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九品官人法研究:科舉前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8068156
- 條形碼:9787108068156 ; 978-7-108-06815-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九品官人法研究:科舉前史 本書特色
《九品官人法研究》實際上是一部魏晉南北朝政治史。宮崎并不滿足于條文規定的制度的法令形態,而是進一步發掘實例,力圖再現制度貫徹的實際形態。 就九品官人法的研究而言,宮崎市定首先提出了“鄉品”的概念,然后,通過收集分散于史籍本傳中的實例,努力找出鄉品與官品之間的對應關系。這種研究*是耗費時間,往往幾句簡單的敘述,掩蓋了背后皓首窮經般的收集、分類、統計等工作。
九品官人法研究:科舉前史 內容簡介
在這部著作中,宮崎市定從制度的層面,十分精彩地講述了魏晉南北朝時代貴族門閥的形成歷程,以及在漢族社會發育成熟的貴族制度如何成功地移植于北方民族統治的北方社會,胡漢合流,出現南北朝的士族門閥政治局面。實際上,這是一部通過“九品中正制度”揭示魏晉南北朝的政治進程與社會形態演變的鴻篇巨制,強有力地支持了內藤湖南的時代劃分理論,當之無愧地成為京都學派的學術里程碑,而宮崎市定本人也成為公認的京都大學東洋史學的新一代領袖。他對于中國史研究的成就超過了東西交流史的建樹,以至于一般人甚至不清楚他同桑原騭藏的師承關系,將他視為內藤湖南的衣缽傳人。
九品官人法研究:科舉前史 目錄
九品官人法研究:科舉前史 節選
2007年,我們翻譯了宮崎市定《九品官人法研究》,翌年由中華書局出版,印行4000冊,很快就銷售一空,可見國內對于魏晉南北朝史研究的熱情甚高。《九品官人法研究》被日本學者譽為代表日本研究中國古代史*高水平之作,馳名學界,一直影響著日本對于中國古代史的研究,是一座繞不過去的里程碑。其中關于中國古代史的不少見解,與中國學者并不相同,但受到中國學者的重視,引起許多學術討論,推進了魏晉南北朝政治史與職官制度史研究的深入。國外的中國研究,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和觀察中國,往往給我們新鮮的啟發,拓展視野,激發思考,頗有裨益。 由于這本譯著在市面上脫銷,舊書市場書價騰貴,甚至報出近十倍的高價。不斷有史學愛好者通過各種途徑詢問本書的再版消息。 我們沒有同意馬上再版,是因為對于此書的翻譯,比較認真和嚴格。例如,作者引用的文獻,我們都使用與之相同的版本進行核對,發現了不少的問題,當時做了一些“譯注”。出版以后,又發現了一些需要訂正之處,所以先壓下來。因為手頭工作太多,沒想到這一拖就是十一年。實在不能再拖下去了,三聯書店聯系我,構想做成一個日本研究中國史的名著譯叢,我非常贊同,著手修訂此譯著重新出版。 此次修訂主要有兩個方面: **,是對于原著引文以及作者的論述再做核對,訂正或者說明之處,皆出“譯注”。 引文錯、漏及斷句,在上世紀老一代學者中并不少見。因為我同他們有很多交往,所以多少了解一些真情。他們原來是書塾教育出來的,詩文史料從小背誦,頗有自信,長大寫作時未必都核對引文,難免出現問題。從訂正中,我們能夠感覺到他們的風格。“譯注”不使用“錯訛”之類的批評,原因在此。因為他們未必真的錯了,而是對于自己的記憶過于自信。對于現在靠翻書才能寫出引文的研究者,未必了解老一代學者,故喜歡痛加貶斥。 《九品官人法研究》包含的信息量很大,線索錯綜復雜,作者難免偶然出現前后抵牾。這些地方出“譯注”,是為了提醒研究者而已,同時也是一種學術責任。當然,這并不是譯者必須做的工作。我們希望通過發現問題,使得這部重要的學術著作能夠更加完善。從本書問世以來,作者及其學生已經做了無數次的訂正,展現出大家對于這份學術成果的愛護。 