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
>
法醫追兇:偵破罪案的214個冷知識
互聯網金融犯罪研究/金融刑法專題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8178281
- 條形碼:9787208178281 ; 978-7-208-17828-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互聯網金融犯罪研究/金融刑法專題研究 內容簡介
互聯網金融,是金融機構與企業利用互聯網和信息通信技術實現資金融通、支付、投資和信息中介服務的新型業務模式。隨著我國互聯網金融的迅猛發展,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和法律風險等日益突出,嚴重的更是演變為金融犯罪。互聯網金融犯罪呈現多樣性、復雜性、隱蔽性、智能性、涉眾性等特點,由此引發不穩定風險顯著增多,給社會帶來影響。本書以互聯網金融犯罪為研究對象,分為五章。**章論述我國互聯網金融犯罪的立法現狀、問題與完善;第二章研究互聯網金融刑法的理念;第三章研究互聯網金融平臺的刑法問題;第四章研究互聯網時代信用卡犯罪的刑法問題;第五章研究互聯網證券、期貨犯罪的刑法問題。
互聯網金融犯罪研究/金融刑法專題研究 目錄
總序 _ 1
**章互聯網金融犯罪的立法現狀、問題與完善 _ 1
**節.互聯網金融犯罪的立法趨向 _ 1
一、《刑法修正案(十一)》對互聯網金融犯罪仍秉持重刑化刑事立法趨向 _ 2
二、《刑法修正案(十一)》對互聯網金融犯罪修正內容明確關注焦點突出 _ 7
第二節.互聯網金融犯罪的定罪量刑標準 _ 12
一、互聯網金融犯罪*新刑事立法中法定刑的調整 _ 12
二、互聯網金融犯罪*新刑事立法中的罰金刑無限額化 _ 21
三、互聯網金融犯罪*新刑事立法提高個罪入罪門檻 _ 25
第三節.互聯網金融犯罪立法存在的問題與完善 _ 29
一、忽視互聯網科技帶來的新型金融刑事風險 _ 29
二、缺乏對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從業人員進行刑法規制的內容 _ 32
三、須對互聯網金融刑法保護的立法進一步完善 _ 35
第二章互聯網金融刑法的理念研究 _ 44
**節.互聯網金融刑法的政策定位 _ 44
一、互聯網金融市場信息安全保障 _ 45
二、互聯網金融市場風險控制 _ 51
第二節.互聯網金融刑法規制的必要性及其限度 _ 57
一、刑法規制的必要性:互聯網進入存在較大刑事風險 _ 58
二、刑法規制的限度性:不應阻滯互聯網金融創新 _ 67
第三節.互聯網金融刑法規制的路徑 _ 76
一、刑法規制路徑:互聯網金融的刑事立法限縮與司法謹慎 _ 77
二、互聯網金融刑法規制路徑的具體展開 _ 88
三、互聯網金融市場刑法保護的司法完善:投資權益與融資效率的價值平衡 _ 94
第三章互聯網金融平臺的刑法問題研究 _ 102
**節.互聯網金融平臺的刑事風險及責任邊界 _ 102
一、國內互聯網金融平臺的類型考察 _ 103
二、互聯網金融平臺的刑事風險樣態 _ 109
三、互聯網金融平臺可能涉及刑事責任的邊界 _ 116
第二節.互聯網金融平臺法律規制中的刑民分界 _ 130
一、P2P 網貸平臺的法律屬性與可能涉及的犯罪類型 _ 131
二、P2P 網貸平臺業務行為中可能涉及的刑民分界問題 _ 134
三、處理涉P2P 網貸平臺刑民爭議案件應堅持的理念與原則 _ 144
第三節.P2P網絡集資行為刑法規制評析 _ 149
一、P2P 網絡集資刑法介入的必要性 _ 150
二、P2P 網絡集資行為刑法規制的范圍 _ 153
三、P2P 網絡集資行為犯罪的認定 _ 159
第四章互聯網時代信用卡犯罪的刑法問題研究 _ 168
**節.互聯網時代涉信用卡犯罪的對象新解 _ 168
一、涉信用卡犯罪中“信用卡”含義的重新審視 _ 170
二、涉信用卡犯罪中“信用卡信息”的含義厘清 _ 180
三、涉信用卡犯罪對象表現形式的拓展 _ 189
第二節.互聯網時代“冒用信用卡行為”的新理解 _ 195
一、“冒用”的對象是具有特定關系的金融賬戶 _ 195
二、冒用行為的種類更趨多樣化 _ 196
三、冒用信用卡取財的重要特征是“機器人被騙”_ 198
第三節.涉第三方支付侵財行為的刑法定性 _ 205
一、第三方支付方式與傳統信用卡支付方式的關系廓清 _ 205
二、涉第三方支付侵財行為應當屬于詐騙類犯罪 _ 211
三、涉第三方支付侵財行為屬于信用卡詐騙 _ 213
第五章互聯網證券、期貨犯罪的刑法問題研究 _ 217
**節.互聯網時代證券、期貨犯罪的類型 _ 217
一、信息欺詐型證券、期貨犯罪 _ 218
二、信息操縱型證券、期貨犯罪 _ 220
三、信息濫用型證券、期貨犯罪 _ 222
第二節.互聯網時代證券、期貨犯罪的應對 _ 225
一、互聯網時代證券、期貨市場刑法保護的原則 _ 226
二、互聯網時代證券、期貨犯罪刑法規制的核心措施 _ 231
三、互聯網金融時代證券、期貨市場司法保護規則 _ 238
第三節.涉人工智能證券、期貨犯罪的刑事風險及應對 _ 244
一、人工智能時代證券、期貨市場的刑事風險分析 _ 245
二、人工智能時代證券、期貨市場刑事風險應對理念與防范進路 _ 258
互聯網金融犯罪研究/金融刑法專題研究 作者簡介
劉憲權,華東政法大學刑法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經天學者講席教授,荷蘭伊拉斯謨大學法學博士。現任華東政法大學刑事法學研究院院長,上海市刑法學研究會會長,兼任上海市委、市紀委監察委、市委政法委、市教衛工作黨委等法律顧問,上海市一流學科刑法學學科帶頭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19年10月獲“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紀念章。 長期從事刑法學研究工作,重點研究人工智能刑法規制、經濟犯罪、金融犯罪、涉信息網絡犯罪、職務犯罪、數據犯罪、元宇宙空間犯罪、侵犯個人信息犯罪等領域。獨著和參著學術著作80余部,科研成果曾分別獲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全國法學教材與科研成果獎,以及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上海市優秀教材一等獎、上海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等多項獎項。主持2項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3項一般項目和1項中華外譯項目,得到了國內外專家的認可,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在《法學研究》《中國法學》《中外法學》《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權威期刊、報紙發表論文800余篇。 入選首批“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即國家‘萬人計劃’)”,曾獲“全國勞模”“全國杰出專業技術人才”“上海市教育功臣”(文科教學領域唯一)、“國*級教學名師”“全國優秀教師”“中國杰出人文社會科學家”“上海市領軍人才”“上海市勞模年度人物”“寶鋼教育基金全國優秀教師”“上海市教書育人楷模”等多項榮譽稱號。連續13年榮獲中國法學創新網“高產作者”稱號,連續20年被華東政法大學全校學生投票評為“我心目中的最佳教師”,并因此獲全校唯一的“最佳教師終身成就獎”。因教學、科研事跡特別突出,分別在2019年與2020年被授予華東政法大學“杰出教學貢獻獎”與“杰出科研貢獻獎”。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山海經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我與地壇
- >
莉莉和章魚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