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哲學的年輪——江蘇省社會科學院哲學與文化研究所60周年紀念文集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5258923
- 條形碼:9787305258923 ; 978-7-305-25892-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哲學的年輪——江蘇省社會科學院哲學與文化研究所60周年紀念文集 內容簡介
本書為江蘇省社會科學院哲學所(后改名哲學與文化研究所)60年來新老學者的代表作匯集。包括曾在本所工作過的著名學者孫叔平、虞友謙、卞敏、陳剛等,以及曾任江蘇省社科院領導蕭焜燾、樊和平、王月清等哲學家的力作。反映了江蘇省社科院半個多世紀來在中國哲學、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倫理、西方哲學和文化哲學等領域所取得的令人矚目的成就;同時折射了江蘇省社會科學界呼應社會發展脈搏、體現時代精神,仰觀俯察、聞道求知的學術追求,以及心系天下、愛黨愛國的強烈情懷。
哲學的年輪——江蘇省社會科學院哲學與文化研究所60周年紀念文集 目錄
關于中國哲學史研究工作的幾點意見
論一般和個別規律
黑格爾邏輯學范疇體系的批判繼承
關于辯證法科學形態的探索
關于萊布尼茲自然哲學的幾個問題
實踐要素及其認識論意義
馬克思主義的生命力在于同革命實踐相結合
美學與科學
兩個文明建設結合點的哲學思考
略論生產力的各種因素
論度和關節點
生產力價值論
論生產力發展的動力系統
論五行之不可廢
《周易·謙卦》與泛謙德傳統
有實無名的鄉村建設
辯證法體系的雛形
實踐與自由
作為道德判斷和評價范疇的“惡”的文化闡釋
高雅民族文化、大眾文化的傳播及其對社會生活方式的影響
系統自組織與自然目的性.
中國社會大眾倫理道德發展的文化共識要素初探
從“天下盡親戚”到“禮新親舊”
思想的現象學
信仰的起源
淺議企業文化建設中的知行問題
禪宗戒律思想初探
東晉初渡江高僧研究
作為人類一種存在方式的虛擬
超出形而上學之外
古典禪:它的問題與方法
從文化記憶到人類記憶共同體:意義生產中的道德固守
試論“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現代意蘊
《論語》“君子不器”涵義探討
論法國新尼采主義生命哲學的理論特征
船山論“情”
道德與幸福同一性的精神哲學形態
“心為太極”說在朱子學中的詮釋
后記
哲學的年輪——江蘇省社會科學院哲學與文化研究所60周年紀念文集 節選
黑格爾描述精神發展一段話,其實有普遍意義:“事實上,精神從來沒有停止不動,它永遠是在前進運動著,但是猶如在母親長期懷胎之后,**次呼吸才把過去僅僅是逐漸增長的那種漸變性打斷——一個質的飛躍——從而生出一個小孩來那樣,成長著的精神也是慢慢靜悄悄地向著它新的形態發展,一塊一塊地拆除了它舊有的世界結構。”(《精神現象學》上卷,第7頁)小孩呱呱墜地,種子破土出芽,小雞脫殼而出,就是這種狀態。這時,事物的內在否定性將矛盾推向頂峰,內部搏動達到高潮;呈現出一片生機活躍的氣象,從而充分實現了自己,旋即又在甫現的新事物中潛在地開始醞釀新的變化。內在的否定性像一根紅線一樣一起一伏地貫穿于事物的兩種狀態之中,導致矛盾的不斷產生與不斷解決,從而構成了真正的辯證進程。 c.不斷否定過程的節奏性。 客觀事物以及反映客觀事物的精神,通過不斷地否定,向前進展,否定的起伏形成不斷擴大的波瀾,猶如投石于水,圓圈形的波紋一個套一個、一個大一個地四散漫開,這就是“辯證進程”的全貌。黑格爾稱之為“圓圈”,列寧稱之為“螺旋形上升”,毛澤東稱之為“波浪式前進”。 黑格爾在論述概念范疇的發展時說:“這種具體運動,乃是一系列的發展,并非象一條直線抽象地向著無窮發展,必須認作象一個圓圈那樣,乃是回復到自身的發展。這個圓圈又是許多圓圈所構成;而那整體乃是許多自己回復到自己的發展過程所構成的。”