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漢魏六朝書信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2704432
- 條形碼:9787522704432 ; 978-7-5227-0443-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漢魏六朝書信研究 內容簡介
《漢魏六朝書信研究》以漢魏六朝時期的私人交往書信為考察對象,勾勒這一時期書信發展演變的歷史軌跡,總結每個階段書信的特點,探討其發展演變的深層原因,并在此基礎上客觀評價每個階段書信的成就與不足,揭示漢魏六朝書信在文學發展史上的影響和意義。
漢魏六朝書信研究 目錄
序二
緒論
**章 書信文獻學與文體學發微
**節 書信的實用形制與文本形制
第二節 書信的文體學考察
第二章 漢魏六朝書信概況及其繁盛原因
**節 書信的起源與先秦書信
第二節 漢魏六朝書信的存世狀況
第三節 漢魏六朝書信繁盛的原因
第四節 漢魏六朝書信發展的四個階段
第三章 漢代:書信的初步發展
**節 漢代書信發展概況
第二節 因勢而變的漢代軍政書信
第三節 “杼軸乎尺素,抑揚乎寸心”——司馬遷等人的書信
第四節 著意萬重的家書
第五節 建安文學的先聲——孔融書信
第四章 三國:書信的因革與創新
**節 建安書信的歷史貢獻
第二節 三曹與建安諸子之書信
第三節 正始書信概況及文化背景
第四節 “秀絕時表”的應璩書信
第五節 “開模以范俗”的阮籍、嵇康書信
第五章 兩晉:書信的多元發展
**節 西晉書信發展的文化背景及歷程
第二節 陸氏兄弟與書信的論文傳統
第三節 《月儀帖》:書信與禮儀、書法的結合
第四節 東晉政治文化背景與書信的演變
第五節 王羲之書信的歷史意義
第六章 南朝:書信的繁榮期
**節 南朝書信概況及社會文化背景
第二節 南朝書信由散人駢的演變歷程
第三節 《文選》與《文心雕龍》的書信文體觀念
第四節 南朝書信中的自然:從賦法山水到詩意山水的轉變
第五節 南朝書信論學傳統的形成
結束語
參考文獻
后記
漢魏六朝書信研究 節選
《漢魏六朝書信研究》: 3.禮儀性 作為應用文的一種,書信必然要講求格式。書信作為私人交往中運用*為頻繁和廣泛的載體,古人對其禮儀要求實際上是煩瑣而細致人微的。 書信在一開始就不是一種隨意的交往方式。書信的用語、用字,實際上都是書信禮儀性要求的一種體現,早期書信將日常的交往禮儀變化融入書信的用語中,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秦漢立儀”之后,書信的基本形制得到了確立,這一過程實際上也是書信禮儀逐漸形成的過程。 當然,書信禮儀的要求開始并不是特別嚴格,或者可以說并非一種硬性的規定,只是出于日常交往中的習俗,尤其是朋友間的交往。然而書信并非完全是身份平等的人的交往,“秦漢立儀”時不僅將奏章議表與書信進行了分割,也對書信中奏記和書箋做出了不同的要求,這一點劉勰《文心雕龍·書記》篇總結得*為清楚:“原箋記之為式,既上窺乎表,亦下睨乎書,使敬而不懾,簡而無傲,清美以惠其才,彪蔚以文其響,蓋箋記之分也。”西晉時留存下來的《月儀帖》表明,朋友之間的交往也有著固定的禮儀規定,且在彰顯才情的作用下,書信的禮儀性也愈加雅致。南朝時,瑯琊王氏的書儀成為大家寫信時必須遵守的禮儀,禮制的要求成為書信的硬性要求,并且在上層社會普遍流傳開來。無論是婚喪嫁娶,書信中的禮儀都成為關注的焦點,也是家族地位和身份的一種象征。書信中的禮儀被極度強化,有時甚至高過書信本身的內容,復書中上紙所寫的內容雖是冠冕堂皇的客套話,卻能從側面反映出書信禮儀的被重視程度。唐宋時期,魏晉南朝的書信禮儀被繼承,并隨著時代的變化而不斷變革。敦煌書儀中的對于不同狀況下書信格式、用語、用典等的詳細分類和記錄,充分說明書信交往過程中禮儀是被高度重視的,書儀也成為寫信不可或缺的工具。書信的禮儀要求,在歷史的發展中,不斷地下移至民間,成為普遍采用的一種形式,很多書信用語一直延續至今天。 在書信禮儀的規定下,無論是用語、用字還是用紙、封緘,都有著嚴格的規定,可謂影響深遠。與書對象的不同會帶來禮儀上的差異,如家書往往是家庭成員間的書信,一般較為隨意,而與他人通信時,往往要特別重視措辭,同樣是陸云的書信,他的《與戴季甫書》《與楊彥明書》同《與平原兄書》相比,風格迥然不同。與書對象不同所帶來的禮儀上的差異,這是很好理解的。需要注意的是,因為禮儀性的需要,與書中如果特別講究措辭,復信者在復信用語上也同樣會斟酌,這應當是書信禮儀作用下的一種交互現象。交互現象的出現,實際上加強了書信的文學性。如果與書的文學性很強、用語典雅、文辭優美,那么,復信時的寫作往往也有文學性逐漸加強的趨勢,這種交互性也引導書信在文學性不斷加強的過程中,出現“滾雪球”效應,曹魏、齊梁時期文學水平頗高的書信集中出現,與此不無關系。 4.審美性 較之于實用性、私密性與禮儀性,書信的審美性是其能立足于散文之林的*主要因素。審美性,歷來是文學理論研究中的難點,何為“美”也早成為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爭論性話題,然而這不是本書所要討論的問題,筆者只從真、自由和書法藝術之美三個維度來探討書信的審美性。 以實用為目的的書信,實用性如何演變出審美性,集實用與審美為一體?趙樹功在《中國尺牘文學史》中談到尺牘由實用性轉化為審美性時,認為情感的郁結、歷史的距離感和淡然之趣等因素造成了實用與審美的轉化。趙先生的觀點,與筆者的觀點基本相同。本書伊始,筆者在探討書信何以能作為文學作品出現時,從情感和距離(包括空間距離和時間距離)兩方面進行過論述,這自然是書信從實用到審美不可或缺的因素。 情感之于書信,實有靈魂主宰作用,其首要的要求是“真”。《莊子·漁父》說:“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故強哭者雖悲不哀,強怒者雖嚴不威,強親者雖笑不和。 ……
漢魏六朝書信研究 作者簡介
劉銀清,山東新泰人,文學博士、博士后,山東師范大學文學院教師、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先唐文學與文化。整理出版古籍文獻《先唐雜傳地記輯校——雜傳輯校乙編》,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1項,發表學術論文多篇。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巴金-再思錄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推拿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