲學的建立是功不可沒的,它倡導的方法、精神、原則不僅沒有消失,而且還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后來的探索,并一直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當代心靈哲學的第二個發展階段是開始于20世紀七八十年代一直綿延至今的自然化的心靈哲學。它肇始于澳大利亞的幾位哲學家的工作,如普賴斯(Place)、斯馬特(Smart)等,當然,美國哲學家蒯因更是功不可沒。他們不同于傳統哲學和語言分析心靈哲學的地方在于:強調心理學、腦科學、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語言學等具體科學在心靈哲學研究中的作用,認為應根據科學的原則和方法來說明心理現象。按這一思路和方法所建構的心靈哲學在很大程度上成了科學哲學的一個分支,或是與科學保持著連續性的事業,至少許多人有這樣的追求和理念。自然化心靈哲學有許多表現形式,*早的形式是心身同一論,曾風靡一時。其衰落(當然*近有一些人試圖復興它)與克里普克的重要發現有關。1971年,克里普克對同一論作了令人震驚的駁斥。當然,這只是他對必然性、同一性(identity)、指示符的“極有影響甚至是革命性的說明”的副產物。他指出:一個“嚴格的指示符”是這樣的表達式,它指的是所有可能世界中的相同的事物。所有專門的同一性陳述一定包含有嚴格的指示符,當它們為真時,它們就必然為真,而非偶然為真。在心靈哲學中,“我頭痛”和“我的某個大腦狀態”在同一論中也是嚴格的指示符,但由它們構成的同一性陳述卻沒有必然的真。因此,以類型同一論形式表現出來的“澳大利亞唯物主義”便陷入了深刻的危機。第二種自然化形式是功能主義。其*大難題是沒辦法根據功能這一科學概念來對感受性質和心理內容作出令人滿意的自然化或自然主義說明。盡管如此,功能主義所碰到的“麻煩”卻為后來直至今日的心靈哲學奉獻了兩個難得的、極具學理價值的論題。換言之,當今心靈哲學*熱門、*吸引智力和創造力,也*有成就的這兩個領域都與功能主義及其所引起的爭論有密切的關系。 21世紀開始以來,西方心靈哲學的發展可以說是多管齊下,呈現出多元化發展的格局。在其全景圖中,自然化的心靈哲學即使不是主角,至少仍是*有影響的生力軍。除此之外,其他力量也享有一定的話語權,至少在強勁發展,如現象學傳統的心靈哲學除了繼續在歐洲大陸居于主導地位之外,在英美也逐漸在擴張其“市場份額”。這特別表現在英美一直十分活躍的感受性質和心理內容研究之中,*近的呈上升之勢的“四E”[embodied(具身)、embedded(鑲嵌)、enacted(生成或行然)、extended(延展)]研究也是現象學傳統的心靈哲學持續升溫的一個表現。在查默斯(Chalmers)等著名的心靈哲學家發現“感受性質”之前,現象學即使包含有關于意識、意向性(intentionality)、表征(representation)的豐富而深刻的思想,也不被分析性心靈哲學家認可。自從感受性質成為心靈哲學的熱點、焦點問題以后,英美心靈哲學出現了新的動向:一是重視對胡塞爾、梅洛-龐蒂等的思想研究;二是為胡塞爾等現象學作辯護,強調心靈哲學必須有現象學視角;三是許多分析哲學家倡導心靈哲學應進行現象學轉向,如馬巴赫(Marbach)以意向性研究為例作了論證;四是出現了按心靈哲學框架組織起來的現象學的心靈哲學。例如,麥卡洛克(G. McCulloch)、奧拉夫森(Olafson)、加拉格爾(Gallagher)、小斯特勞森(G. Strawson)等根據現象學解決心靈哲學問題,扎哈維(Zahavi)等還寫出了《現象學的心靈》(The Phenomenological Mind)的專著。有理由說,現象學傳統的心靈哲學正成為與分析性、自然化心靈哲學抗衡的一股主要力量。 二、現當代西方心靈哲學的基本走勢與切入路徑 在*近的西方心靈哲學中,除了分析傳統和現象學傳統這兩大思潮或走勢之外,還有融合的走勢,即出現了融分析傳統與現象學傳統于一體的新趨勢。其代表人物為皮科克(Peacocke)、吉勒特(G. Gillett)等。這里特別值得研究的問題是“四E”。這一研究對心靈哲學極為重要,可為傳統的意向性或內容難題找到可行的解答。值得注意的是,“四E”研究還導致了一種新的心靈觀的誕生。它認為,心靈不是傳統哲學所說的單子性的實體或屬性,而是一種彌散性存在。 從研究路徑或切入心靈哲學的方式來說,除了仍有傳統的實在論、語言分析的進路之外,還出現了從觀念論的角度切入心靈哲學研究的進路。這一研究是傳統心靈哲學本體論研究和語言分析的繼續,但其意義是過去所有研究所不可比擬的。有關研究不直接涉及實在的問題,也不關心對心理語言的反思,而把重點放在了對人們心底里普遍擁有的關于心、關于人的概念圖式的反思、解構之上。通過研究,人們吃驚地發現:心靈哲學問題之所以復雜難解,不是因為實在本身有多么復雜,而是因為我們大多數人有對心的先入為主的理解,有根深蒂固但又不為人覺察的關于心的種種構想,如把心理解為小人式的實在。這樣的觀念或構想就是通常所說的民間心理學(folk psychology,FP)。