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深空測控干涉測量技術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2605713
- 條形碼:9787302605713 ; 978-7-302-60571-3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深空測控干涉測量技術 本書特色
本書作為中國航天科技前沿出版工程·中國航天空間信息技術系列叢書的其中一種,系統總結了近年來國內外在深空測控中對于干涉測量技術的使用,對于相關領域科研人員來說是一本具有參考意義的學術專著。 結合國內外工程實踐和全新科研成果的深空測控技術學術著作。
深空測控干涉測量技術 內容簡介
《深空測控干涉測量技術》一書結合了我國探月工程測控系統實踐和國家863項目的相關**的成果,系統地介紹深空測控中應用的干涉測量技術,既有基礎知識又有**的創新研究成果,重點對DOR、CEI和SBI從機理、工程實踐和技術驗證等方面進行了詳細論述,對我國深空測控系統的干涉測量系統的建設發展和應用具有重要意義。本書可供航天航空領域相關的科研人員參考,對我國從事深空探測任務測控系統頂層設計和相關技術研究的科技人員等具有較強的參考意義。
深空測控干涉測量技術 目錄
第1章緒論
1.1深空探測
1.2深空測控
1.3深空測控通信系統
1.3.1美國NASA深空網
1.3.2ESA深空網
1.3.3中國深空測控通信網
1.3.4俄羅斯深空網
1.3.5日本深空測控設施
1.3.6印度深空測控設施
1.3.7意大利深空測控設施
1.3.8德國深空測控設施
參考文獻
第2章深空測控干涉測量技術概述
2.1深空無線電跟蹤測量技術
2.2深空測控干涉測量技術發展歷程
2.2.1起步階段
2.2.2改進階段
2.2.3發展階段
2.2.4成熟階段
參考文獻
第3章甚長基線干涉測量基礎
3.1甚長基線干涉測量基本概念
3.2甚長基線干涉測量設備組成
3.3實現甚長基線干涉測量基礎技術
3.3.1高穩定度獨立頻率源
3.3.2時間同步
3.3.3記錄系統
3.4VLBI信號處理基礎
3.4.1傅里葉變換
3.4.2相關定理
3.4.3卷積定理
3.4.4采樣定理
3.4.5采樣與量化
3.5VLBI測量的等效信號模型
3.6相關處理過程
3.6.1相關處理原理
3.6.2時延跟蹤
3.6.3條紋停止
3.6.4相位校準信號
3.7帶寬綜合技術
參考文獻
第4章雙差分單向測距(ΔDOR)技術
4.1ΔDOR技術基本原理
4.1.1ΔDOR技術概述
4.1.2測量基本原理
4.2觀測量分析與定義
4.3航天器DOR音信號結構
4.4解模糊方法
4.5信號相關處理模型與算法設計
4.5.1航天器干涉測量信號處理
4.5.2正弦信號閉環和開環跟蹤的基本數學模型
4.5.3弱信號相關處理算法
4.5.4射電源寬帶信號的相關處理
4.6信號檢測門限
4.6.1DOR音檢測門限
4.6.2射電源信號檢測門限
4.7精度分析與誤差預算
4.8ΔDOR測量技術應用
4.8.1歐洲航天局深空站原始數據相關處理結果
4.8.2喀什—佳木斯基線原始數據相關處理結果
4.9ΔDOR的擴展應用
4.9.1利用地球同步導航衛星作為標校源的ΔDOR
4.9.2利用月球及行星信標作為標校源的ΔDOR
參考文獻
第5章連線干涉測量技術
5.1連線干涉測量基本原理
5.2連線干涉測量弧段內相時延數據信息含量
5.3CEI測量誤差分析
5.3.1典型場景描述
5.3.2系統噪聲
5.3.3頻率不穩定性誤差
5.3.4鐘差(站間時間同步精度)
5.3.5參考基準源角位置誤差
5.3.6儀器相位抖動
5.3.7站址誤差
5.3.8地球定向
5.3.9對流層
5.3.10電離層
5.3.11太陽等離子體(深空目標)
5.4頻率源特性對連線干涉測量的影響分析
5.4.1頻率源穩定性基礎
5.4.2頻率源穩定性對連線干涉測量精度的影響
5.4.3結論
5.5CEI測量的應用
5.5.1應用概述
5.5.2CEI用于共位同步衛星相對定位
參考文獻
第6章同波束干涉(SBI)測量技術
6.1SBI測量基本原理
6.1.1SBI測量數據類型
6.1.2SBI測量數據收發/記錄模式
6.1.3SBI測量典型觀測條件
6.2SBI測量解相位整周模糊
6.2.1解相位整周模糊的意義
6.2.2解相位整周模糊方法綜述
6.2.3頻率綜合解相位模糊
6.3SBI測量精度分析模型
6.3.1系統噪聲
6.3.2電離層
6.3.3對流層
6.3.4相位漂移
6.3.5晶振漂移
6.3.6基線誤差
6.3.7地面站測量
6.3.8太陽等離子體
6.4同波束干涉測量技術與其他技術的比較
6.4.1同波束干涉測量技術與傳統測距技術、
ΔDOR技術的比較
6.4.2同波束干涉測量觀測量與其他數據的
聯合定位導航精度比較
6.5SBI測量的應用
參考文獻
第7章深空測控干涉測量技術未來發展
7.1未來深空導航的精度需求
7.2VLBA簡介
7.3相位參考干涉測量基本原理
7.4國外相位參考干涉測量技術研究進展
7.5中國開展相位參考干涉測量技術研究進展
7.5.1硬件基礎
7.5.2軟件基礎
7.5.3“嫦娥三號”相位參考干涉測量試驗結果
參考文獻
附錄A機構間ΔDOR互操作規范
A.1概述
A.2機構間ΔDOR互操作
A.2.1參與機構的角色
A.2.2操作模式的定義
A.2.3交互信息接口
A.3原始數據交換格式
A.3.1概述
A.3.2觀測文件的結構和內容
A.3.3觀測文件實例
A.3.4產品文件的結構和內容
A.3.5文件命名約定
深空測控干涉測量技術 作者簡介
李海濤,北京跟蹤與通信技術研究所 研究員,主要從事深空測控系統的頂層設計與技術研究工作,是我國深空測控系統的主要設計者之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人選。現任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和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測控系統總設計師,先后參與完成了探月工程嫦娥一號、嫦娥二號、嫦娥三號任務的測控系統設計與任務實施,并獲得“嫦娥三號任務突出貢獻者”稱號。主持完成了多項深空測控關鍵技術研究,2011年被評為863“十一五”科技攻關先進個人。先后獲得第十屆中國青年科技獎、第十八屆中國科協求是杰出青年獎(實用工程)、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出版學術專著3部,譯著4部,發表論文40余篇,獲得授權發明專利10項。
- >
姑媽的寶刀
- >
自卑與超越
- >
隨園食單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