(《哲學史講演錄》第1卷,第31-32頁)黑格爾在論述哲學的發展時也說了類似的話:“哲學的每一部分都是一哲學的全體,一個自身完整的圓圈。但哲學的理念在每一部分里只表達出一特殊的性質或成分。每一單獨的圓圈,因它自身亦是整體,就要打破那特殊的情境所給它的限制,而形成一較大的圓圈。這樣,哲學的全體便有如許多圓圈所構成的大圓圈。”(《小邏輯》第18-19頁)列寧認為黑格爾將認識的發展比做圓圈,是“一個非常深刻而確切的比喻!”并注解說:“每一種思想=整個人類思想發展的大圓圈(螺旋)上的一個圓圈。”(《哲學筆記》,第271頁)黑格爾所謂的圓圈形的發展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否定之否定”。其實,不但概念范疇以及哲學的發展如此,世界萬事萬物莫不如此。恩格斯指出:“它是一個極其普遍的,因而極其廣泛地起作用的,重要的自然、歷史和思維的發展規律”,還說:“否定的否定這個規律在自然界和歷史中起著作用,而在它被認識以前,它也在我們頭腦中不自覺地起著作用;這個規律只是被黑格爾**次明確地表述出來而已。”(《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154、155頁)恩格斯對這個規律從自然、歷史到思維作了詳盡的分析與實例的證明。現在試圖對這個規律的理論內容作一些探討。 黑格爾雖然**次明確地表述了“否定之否定”,但卻充滿了神秘的、唯心主義的色彩。馬克思指出了黑格爾辯證法的積極因素,他說,否定亦即“揚棄起了一種獨特作用,在這里否定與保持即肯定便結合起來了”,從而形成“使外在化回復到自身的客觀運動”(參見《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72、174頁)。但這種通過揚棄(否定)回復到自身的客觀運動,并不是客觀對象的運動,而是與人們思維主體無關的概念的客觀運動。馬克思指出:在黑格爾那里存在著彼此完全顛倒的關系,黑格爾的通過揚棄外在化而達到的“主客同一體”(Subjekt-Objekt)或“統攝客體的主體性”是神秘的,也就是說,黑格爾的“否定之否定”過程是一個“抽象—具體—抽象”的過程。所謂使外在化回復到自身,乃是使外化的自然回復到神、絕對精神、自己知道自己和自己確證自己的理念,這是黑格爾辯證法的神秘的、唯心主義的糟粕。 然而,黑格爾的關于通過否定而回復到自身的思想卻是十分卓越的。他認定:他的那個主客同一體乃是:“一個純粹的,不息的內在的圓圈。”(同上,第28頁)這個圓圈“看來是一個返回于自身的圓圈,它的末端通過中介轉回到它的開端或單純的根據。進而言之,這個圓圈是諸圓圈的圓圈;……于返回開端的同時,又是新成分的開端。”(《邏輯學》第2卷,英譯本第484頁) 黑格爾的整個哲學思維體系就正是這樣一個圓圈套一個圓圈,一個圓圈大似一個圓圈地向前發展的。馬克思概括黑格爾體系不斷進行否定之否定的過程如下:“揚棄了的質就等于量,揚棄了的量等于尺度,揚棄了的尺度等于本質,揚棄了的本質等于現象,揚棄了的現象等于現實性,揚棄了的現實性等于概念,揚棄了的概念等于客觀性,揚棄了的客觀性等于絕對理念,揚棄了的絕對理念等于自然,揚棄了的自然等于主觀精神,揚棄了的主觀精神等于倫理的客觀精神,揚棄了的倫理的客觀精神等于藝術,揚棄了的藝術等于宗教,揚棄了的宗教等于絕對知識。”(參見《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73頁)
哲學的年輪——江蘇省社會科學院哲學與文化研究所60周年紀念文集 作者簡介
主編胡發貴,江蘇省社會科學院哲學與文化研究所所長,研究員。承擔國家、省社科基金課題多項,出版專著20種,發表學術論文近百篇。其中,著作《儒家文化與愛國傳統》,獲江蘇省人民政府頒發的第六屆哲學優秀社會科學成果二等獎。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推拿
- >
巴金-再思錄
- >
姑媽的寶刀
- >
唐代進士錄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