圍繞FP所進行的觀念論研究有許多前沿問題,如FP的起源、發生、發展和種類問題,FP的實踐和理論問題,內容和原則問題,實質、地位與命運問題,它與認知能力的關系問題,等等。圍繞這些問題,自然主義、解釋主義、取消主義等正展開激烈的爭論。 *新的一個走勢是,用西方心靈哲學的問題、視域和概念框架來反觀中國、印度的心靈哲學,在重構中印心靈哲學的內容和體系的基礎上,進行中印西心靈哲學的比較研究。如果說作為哲學分支的心靈哲學本身存在著分化的話,那么有理由說,心靈哲學這一學科是一個包含中國心靈哲學、印度心靈哲學、英美心靈哲學、比較心靈哲學等多個分支的“龐大”的學科體系。這些分支已不再是期許或計劃,而是扎扎實實的行動,不僅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而且已初具規模。例如,從弗拉納根(O. Flanagan)等所寫的關于印度和比較心靈哲學的大量論著中,我們不僅可以看到其名副其實的建樹,而且從大量的參考文獻中可以窺見西方有關領域令人稱奇的成就、變化和走勢。許多西方學者承認,中印不僅有西方式的求真性的心靈哲學,而且極富個性特點。例如,保爾(D. Paul)著的《中國六世紀的心識哲學》表明:中國心靈哲學有關于意義、意向性、內容、心理現象的范圍與分類、有我與無我、可朽與不可朽等的獨到理論。弗拉納根的《菩薩的大腦—佛教的自然化》(“The Bodhisattva’s Brain: Buddhism Naturalized”)不僅承認佛教有豐富的求真性、價值性心靈哲學思想,而且強調這些思想堪與當今西方*時髦的自然主義相媲美。 還有一種新的傾向也值得一提,那就是二元論的方興未艾。在西方18世紀法國唯物主義到20世紀50年代的心靈哲學發展歷程中,二元論幾近消沉,然而奇怪的是,隨著唯物主義和有關科學的高歌猛進,二元論不僅復燃了,而且來勢迅猛,出現了各種形式的、名副其實的“新”二元論。這種“新”表現在:觀點新、論證新、樣式新,如新的二元論形式多達幾十種(謂詞二元論、感受性質二元論、量子二元論、突現論二元論等)。與之相關的新趨勢是,以前水火不相容的自然主義(唯物主義)與二元論居然結合在一起,形成了所謂的融二者于一體的新二元論,如查默斯等明確倡導的“自然主義二元論”。 思考心靈哲學的未來發展與走向是西方發展著的心靈哲學中值得我們重視和研究的現象。它關心和探討的是心靈哲學的未來發展方向問題。有一種觀點認為,未來的心靈哲學除了會繼續重視形而上學問題之外,還將關注價值論問題、人生哲學問題、道德哲學問題等。其實,許多人的探討中已顯露了這樣的苗頭,如弗拉納根認為,心靈哲學的真正困難的問題不是意識問題,而是人生的意義或價值問題。有人曾預言,自然主義*有前途,尤其是物理學將成為未來心靈哲學的基礎和康莊大道。有的人認為,現象學或融合了自然主義的現象學*值得關注。有的人認為,語言哲學、計算機模型在心靈哲學中的地位將下降、式微,聯結主義將受重視。還有人認為,當今正形成的進化論或生物學轉向*有希望。 三、現當代西方心靈哲學的基本特點 當代發展著的心靈哲學除了有前面涉及的活躍、多元化、充滿活力等特點之外,還有這樣一些特點。 **,其焦點、熱點、問題經常變化,且正經歷著變化。心靈哲學當前關注的常見問題是:①是否有有效的窄內容概念?②外在主義與人有到達自心的優越通道這一事實是否一致?或能否對之作出說明?③物理主義(physicalism)應該成為先驗物理主義嗎?④心理因果性問題真的不可解嗎?⑤意識是從物理事物中突現出來的嗎?⑥經驗的現象特征和意向內容是同一的嗎?⑦對心理行為的覺知是一種知覺意識嗎?⑧物理主義的*好版本是什么?具言之,其*好的版本是還原物理主義,還是非還原物理主義,抑或取消式物理主義或別的形式的物理主義?另一種觀點認為,下述問題正成為新的學術思想的生長點,如:①心理現象的根本標志與特征問題;②心靈的內在主義與外在主義問題;③心靈的自然化與生物學轉向問題;④意識與意向性的關系問題;⑤意向性對象的形而上學問題;⑥意識的“困難問題”與反唯物主義;⑦心靈哲學中的唯物主義發展問題;⑧分析傳統與現象學傳統的對峙與靠攏問題;⑨優越通道問題;⑩主觀性與客觀性問題;視角與主觀觀點問題;心理因果相關性與解釋相關性問題;寬內容與窄內容問題;意向對象與非存在問題;自我、主體、自主體(agent)、自我意識與人格同一性問題;人工智能發展方向的心靈哲學把脈問題;情緒與認知的關系問題;行動與自由意志問題(有的認為,心靈哲學中包含著行動哲學這一分支)。 奧威爾(O’Hear)編的《心靈哲學的熱點問題》(Current Issues in Philosophy of Mind)把心靈哲學當前關注的熱點問題概括為如下方面:意識的神經關聯物、具身性、FP、**人稱觀點、意識、意向性、知覺、作為產生性規范的心靈、心與外界的聯系、自由意志、行動,等等。每個領域都在強勢推進,因此有理由說,“心靈哲學是當前哲學中*活躍、*富創新性的領域”。 心身問題無疑仍然是當代心靈哲學的核心問題,但其子問題和探討的方式已發生或正在發生新的變化
- >
月亮虎
- >
煙與鏡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