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明清山東運河區域社會生態變遷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2703763
- 條形碼:9787522703763 ; 978-7-5227-0376-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明清山東運河區域社會生態變遷研究 內容簡介
在明清時期,權力高度集中的帝制國家將保漕濟運作為確保大運河暢通的首要政治任務。保漕至上的國策成為影響山東運河區域社會生態變遷的一個關鍵因素。本書研究明清時期(1411-1901)山東運河的開挖、維持以及大運河與區域社會互動博弈關系,具體討論大運河貫通引發的自然環境的連鎖反應,山東運河區域社會經濟發展動力以及內生性社會力量的演變形態等問題。本書全面考量大運河在山東社會發展演變過程中扮演的角色,引證史料豐富,并與學界現有研究積極對話,新見頗多。
明清山東運河區域社會生態變遷研究 目錄
一 研究的區域和時段
二 學術史回顧
三 研究的問題與基本思路
**章 水環境變遷與區域社會
**節 會通河南段水澇及水事糾紛問題研究
一 會通河開通后水文形勢的變化
二 水澇問題的嚴峻性
三 “與漕運大有關系”:**種類型的水利糾紛
四 “疏河者,他邑之利”:第二種類型的水利糾紛
第二節 水環境變遷與城市洪澇
一 洪澇嚴重的運河城市
二 城市洪災探原
三 防洪舉措
小結
第二章 湖泊水柜之設與區域社會
**節 水柜之設
一 北五湖的歷史演變
二 南四湖的歷史演變
第二節 明代湖田開發與政策調適
一 明前期的放任政策
二 明中期的政策搖擺時期
三 晚明時期湖界的再次強化
第三節 清代前中期湖田開發與政策調適
一 清初放開安山湖湖田開墾
二 雍正年間湖田墾殖的輿論收緊與復設水柜
三 乾隆年間湖田墾殖的討論與實踐
四 晚清蘇魯交界微山湖湖田之爭
第四節 明清時期衍圣公的湖田占墾
一 民生:孔府占墾安山湖田的喪失
二 “與漕運大有關系”:清中期獨山、蜀山湖田博弈
三 “祀典”:獲取昭陽湖湖田
四 晚清時期微山湖地區的湖田爭奪
小結
第三章 明清時期山東運河區域的農業發展
**節 農作物種植結構
一 糧食作物
二 經濟作物
三 農產品深加工
第二節 國家的水源壟斷與地方用水的兩難
一 國家的水源壟斷
二 地方水利的遲滯
第三節 運河區域土壤鹽堿化及沙化問題
一 土壤的鹽堿化
二 沙壓地
三 鹽堿地、沙地的治理
小結
第四章 地方精英與地域社會
**節 地方精英的分布及群體特征
一 明清山東士紳精英的時空分布
二 內斂保守的士紳性格
第二節 地方精英與慈善事業
一 國家主導救濟模式的困境:以養濟院的運作為中心
二 官方主導與地方精英的呼應:雍正末年的普濟堂建設
三 乾嘉時期的三座運河城市慈善事業
四 晚清兩極分化
五 運河區域的社會差異
第三節 動蕩時代的地方精英(上)
一 明代后期士紳力量的崛起與地方防務
二 明清鼎革之際的地方勢力
第四節 動蕩時代的地方精英(下)
一 士紳精英初行團練
二 新階段團練武裝的不同命運
三 軍事防御設施:圩寨建設
小結
第五章 明清時期山東運河區域的下層百姓
**節 下層百姓生活時態
一 饑餓的大多數
二 繁重的國家勞役
三 燃料危機
第二節 民風的地域差異
一 崇商抑或務本
二 拜奢抑或尚儉
三 正統抑或邪僻
小結
結論
參考文獻
后記
明清山東運河區域社會生態變遷研究 作者簡介
王玉朋,男,1986年生,山東肥城人。畢業于南京大學,獲歷史學博士學位。現為聊城大學運河學研究院講師。曾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等學術期刊發表論文二十余篇;參與《中國運河志·人物卷》《中國運河志·文獻卷》《京杭運河山東段志》《中國大運河藍皮書》《南京通史·清代卷》等集體項目多項;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國家社科重大項目子課題、山東省社會科學規劃項目等科研項目多項;獲聊城大學“光岳英才”第三層次人才支持計劃;多次獲聊城大學及聊城市人文社科優秀成果獎。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二體千字文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莉莉和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