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流行病的生與死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4204256
- 條形碼:9787574204256 ; 978-7-5742-0425-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流行病的生與死 本書特色
★一本吸引張文宏作序推薦的專業科普書。《巴斯德傳》作者、法國免疫學家帕特里斯·德布雷教授國內*新力作! ★回顧人類與流行病數千年慘痛交鋒史。歐洲黑死病,竟然讓當時的基督教走下神壇?梅毒是怎樣從美洲傳遍了全世界?世界上被隔離時間*長的人是誰?了解傳染病的基本知識,建立科學防疫的認知。 ★重塑對致病微生物與人類關系的認識。流感、鼠疫、霍亂、艾滋病、埃博拉、SARS……人類用血淚代價挺過一次次疫情,歷史和現實不斷向人類證明:人類將永遠與致病微生物博弈共存。人類該如何處理與傳染病的關系、如何從歷史中汲取智慧,與傳染病長期和平共存? ★用詩意的語言講述事關生死的大事。用詩意的手法描繪復雜又晦澀難懂的醫學專業知識,以故事的方式講述公共衛生及傳染病學的專業知識,成就了一本開口極大、受眾極廣的專業科普書。 ★了解過去,面向未來。堅定信念,撫慰人心。雖然傳染性疾病層出不窮變化多端,人類并非只能坐以待斃。增進對傳染性疾病的了解,不歧視、不恐慌,抱持希望、積極預防,這就是每個人可以為傳染病防治做的貢獻。
流行病的生與死 內容簡介
從自新石器時代就糾纏人類的肺結核,到昔日堪比核戰的黑死病,從不斷“升級突變”的新冠肺炎,到天花的“近親”猴痘……無論你是否承認,傳染性疾病的流行已成為人類歷史的一部分。 本書作者回顧了鼠疫、肺結核、埃博拉、艾滋病、SARS等人類歷史上發生過的重大傳染病暴發事件,介紹了它們的萌生、發展、消亡以及帶給人類的歷史影響,展現了人類面對疾病從歷史上的蒙昧無知到近代以來的科學防疫的轉變。人類曾以為依靠接種疫苗和使用抗生素可以消滅傳染病,但一次次的新發疫情不斷向人類證明:傳染病將永遠與人類共存。
流行病的生與死 目錄
序 / 1
前言 / 1
**章 新發流行病的發生
眼不見卻為實的微生物 / 8
炭疽、母雞和蚯蚓 / 14
從吃草死到叮咬死 / 23
稀里糊涂淪為美帝幫兇的庫蚊 / 32
病原體的諸類媒介 / 35
夾在達爾文與拉馬克之間的微生物基因組可塑性 / 40
從新疾病到新發現的疾病 / 47
新發傳染病的突然襲擊 / 55
艾滋病的起源問題 / 61
新發傳染病究竟是什么 / 65
第二章 寄生與被寄生
從寄生生物的源起到生命的起源/ 72
寄生之道 / 78
寄生的,被寄生的,以及寄生在寄生蟲身上的 / 81
紅桃皇后在奔跑 / 89
馴服病原體 / 94
人類的步伐 / 97
新石器時代:是革命還是災難? / 103
麻風病與結核病 / 107
隨人類祖先一起進化的瘧疾 / 112
免疫:實踐先于理論 / 114
免疫學之母——吞噬作用 / 117
從指導到選擇 / 125
第三章 鼠疫與瘟疫
一波又一波的鼠疫 / 135
人蚤與鼠蚤 / 142
無處不在的污垢 / 152
新發與異變 / 158
一種疾病,百種名字 / 163
復活節島上肆虐的妖魔 / 171
馬克薩斯群島的不幸 / 178
從馬克薩斯蔓延到大洋洲 / 183
歐洲昏睡癥 / 188
第四章 生物權力與生物知識
麻風病人的社會性死亡 / 195
隔離檢疫與地區封鎖 / 199
是病菌,還是邪氣? / 203
斑疹傷寒和種族滅絕 / 209
協同合作管控傳染病? / 212
第五章 萌發與衰退
埃博拉出血熱之謎 / 219
馬爾堡病毒去哪兒了? / 225
橫行一時的尼帕病毒腦炎 / 226
SARS:21世紀**次大恐慌 / 230
基孔肯雅病:從新發到再發 / 233
漢坦病毒:一個大家族 / 241
潘帕斯草原上的老鼠、小麥和聯合收割機 / 245
第六章 科學的覺悟
奔向傳染病 / 251
生物恐怖主義和細菌戰 / 259
畫一個病毒獵人給我吧 / 267
外交與衛生,誰為誰服務? / 277
鼠疫和人偶 / 282
結語 / 288
致謝 / 291
參考文獻 / 293
流行病的生與死 節選
