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網小程序
一鍵登錄
更方便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儒家哲學史講演錄(二)——從《春秋》到荀子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206747
- 條形碼:9787100206747 ; 978-7-100-20674-7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儒家哲學史講演錄(二)——從《春秋》到荀子 內容簡介
本書由哲學大家張祥龍教授的講課內容整理而成,此次作為“張祥龍文集”之一出版。作者從現象學的角度講述了先秦時期儒家哲學的發展歷程。區別余以往思想史以人為思想傳承線索的解讀方式,作者選取先秦儒家經典《春秋》《大學》《中庸》《孟子》《荀子》,梳理了儒學思想在先秦時期的傳播脈絡,剖析了儒家思想精髓如何通過典籍繼承與發展。本書的創造性闡釋,有助于讀者更為深刻地理解先秦儒學,感受中國古典哲學的魅力,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思想史意義。
儒家哲學史講演錄(二)——從《春秋》到荀子 目錄
開篇辭
**講 孔子思想的哲理特點和傳承焦慮
**節 孔子哲理思想綜述及其與其他宗教的對比
第二節 孔子之后儒家焦慮的問題:如何“自見于后世”?
第三節 什么是普遍主義和非普遍主義?
第四節 孔子及儒家哲理的獨特性:非普遍主義的情境中生意成真
第二講 《春秋》的深遠寓意
**節 《春秋》*晚出卻*奇特
第二節 《春秋》豈止于一史書
第三節 《春秋》的特異之處(一)
第四節 《春秋》的特異之處(二):《春秋》文本的強烈引發性與“書文/口說”二向性
第五節 口說造就“素王”
第三講 《春秋》的樂感與詩意
**節 《春秋》通禮樂
第二節 《春秋》之“元”中的樂意
第三節 “元”之樂的時間展現
第四節 “時”與“不時”:災異與譏貶
第五節 哀與樂:《春秋》之始終
第四講 曾子之孝與《大學》古本蘊義
**節 曾子感受的孔子
第二節 曾子展示與傳授的身體
第三節 曾子之孝:孝親哲理中的“毋必”本性
第四節 曾子孝道與《春秋》大義
第五節 《大學》中“格物致知”的含義:朱熹擅改《大學》文本之謬
第五講 子思和《中庸》(一)
**節 子思其人及其學說的基本傾向
第二節 子思學派論“身”
第三節 《中庸》之身
第四節 《中庸》與《性自命出》論“性”與“情”
第六講 子思和《中庸》(二):誠與樂
**節 情無偽
第二節 誠于性情
第三節 誠之樂
第四節 樂之誠
……
第七講 孟子:先秦儒家哲理主流的心-性化(一)——限情、盡心與養氣
第八講 孟子:先秦儒家哲理主流的心-性化(二)——性善論
第九講 荀子的心偽性惡論:它的現象學維度和名相分類維度
結語
主要引用文獻
后記
**講 孔子思想的哲理特點和傳承焦慮
**節 孔子哲理思想綜述及其與其他宗教的對比
第二節 孔子之后儒家焦慮的問題:如何“自見于后世”?
第三節 什么是普遍主義和非普遍主義?
第四節 孔子及儒家哲理的獨特性:非普遍主義的情境中生意成真
第二講 《春秋》的深遠寓意
**節 《春秋》*晚出卻*奇特
第二節 《春秋》豈止于一史書
第三節 《春秋》的特異之處(一)
第四節 《春秋》的特異之處(二):《春秋》文本的強烈引發性與“書文/口說”二向性
第五節 口說造就“素王”
第三講 《春秋》的樂感與詩意
**節 《春秋》通禮樂
第二節 《春秋》之“元”中的樂意
第三節 “元”之樂的時間展現
第四節 “時”與“不時”:災異與譏貶
第五節 哀與樂:《春秋》之始終
第四講 曾子之孝與《大學》古本蘊義
**節 曾子感受的孔子
第二節 曾子展示與傳授的身體
第三節 曾子之孝:孝親哲理中的“毋必”本性
第四節 曾子孝道與《春秋》大義
第五節 《大學》中“格物致知”的含義:朱熹擅改《大學》文本之謬
第五講 子思和《中庸》(一)
**節 子思其人及其學說的基本傾向
第二節 子思學派論“身”
第三節 《中庸》之身
第四節 《中庸》與《性自命出》論“性”與“情”
第六講 子思和《中庸》(二):誠與樂
**節 情無偽
第二節 誠于性情
第三節 誠之樂
第四節 樂之誠
……
第七講 孟子:先秦儒家哲理主流的心-性化(一)——限情、盡心與養氣
第八講 孟子:先秦儒家哲理主流的心-性化(二)——性善論
第九講 荀子的心偽性惡論:它的現象學維度和名相分類維度
結語
主要引用文獻
后記
展開全部
儒家哲學史講演錄(二)——從《春秋》到荀子 作者簡介
張祥龍,1949年生于香港九龍,后隨父母遷居北京,先后在美國俄亥俄州托萊多大學和紐約州立布法羅大學獲得碩士和哲學博士學位。曾任北京大學現象學研究中心主任,山東大學哲社學院人文社科一級教授,中山大學哲學系(珠海)講座教授,《世界哲學》《哲學們》《中國現象學與哲學評論》等刊物編委。主要研究領域為:東西方哲學比較,西方現代哲學(現象學、海德格爾、解釋學、維特根斯坦等),西方哲學史,中國哲學,東西方宗教哲學。主要著作有《海德格爾思想與中國天道》《西方哲學筆記》《從現象學到孔夫子》等。
書友推薦
- >
推拿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經典常談
- >
姑媽的寶刀
- >
煙與鏡
- >
朝聞道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