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雷達通信的頻譜共享及一體化 關鍵技術與應用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5584229
- 條形碼:9787115584229 ; 978-7-115-58422-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雷達通信的頻譜共享及一體化 關鍵技術與應用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本書適合科研院所及高校通信和雷達領域的研究人員、研究生,以及通信、雷達和車聯網等領域企業中的研發及工程技術人員參考。系統介紹雷達通信一體化的專著;系統總結MIMO雷達與多用戶MIMO通信的頻譜共享的理論研究;理論嚴謹,相關模型和算法原理經過嚴謹的推導;多位通信、雷達領域學 者對本書涵蓋的研究成果進行了把關
雷達通信的頻譜共享及一體化 關鍵技術與應用 內容簡介
雷達通信的頻譜共享及一體化是當前的熱門話題之一,被公認為 B5G/6G 無線通信系統中新興的核心技術。本書主要介紹雷達通信頻譜共享及一體化方向的理論與方法,以及相關研究的新進展。 全書共6章。第 一章介紹雷達通信一體化的背景、應用和國內外研究現狀,并介紹閱讀本書所需的通信與雷達方面的基本知識。第2章~第4章分別介紹分立的雷達與通信的頻譜共享機制、雷達通信一體化系統的波束賦形設計,以及基于給定雷達波束圖樣的波形設計、雷達與通信性能的折中設計、恒包絡雷達通信一體化波形設計這 3種波形設計方法。第 5章介紹雷達通信一體化在車聯網中的應用。第 6章對全書內容進行總結和梳理,并提出雷達通信一體化領域的若干開放問題。 本書結構清晰,內容安排合理,可作為高等院校電氣工程、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等相關專業的高年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或參考書,也可供科研院所的相關工程技術人員及對該領域感興趣的讀者閱讀。
雷達通信的頻譜共享及一體化 關鍵技術與應用 目錄
1.1 引言 1
1.2 應用場景 2
1.2.1 雷達與商用無線通信系統的共存 2
1.2.2 5G/B5G 車聯網通信感知一體化 3
1.2.3 Wi-Fi 定位及動作識別 3
1.2.4 無人機感知與通信 4
1.2.5 空天網絡遙感與導航增強 5
1.2.6 多功能射頻系統 5
1.2.7 雷達輔助的低截獲概率通信 6
1.2.8 無源雷達 6
1.2.9 其他應用場景 7
1.3 研究現狀 7
1.3.1 雷達與通信同頻共存的研究現狀 7
1.3.2 雷達通信一體化的研究現狀 11
1.4 預備知識 16
1.4.1 雷達信號處理的基礎知識 16
1.4.2 多用戶 MIMO 下行通信模型 19
1.5 后續章節的內容安排 22
第 2 章 雷達與通信的頻譜共享 23
2.1 雷達與通信同頻共存的主要問題 23
2.2 雷達與通信的互干擾信道估計 24
2.2.1 系統模型及基本假設 25
2.2.2 衰落信道估計的假設檢驗方法 27
2.2.3 視距信道估計的假設檢驗方法 31
2.2.4 理論性能分析 36
2.2.5 信道估計性能分析 44
2.2.6 數值仿真結果 45
2.3 雷達與通信的同頻共存預編碼 52
2.3.1 系統模型與基本假設 53
2.3.2 基于干擾抑制的預編碼 55
2.3.3 建設性干擾預編碼 60
2.3.4 對雷達性能影響的分析 67
2.3.5 數值仿真結果 71
2.4 本章小結 75
第 3 章 雷達通信一體化波束賦形技術 77
3.1 雷達通信一體化主要研究的問題 77
3.2 基于波束圖樣逼近的一體化波束賦形 78
3.2.1 雷達通信一體化下行鏈路模型 78
3.2.2 雷達通信一體化波束圖樣設計 81
3.2.3 數值仿真結果 85
3.3 估計性能*優的一體化波束賦形 87
3.3.1 系統模型 88
3.3.2 點目標場景下的聯合波束賦形 91
3.3.3 擴展目標場景下的聯合波束賦形 102
3.3.4 數值仿真結果 108
3.4 本章小結 112
第 4 章 雷達通信一體化波形設計方法 114
4.1 基本模型及性能指標 115
4.2 基于給定雷達波束圖樣的波形設計 116
4.2.1 嚴格全向搜索波形設計 116
4.2.2 嚴格定向跟蹤波形設計 117
4.3 雷達與通信性能的折中設計 118
4.4 恒包絡雷達通信一體化波形設計 125
4.4.1 問題建!125
4.4.2 分支定界算法 127
4.4.3 定界函數設計 129
4.4.4 收斂性與復雜度分析 133
4.5 數值仿真結果 136
4.5.1 給定雷達波束圖樣的波形設計 136
4.5.2 給定雷達參考波形的恒包絡波形設計 139
4.6 本章小結 141
第 5 章 雷達通信一體化在車聯網中的應用 142
5.1 系統模型 143
5.1.1 基本框架 144
5.1.2 車輛狀態轉移模型 146
5.1.3 信號模型 149
5.2 波束的預測、跟蹤與關聯 153
5.2.1 基于擴展卡爾曼濾波的波束預測與跟蹤 153
5.2.2 波束關聯問題 155
5.3 基于通信感知一體化的多波束功率分配 156
5.3.1 注水功率分配法 157
5.3.2 參數估計的后驗 CRLB 157
5.3.3 功率分配問題的建模與分析 159
5.4 數值仿真結果 163
5.4.1 單車跟蹤性能 163
5.4.2 雷達通信一體化方案與基于上行反饋的純通信方案的性能對比 165
5.4.3 多車跟蹤性能 167
5.5 本章小結 171
第 6 章 總結與展望 172
6.1 本書總結 172
6.2 雷達通信一體化技術展望 173
參考文獻 175
雷達通信的頻譜共享及一體化 關鍵技術與應用 作者簡介
劉凡博士,南方科技大學電子與電氣工程系助理教授、博士生導師。2018年獲北京理工大學博士學位,2018—2020 年在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為通信感知一體化,車聯網與智能交通等。目前擔任《IEEE 通信快報》編委、《IEEE通信領域選刊》客座編委,以及IEEE通信學會通信感知一體化新興技術倡議委員會首 屆學術主席。入選2018年歐盟“瑪麗.居里”學 者,博士論文入選2019年度中國電子學會優 秀博士學位論文。周建明博士,1976年出生于浙江省江山市,2004年獲北京理工大學電磁場與微波技術專業工學博士學位并留校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為微波、毫米波電路與系統、數據鏈、相控陣通信和雷達一體化。發表論文10多篇。獲得國防科技進步二等獎、三等獎各1項。安建平北京理工大學特聘教授、網絡空間安 全學院院長,中國電子學會會士,中國通信學會會士、常務理事,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 一層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研究領域聚焦空間通信、空天信息網絡與安 全。作為第 一完成人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和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各1項、中國通信學會科學技術一等獎1項。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煙與鏡
- >
巴金-再思錄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史學評論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