從傳染病歷史中看到未來 張文宏 這是一部關于公共衛生的專業書,也是一本關于傳染病的科普書,更是一部人類抗擊傳染病的醫學史。從非典到埃博拉出血熱,從艾滋病到禽流感,甚至到歷史既有、近期又現的猴痘病毒,我們都能在這部著作中看到它們的過去、現在,甚至未來。從2020年開始肆虐全球、持續至今的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現,更顯示出對傳染病的認識的重要性。 作者帕特里斯·德布雷,法國巴黎索邦大學免疫學教授;讓-保羅·岡薩雷斯,法國國家發展研究所主任,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將人類與各種病原體碰撞與糾纏的歷史用客觀而積極的方式呈現在讀者面前。閱讀這本書,可以了解流行病歷史,加深對微生物的認知,更重要的是讓我們獲得戰勝傳染病的希望。 本書從微生物的發現講起,講述了兩百多年前傳染病學的先驅巴斯德如何用科學實驗戰勝了存在了上千年的“疾病自然發生學說”,自此展開了人類與微生物持續共存又持續對抗的新篇章。書中不僅有對一些古老的傳染病,如鼠疫、麻風病、結核病等疾病的萌發、出現、傳播、發展、衰退直至消亡的相關介紹,也有對近年來的新發傳染病,如艾滋病、非典型病原體肺炎等疾病從發現到形成大流行的說明以及相關研究進展的介紹。在書的*后一章則著重提出了科學覺悟的重要性。科學的力量可以使人類走向輝煌,也同樣可能產生負面效應,所以如何正確地應用科學力量也至關重要。除此之外,書中還對疾病的公共衛生預防與監測,及社會各方的協同合作給出了系統而客觀的建議,這對啟發今天的我們如何走出新冠疫情也具有重大的意義。 就像書中說的那樣:“深入地了解過去發生的傳染病的歷史,才能使我們變得更加謙遜。”人類生存于這個生物多樣性的世界,注定要和地球上的各種微生物生死糾纏在一起。所以一旦某種疾病的大流行形成,就不必幻想傳染病會憑空消失,也無須過分擔心傳染病會將人類逼入絕境。終能從困境中走出來,是人類在抗疫史中展現的常態。傳染病的萌生、發展和消退有其生命邏輯和自然規律。人類所要做的,是憑借我們的智慧,依靠科學研究,去理解這一邏輯和規律、摸清微生物的脾性,對傳染病的發生和發展加以監測,積極地展開公共衛生預防及臨床治療。 書中還談到衛生政策理論的觀點,這些觀點具有明顯的西方公共政策特征,讀者未免會有一些不熟悉,但是了解這些觀點,對于我們系統性了解全球情況不無裨益。例如,書中寫道,“對傳染病的科學管控是以一種非民主的程序為基礎的。這樣一門新興理論的目的是要更好地認識和了解大自然,而大自然并不是建立在投票的基礎之上的”。書中也說到了對于公共衛生事件發生期間信息發布的意見,以及“采取哪些預防措施以及如何向公眾解釋疫情發展”等做決策時存在的實際問題,等等,這些觀點對于我們了解全球的公共衛生政策是有很大幫助的。特別讓我驚訝的是,書中的一些觀點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今天仍具有很強的參考價值,讓我們得以理解為何全球在抗疫方面的政策、成效會有很強的異質性。而這些理論觀點竟然早在本書出版之前就已出現,也就是近20年之前。這顯示出這本書的巨大學術價值,以及本書作者在公共衛生國際領域的寬廣視野與領先的專業地位。 誠然,微生物以其日益加強的抗藥性、不斷地變異、對環境的適應,以及各種新發、突發型傳染病來提醒我們它的實力,但人類并非只能坐以待斃——全世界成千上萬的科學和醫學工作者用不斷進步的研究與逐步完善的監測系統,正在實現對各種傳染病的圍追堵截。這本書凝結了這些醫學科學家的心愿:讓更多的人增進對傳染性疾病的了解,在正確認識的基礎上,不歧視、不恐慌,抱持希望、積極預防,這就是每個人可以為傳染病防治做的貢獻。在新冠病毒陰云尚未散盡的當下,兩位作者在這部出版于2013年的著作中發出的提醒與呼吁彰顯了學術的前瞻性并充滿了現實意義。 “畫一個未來給我吧。”這是書中結語的**句話,一如本書的前言與內容,作者以一種詩意的語言來描述偉大的人類抗疫史。事實上,這本書*吸引我的地方就在于此。復雜又晦澀難懂的醫學專業知識被用詩意的手法描繪了出來,公共衛生及傳染病學的專業知識被以故事的方式講述出來。于是,這本書便成為一本開口極大、受眾極廣的專業科普書。 有人說,一本書一定要讓人看到希望,一定要讓人受到鼓舞,一定要讓人對未來充滿信心。這便是這本書的意義。 盡情閱讀吧,你會收獲很多! 2022年6月于上海
流行病的生與死 作者簡介
帕特里斯·德布雷(Patrice Debré) 巴黎索邦大學免疫學教授。他曾在巴黎硝石庫慈善醫院擔任科室主任和研究所所長,也曾擔任法國抗擊艾滋病和傳染病大使。他的代表作是一本關于路易·巴斯德的傳記,堪稱經典。 讓–保羅·岡薩雷斯(Jean–Paul Gonzalez) 病毒學專家,法國國家發展研究所主任,元生物(Metabiota)公司(華盛頓特區)新發傳染病及生物安全資深顧問。他曾經擔任加蓬的弗朗斯維爾國際醫學研究中心主任。
- >
經典常談
- >
我與地壇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月亮虎
- >
回憶愛瑪儂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