第二,是對于譯著中的魯魚亥豕做了訂正。 當年譯者翻譯本書時,采用電腦漢語拼音、字詞聯想的輸入法,造成諧音字和詞語刪除不干凈等問題,后來在看清樣的時候,有個別地方遺漏了,沒有發現。例如“都令史”誤作“督令史”;“戶調式”誤作“戶調形式”,雖然這種錯誤很少,卻比較嚴重,這次做了更正。 翻譯不僅是兩種語言的轉換,而且是不同表達方式及思維邏輯的轉換。日本人喜歡長句式,在一個長句子里面包含好幾道意思,翻來覆去。如何用中文表達出來,讓句子簡明易懂,常常讓我們費盡心血,譯文不盡人意。這次再版對此做了修改,力圖讓文字更加順暢。 第三,對譯文增加了必要的說明。例如,日本近代舊教育體制,“高等學校”乃大學預科,或者相當于現今日本大學的教養學部,故設有教授。而在現代日語中,“高等學校”指的是高中,或者專科學校。學習現代日語的讀者會奇怪為什么沒有將“高等學校”譯為“高中”。本書作者語言生動活潑,使用了一些當年的土語。對于這些地方,不加解釋容易造成中國讀者的誤會,譯者對此自我反省,這次適當增加了解釋性譯注。 學術本是一件與世無爭的研究,翻譯也是吃力不討好的工作,但它們都十分重要,不可或缺。此次修訂之后,一定還有未能發現的問題、尚可改進之處,我們非常歡迎讀者指出來,不管是批判還是商榷,一概虛心接受,只要能讓譯著更好,所有的付出便有了價值。 宮崎市定和他的學生,處于日本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到國家重建的階段。二戰的失敗,促使日本學術界的深刻反思,特別是對于東亞文化本質的深入探究,去思考日本為什么會走上發動侵略戰爭的道路,以及西方文化強勢控制之下,東方文明是否還有價值,如何重興等根本性問題。反思推動著學術研究,激發起探索的熱情。在這個思想大背景之下,涌現了一批深刻且視野宏大的學術著作,代表著那個時代的思考。而那個時代已經過去了,無風無浪的年代,日本的學術也變得不同往日。 充滿思想和熱情的年代誕生的學術研究成果,我們想繼續將它們翻譯出來,供我國學者借鑒,祈念廣大讀者一如既往,給予支持和幫助,謹此致謝。
九品官人法研究:科舉前史 作者簡介
宮崎市定(1901—1995),日本歷史學家、漢學家,京都學派史學第二代代表人物和集大成者。曾榮獲日本學士院獎和法蘭西學院頒發的儒蓮獎。宮崎市定對中國史的很多領域,包括社會結構、政治體制、經濟形態、權力關系、政府組織等方面均有獨到研究。他一生著作頗豐,代表作有《中國史》《科舉》《九品官人法研究》《亞洲史概說》等。他的生前著述全部結集為《宮崎市定全集》(共25卷)。 韓昇,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副會長。日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明治大學文學部、關西大學等大學教授、研究員。通過生物遺傳學和歷史學的跨學科聯合研究,首次成功找到曹操宗族基因,走出了文理科合作研究中國歷史的新路,多次獲得國際和國內人文社科研究 成果及教學大獎。主要研究領域為漢唐史、東亞歷史與國際關系、佛教史。出版《唐太宗治國風云錄》《隋文帝傳》《日本古代的大陸移民研究》《東亞世界形成史論》《海東集》《盛唐的背影》《蒼茫隋唐路》《良訓傳家》等著作十余部;翻譯了號稱日本漢學研究巔峰之作的《九品官人法研究》,出版譯著十余部;發表學術研究論文一百多篇。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經典常談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史學評論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推拿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