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驚鴻照影:回望悠遠歷史里的十七個瞬間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1756248
- 條形碼:9787531756248 ; 978-7-5317-5624-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驚鴻照影:回望悠遠歷史里的十七個瞬間 本書特色
何謂“籍柯”?何謂“木牛流馬”?“田齊紀年”謂何? 學識與風雅,當伴著時光流淌,延綿積累。 作者堅持了自身專業背景優勢,側重于歷史考古文獻的考據科普,將歷史考據和劇情人物 結合,細節感歷史感代入感都 到位。
驚鴻照影:回望悠遠歷史里的十七個瞬間 內容簡介
何謂“籍柯”?何謂“木牛流馬”?“田齊紀年”謂何?學識與風雅,當伴著時光流淌延綿積累。
驚鴻照影:回望悠遠歷史里的十七個瞬間 目錄
第二篇 共叔段完聚京城 潁考叔計隧黃泉
第三篇 武公代翼稱諸侯 詭諸假道滅虢國
第四篇 楚成王盂會失信 宋襄公泓水守義
第五篇 夫差得勝卻縱越 勾踐嘗膽終滅吳
第六篇 公孫奇計對鄒忌 孫臏圍魏破龐涓
第七篇 雞鳴狗盜全性命 狡兔三窟絕宗嗣
第八篇 始皇巡游喪沙丘 李斯改詔埋禍根
第九篇 張良運籌定漢計 陳平欺世縱反間
第十篇 朱鮪讒言謀劉績 劉秀移書除李軼
第十一篇 鄧后稱制安漢室 虞詡增灶破羌虜
第十二篇 子午谷妙論成空 五丈原苦戰身死
第十三篇 前秦主恣意伐晉 慕容垂隱忍復燕
第十四篇 檀道濟唱籌量沙 劉義隆自毀長城
第十五篇 杜子美獻三禮賦 哥舒翰收石堡城
第十六篇 玄宗覓活舍貴妃 張巡決死保睢陽
第十七篇 儂智高孤軍反宋 狄武襄百錢祈神
驚鴻照影:回望悠遠歷史里的十七個瞬間 節選
《驚鴻照影(回望悠遠歷史里的十七個瞬間)》: 審視當時形勢,盡管周師東進孟津有千里之遙,但按史書設定,趁殷軍主力東征夷方,以周師為主體的諸部聯軍疾攻殷都朝歌的態勢是非常明確的,所以這也注定了周師只能以高強度行軍一路向東,冀望搶得有利的交戰時機。 孟津,又稱盟津,其古渡口大致位于今河南省孟津縣東、北邙山下黃河南岸。此一津渡,是武王伐殷的真正起點,亦是兩年前帝辛隱忍不發的紅線終點。再往前跨一步,就等于向世人宣告了周師東進的真實企圖,殷國不可能還置之不理。而帝辛將以怎樣的方式方法來應對,則完全取決于其個人的判斷和選擇。但是實際上,在姬發的內心深處,卻還存有一個其亦不敢觸碰的隱憂,時常游移在他的胸間,恍惚著他的心神。把這一愁緒的癥結揪出來令姬發直面以對的人,是伯夷、叔齊;而幫助其解開這個心結的人,是太公望和周公旦。歷史上伯夷、叔齊“叩馬而諫”的傳說有可能就發生在這里,本地至今亦設有以會盟鎮、扣馬村命名的鎮村兩級行政單位。古扣馬村里還保留有明代鐫刻的“重遷古夷齊祠碑記”的碑刻遺存。 以伯夷、叔齊的思想境界,只能把姬發聚眾伐殷的行為理解為“揚夢以說眾,殺伐以要利”,當然是一種“以亂易暴”的反叛行徑。所以當姬發急欲整軍東進的時候,隱居在首陽山上的伯夷、叔齊突然現身于周師營前,在拉住姬發的馬頭于倉促間進諫的兩句話就直撞姬發的胸腹與心魄。伯夷、叔齊設問諫言,“父死不葬”,就動干戈,算有孝心嗎?以下犯上,“以臣弒君”,稱得上仁義嗎?姬發自然語塞。其左右侍衛見此情形,皆欲刀槍相向,被姜尚攔住了。太公以此二人為義人,趕緊下令將伯夷、叔齊拖走了。 司馬遷寫《伯夷列傳**》篇,其只用很小的篇幅記伯夷、叔齊的行止,而以大量的筆墨用以批駁所謂“天道無親,常與善人”的勸世箴言,據以表明天道常與人事不公的殘酷現實。當然,其文中隱隱閃現的無神論思想是很值得肯定的,只是其借伯夷、叔齊之口指責武王“父死不葬”的言論似乎近于隨意。即便在《周本紀》中,其記西伯昌崩于受命七年,而武王孟津觀兵還是文王受命九年的事,其中間隔應該容得下通常二十五個月的三年守喪期。所以伯夷、叔齊的前一句話是缺少事實依據的。但后一句,則宛如震天驚雷,響徹當空。長久以來,縈繞在姬發心中的疑云就是以諸侯攻天子的名分缺失和對勝道何處的擔憂。所以當姬發聽到這樣的責難,必然當場啞口無言,顏色更變。總結這兩句話,前一句,伯夷、叔齊不見得說過,而后一句,則必定會如此說。 本文無法明確伯夷、叔齊是否真實阻攔過武王東進的車馬,更無法考證其二人“叩馬而諫”的行為是發生在孟津觀兵之際還是牧野決戰的年初。但可以肯定的是,伯夷、叔齊必然促成了呂尚、周公等人為武王伐殷在道義倫理層面所進行的論據收集和體系的建立。從而被姬周集團找尋到了理論上的突破口;直至把帝辛定義成為了“獨夫民賊”、孤家寡人;既刻意忽略了其天子的身份,又可以以有道之師攻無道昏君的凜然正氣逆轉伯夷、叔齊之流的上述評判傾向。 鑒于軍情緊急,姬發與呂尚、姬旦等人為修正君君臣臣的綱常主旨而進行的思想交流可能是在行軍途中完成的。而此種思想因為部分有違于儒家正統,所以自周以后便很少有被世人援引和提及。武王曾請教姜尚,如何做得到不戰而料勝,未卜而先知。姜尚答:“西伯既得眾民之心,以有道圖無道,不戰即可知勝;以賢明伐不肖,則未卜已知兇吉。”姬發以為殷商臣民眾多,不易駕馭利用。但姜尚認為,今殷失其道,仁義在周,雖非我民,亦可馴養,亦可驅使,何慮殷民不附。 ……
驚鴻照影:回望悠遠歷史里的十七個瞬間 作者簡介
沈東興,男,一九七一年生,現定居于上海市閔行區,大學學歷。長期從事社團文案工作,愛好文學、運動、旅游。偏愛閱讀史籍,擅長文言文翻譯工作,積累了大量古代史讀書筆記及讀后感。主張通過培養和提高個人的古文閱讀興趣和理解能力,以增強大眾對文言文的接受程度及愛好,并進一步了解古代中國的燦爛文明。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莉莉和章魚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推拿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姑媽的寶刀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