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中國現當代文學的分期探索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6887748
- 條形碼:9787506887748 ; 978-7-5068-8774-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現當代文學的分期探索 內容簡介
本書著重梳理中國現當代文學的發展與演變情況,主要內容有六章,以時間為線索,分別對五四時期、“左聯”前后、戰爭時期、新中國成立十七年時期、20世紀80年代和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文學創作情況進行了具體分析。本書注重與當時的時代背景相聯系,并選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作家與作品,力圖通過相關的創作實踐來展現中國現當代文學的創作與發展歷程。
中國現當代文學的分期探索 目錄
**章 五四時期(1917-1927年)的文學創作
**節 中國新文學的奠基人魯迅
第二節 白話新詩的創立發展
第三節 現代小說的新探索
第四節 現代散文的新面貌
第五節 現代話劇的萌芽
第二章 “左聯”前后(1927-1937年)的文學創作
**節 現代詩的轉型
第二節 現代小說的多元化發展
第三節 雜文和小品文的發展
第四節 現代戲劇的發展
第三章 戰爭時期(1937-1949年)的文學創作
**節 愛國主義詩歌的創作
第二節 政治領域分割下的小說創作
第三節 報告文學和雜文的創作
第四節 戲劇的襲舊與創新
第四章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十七年時期(1949-1966年)的文學創作
**節 政治抒情詩和生活抒情詩的創作
第二節 百花齊放的小說創作
第三節 抒情散文與報告文學的創作
第四節 戲劇的多元化發展
第五章 20世紀80年代的文學創作
**節 詩歌的多元化呈現
第二節 小說的開放性發展
第三節 散文的新發展和徐遲等人的報告文學
第四節 現代戲劇的復興
第六章 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文學創作
**節 精英寫作與世俗化寫作并立
第二節 派別林立的小說創作
第三節 散文的市場化和雜文的復興
第四節 新現實主義戲劇的興起
參考文獻
中國現當代文學的分期探索 節選
《中國現當代文學的分期探索》: 第四節現代戲劇的發展 在革命文學時期,戲劇的創作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出現了一批具有較高思想性和藝術性的戲劇作品,促進了中國現代戲劇的振興。曹禺、夏衍和洪深等是這一時期具有代表性的劇作家。一、曹禺的戲劇創作在中國現代戲劇史上,曹禺占據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并以自己的創作極大地催動了中國戲劇的發展。 曹禺(1910-1996),原名萬家寶,祖籍湖北潛江,生于天津。曹禺的父親經常邀請志同道合之人來家里吟詩賦詞,這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他對文學的熱情。1922年,他在天津南開中學讀書期間,對文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并閱讀了大量國內外戲劇名家的戲劇作品,這為他日后的戲劇創作積累了豐富的素材。中學畢業后,曹禺先后在南開大學和清華大學讀書,其間專門學習了戲劇。但是,由于經濟方面的原因,他并沒有讀完大學的戲劇課程。之后,他先是在天津河北女子師范學院教書,后到南京國立劇專任教。其間,他也開始了戲劇創作之路,并發表了一些較有影響的劇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曹禺繼續堅持戲劇創作,佳作不斷。1996年12月13日,曹禺去世,享年86歲。 曹禺的戲劇深刻集中地反映了反封建與個性解放的主題,有力地沖擊了封建主義與黑暗社會,1933年,曹禺在清華園寫出了他的**部劇作《雷雨》,并很快引起廣泛注意,宣告了一個杰出的年輕戲劇家的誕生。此后,曹禺又創作了《雷雨》《日出》《原野》等劇作,顯示了其在革命文學時期所形成的獨特戲劇風格和悲劇藝術才華,也標志著我國話劇文學樣式的成熟。 