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兩宋名畫冊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4094637
- 條形碼:9787534094637 ; 978-7-5340-9463-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兩宋名畫冊 本書特色
①60幅經典宋畫小品高清呈現,可以欣賞,可以臨摹。本書所收宋畫題材豐富,包括了山水、花鳥、人物等諸多精品,方便讀者對宋畫鑒賞和學習。 ②鑒定大家為書畫品鑒指示門徑。張珩是我國書畫鑒定的一代宗師,在這60篇鑒定文字中,我們可以通過具體作品來領會其強調的筆墨細讀、時代風格、文獻印證等鑒定方法和思想。 ③圖文結合的形式,是今天讀懂宋畫經典的一把鑰匙。宋畫之經典世人多知,然而好在什么地方,卻難以有真實體會。本書采用圖文結合的形式,圖文相互闡發,使人們能充分領略宋畫之韻。
兩宋名畫冊 內容簡介
20世紀60年代初期,張珩出任文化部書畫鑒定小組組長,他領導小組巡回鑒定書畫近十萬件,發現了一批湮沒已久的書畫珍品。而隨著寓目宋畫小品的增加,他再次積累了大量關于此類體裁的鑒定筆記,編成《兩宋名畫冊》。由內容來看,該可以視作《宋人畫冊》的姊妹篇。在所撰寫的說明文字中,張珩嚴謹地考證所收的作品,或根據筆墨風格,或查閱各家著錄,或征引史書筆記,甚或考證題畫詩詞之格律出入等,來斷定所收宋畫小品之作者、時代,體現了其作為書畫鑒定一代宗師的深厚功底。總而言之,張珩編寫《兩宋名畫冊》,并撰寫這些說明文字,確如《刊登張珩同志遺著說明》中所評價的,“他的《兩宋名畫冊說明》,對宋代六十幅畫作了精審的鑒定。采取了客觀的實事求是的態度,‘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肯定和否定一件畫,不作輕率的判斷。例如對于《金明池爭標圖》是否為張擇端真跡,反復辨證,定為南宋人摹仿,是比較合人信服的”。本次出版,據以《文物》雜志1964年第3期所刊《〈兩宋名畫冊〉說明》一文重新整理,選用更加優質的圖像資源予以配圖。需要說明的是,雖然從《木雁齋書畫鑒賞筆記》看,張珩原來設想這些遴選出來的畫作應當以《宋人畫冊二集》的名目;然而,未知出于何種原因改作《兩宋名畫冊》。此次出版,仍襲其舊名,未作改動。
兩宋名畫冊 作者簡介
張珩(1914—1963),字蔥玉,別署希逸,齋號韞輝齋、木雁齋等,浙江吳興(今湖州)人。張氏為我國現當代有名書法家、書畫鑒定專家,曾任故宮博物院鑒定委員、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顧問、文物出版社副總編輯等職。著有《西村課詩》《怎樣鑒定書畫》及《木雁齋書畫鑒賞筆記》等。張珩以精書善鑒著稱于時,在傳統書畫鑒藏領域極具聲望。其家本吳興望族,頗富資財,祖父張石銘、伯父張乃熊、父張乃驥及舅公龐元濟皆擅書畫喜收藏,所蓄多銘心絕品。張氏得此家學環境之濡染,故幼即遍覽古今劇跡。后又嘗與譚敬、吳湖帆、徐森玉等人相過從,切磋研討,聞見日富,遂稱此中翹楚,“目光直透紙背,偽贗之作無所遁形”(鄭振鐸《韞輝齋藏唐宋以來名畫集序》)。
- >
隨園食單
- >
我與地壇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姑媽的寶刀
- >
唐代進士錄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