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清前期地方財政虧空治理研究:以江蘇為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2038354
- 條形碼:9787552038354 ; 978-7-5520-3835-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清前期地方財政虧空治理研究:以江蘇為例 內容簡介
在傳統中國從明清之交的亂世走向又一個盛世的清代前期,清王朝自中央到地方都頻頻出現財政虧空。國家財政的支柱地區——江蘇,甚至成為虧空*多的省份。虧空就如附骨之疽,虧空治理也只是“醫得眼前瘡”,又或是“按下葫蘆起了瓢”,這不禁讓人深思,一個統治時間長達二百多年的王朝,是無法治理虧空,還是無力治理虧空,抑或無心治理虧空?本書研究了該問題的現象、原因,當時處理的措施及帶來的社會影響,并嘗試探討傳統時期的國家治理問題。 本書是“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清代財政轉型與國家財政治理能力研究》(15ZDB037)子課題——清代前期的傳統財政沿襲、變遷與改革創新”成果。
清前期地方財政虧空治理研究:以江蘇為例 目錄
**章 引 言
**節 江蘇:清朝地方虧空治理的一個縮影
第二節 何謂 “虧空”:概念與時空的厘定
第三節 繞不開的 “虧空”:學術史的回顧
第四節 擬解決問題與本書框架
第二章 紙面規矩:職官、制度與收支
**節 職官體系:地方上的 “財政官”
第二節 有章可循:地方財政管理制度
第三節 州縣的名義賬本:江蘇財政收支面貌
本節補錄:江蘇州縣財政收支實態
第三章 名與實:關于江蘇應征、實征及實得賦稅規模的估計
**節 幾組概念的界定和問題的提出
第二節 賦稅額的各類估計:以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至雍正四年 (1726年)的數據為例
第三節 清代康熙至道光時期江蘇應征賦稅的變化
第四節 康熙至道光時期實征賦稅與賦稅完納率的變化趨勢及其原因探析
第四章 打地鼠:順康時期江蘇虧空治理
**節 新朝的舊疾:虧空由來已久
第二節 江南奏銷案:康熙朝早期的虧空治理
第三節 康熙的難題:無纖毫余剩、私征之實與加派之名
第五章 治道務實:雍正時期江蘇虧空治理
**節 失敗的 “試水”:雍正朝初期的江蘇虧空治理
第二節 拿掉地方的 “擋箭牌”:制度改革
第三節 歸咎胥吏:江蘇虧空治理中的 “公約數”
第六章 皇帝的新裝:乾隆時期江蘇虧空治理
**節 老調重彈:乾隆年間的制度調整
第二節 役侵與民欠:乾隆朝的兩次虧空清查
第三節 面子與里子:尹壯圖案與乾隆朝治理虧空成效
第七章 故態復萌:嘉道時期虧空治理
**節 世間安得兩全法:嘉慶初期的秘密清查
第二節 疲玩尤甚:嘉道時期的江蘇虧空治理
余論 無可無不可的虧空治理
參考文獻
后記
清前期地方財政虧空治理研究:以江蘇為例 作者簡介
龔浩,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經濟學博士。中央財經大學財政學專業博士畢業,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理論經濟學博士后。研究方向:財政史與財政理論。在《改革》《財政研究》《中國農史》《求是學刊》《中央財經大學學報》《現代財經》《上海經濟研究》等核心期刊發表論文十余篇,參加多項國家社科基金重大課題、省部級課題。獲得中央財經大學博士研究生優秀學位論文、中國經濟思想史學會論文二等獎。
- >
史學評論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自卑與超越
- >
姑媽的寶刀
- >
二體千字文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煙與鏡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