《雷雨》的主題是豐富而深刻的,它以20世紀20年代初期的中國社會為背景,以某煤礦公司董事長周樸園為中心,在一天時間內(從早上開始到午夜)在周公館和魯家兩個地方展開了周魯兩家30年的復雜矛盾糾葛。三十年前,周樸園曾引誘女仆梅媽的女兒侍萍,生了兩個孩子。后來,他為了娶一位“有錢有門第的小姐”,強迫侍萍把大兒子(周萍)留下,把剛生下三天的第二個孩子(即魯大海)帶走,他為了金錢就這樣遺棄了她們母子倆。侍萍被逼得走投無路,冒著大風雪去跳河,但被救起。求死不成的她,為了孩子,又嫁兩次,與后來的丈夫魯貴生了女兒四鳳。不料,魯貴與四鳳無意中又當了周家的仆人,兒子魯大海也當了周家的煤礦工人。于是以周家為中心發生了各種巧合的違反倫常的性愛關系,展開了錯綜復雜的矛盾:繼母蘩漪與周萍私通,同母異父的兄妹周萍與四鳳相愛,周沖也在追求四鳳,而周樸園與魯大海父子又相互為敵,周萍與魯大海兄弟之間也相互仇視,這個悲劇的內幕是侍萍、蘩漪通知她領回四鳳而來到周家才被揭露的結果,周萍自殺,四鳳和周沖觸電身亡,蘩漪發瘋,侍萍離開,這個罪惡的家庭*終歸于毀滅。通過這一悲劇性的故事,劇作家揭露了半殖民地半封建上流社會的罪惡,較為深刻地反映了“五四”前后30年之間中國社會的某些本質方面:封建思想仍然依附在其他階級的剝削者身上繼續施展其窒息人心的職能;覺醒的青年男女的掙扎反抗,他們的個性解放的要求;勞動群眾被吃的悲劇,他們的痛苦,他們身上無形的思想枷鎖;工人階級政治經濟上的反抗等。總之,它以特有的透視力和剖析力,展示了資產階級的罪惡和人們的覺醒與斗爭,從這個家庭的崩潰,揭示出畸形社會的腐朽及其必然滅亡的歷史命運。 在《雷雨》這部戲劇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十分成功的。曹禺善于描寫平凡生活中受壓迫與摧殘、遭壓抑與扭曲的悲劇人物,反映出悲劇豐富深刻的社會意義,并致力于反映人物精神追求方面的深刻痛苦,深入探索悲劇人物的內心世界。周樸園是全劇的中心人物,也是戲劇故事悲劇的直接制造者。他是一個帶有濃厚封建色彩的資本家,又是一個專制的封建家長。他原是封建家庭的公子哥兒,受過正統的封建教育,后到德國留學,接受西方資產階級的教育。因此,他一度有過“自由”“平等”的思想,曾愛上梅媽的女兒侍萍,并與她生了兩個兒子。但在他身上,我們幾乎嗅不到更多的資產階級“文明”氣息,甚至連他的生活習慣都保留著一種遺老的臭味。而且他的發家史,就帶著野蠻的封建盤剝的血腥味。他是家中的絕對權威,他的話就是命令。他冷酷無情地壓制、摧毀家中一切人的個性、尊嚴和自由思想,使公館成為能窒息人的黑暗王國。他“關心”“體貼”妻子,卻脅迫蘩漪喝藥,為的是做個“服從的榜樣”。應該說,他對侍萍是有真情的,只是當妨礙到他自身利益時,就暴露出極端自私、殘忍的本性來了。人性和階級性是如此矛盾地糾結在他的性格之中,反映了他性格的復雜性。這個人物的典型意義,就在于從他身上揭示了中國特定社會環境中資產階級與封建階級的密切聯系,反映出中國幾千年的封建意識仍有著根深蒂固的統治力量。 ……
中國現當代文學的分期探索 作者簡介
康靜,文學碩士,講師,朔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工作。主要論文:《淺談北島詩歌語言中的陌生化》,《溫情關懷與愛的慰藉——》、《從色彩描寫看》。《淺析抗戰戲劇對師范院校學生的文化價值功用》(《現代職業教育》2020年6月);研究課題有山西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規劃課題“教育政策”專項課題,課題名稱《戲劇戲曲通識教育在師范院校的文化價值功用》 (編號ZC-20073)。 吳文靜,女,1979年7月出生,山西平定人,大學本科,講師,陽泉師范高等專科學校中文系副主任,現當代文學專業,陽泉市第十五屆人大代表,常委會組成人員。2016年陽泉市優秀教師,輔導學生參加作文大賽、演講賽獲得一等獎,三等獎,在省級以上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多篇。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莉莉和章魚
- >
回憶愛瑪儂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隨園食單
- >
煙與鏡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