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鄭振鐸·寓言的復興:鄭振鐸談文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5417835
- 條形碼:9787555417835 ; 978-7-5554-1783-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回望鄭振鐸·寓言的復興:鄭振鐸談文史 內容簡介
《寓言的復興 鄭振鐸談文史》是鄭振鐸的文史類文章選編,是從各個時期發表的文章中出來的《研究中國文學的新途徑》《林琴南先生》《梁任公先生》《的演化》《的演化》《伍子胥與伍云召》等,共有九篇,內容主要涉及中國傳統文學的和研究,以及幾篇文史類的雜文,同時該書書前有鄭振鐸寫于1934年的序文一篇,簡單介紹其學術研究的經歷。該書對于普通讀者而言,有助于閱讀方法的培養,也有助于擴展文史知識,有助于了解傳統文學的面貌。不僅如此,該書對于評價鄭振鐸的學術也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回望鄭振鐸·寓言的復興:鄭振鐸談文史 目錄
林琴南先生
梁任公先生
《水滸傳》的演化
《三國志演義》的演化
伍子胥與伍云召
寓言的復興
經書的效用
中國小說提要
回望鄭振鐸·寓言的復興:鄭振鐸談文史 節選
德國厲行潛水艇海上封鎖政策,美國首先提出抗議。中國的抗議也繼之而提出。德國方面卻置之不理。于是中國便進一步而與德奧絕交,協約國極力勸誘中國也加入戰團。梁氏承認這是一個絕好的機會,可以增高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并可以收回種種已失的權利,便極力的鼓吹對于德奧宣戰。他在大戰的初期,著《歐洲大戰史論》及《歐戰蠡測》之時,雖預測德國的必勝,然在這個時候,他已漸漸的瞧透德奧兵力衰竭的情形了。在這個時候,黎元洪與段祺瑞已表示出明顯的政爭情態。實際上是總統與總理的權限之爭,表面上卻借了參戰問題,做政爭的工具,段氏主張參戰,黎氏則反對參戰。梁氏因段氏的主張與他自己的相投合,便自然的傾向到段氏一方面去。不幸這次的政爭愈演愈烈,參戰問題始終不能解決,而內政問題卻因黎氏的決然免去段職之故而引起了一段意外的波瀾。 段氏免職之后,繼之而有督軍團的會議,而有各省脫離中央的宣告,而有張勛統兵五千人北京,任調停之舉。這個“調停軍”的內幕,卻將黎、段兩方都蒙蔽了。原來,張勛此來,系受了康有為諸人的慫恿,有擁宣統復辟之意。黎氏固不及覺察,即段氏也不甚明白。直至張勛到了天津,復辟的空氣十分濃厚。他們才十分的驚惶。于是梁氏與熊希齡急急的欲謀補救,宣統復辟于六年七月初成事實。梁氏乃極力的游說段祺瑞,要他就近起來反抗。馬廠誓師的壯舉,一半是梁氏所慫恿的。梁氏自己也于七月一日發表了一篇反對復辟的通電,持著極顯白的反抗態度。他陳說變更國體的利害,十分的懇切動人,較他的《異哉所謂國體問題者》一文尤為直捷痛切。他說:“茍非各界各派之人,咸有覺悟,洗心革面,則雖歲更國體,而于政治之改良何與者。若日建帝號則政自肅,則清季政象何若,我國民應未健忘。今日蔽罪共和,過去罪將焉蔽。況前此承守成余蔭,雖委裘猶可茍安。今則師悍士狡,挾天子以令諸侯。謂此而可以善政,則莽卓之朝,應成郅治。似斯持論,毋乃欺天!”這些話,都足以直攻復辟論者的中心而使之受傷致命的。梁氏又說:“啟超一介書生,手無寸鐵,舍口誅筆伐外,何能為役。且明知樊籠之下,言出禍隨,徒以義之所在,不能有所憚而安于緘默。抑天下固多風骨之士,必安見不有聞吾言而興者也。”然這事不必望之于他人。他自己便已投筆而興了,他自己已不徒實行著口誅筆伐,而且躬與于“討伐”之役了。這時,他與康有為已立于正面的對敵地位。自戊戌以后,梁氏與康氏便已貌合神離,為了孔教問題,也曾明顯的爭斗過。而這次卻第二次為了政治問題而破臉了。梁氏自己相信他始終是一位政論家,不適宜于做政治上的實際活動。他非到于萬不得已的時候絕不肯放下政論家的面目而從事于政治家的活動。這一次,與護法戰役之時相同,都是使他忍不住不出來活動的。他帶著滿腔的義憤,與段祺瑞會見于天津。他說動了段氏,舉兵人北平。在這時,似乎也只有段氏一個人比較的可以信托。其他的督軍軍人們都是首鼠兩端的。段氏的崛起,使張勛減少了不少的隨從。段氏便很快的得到了成功,撲滅了以張勛、康有為為中心的清帝復辟運動。張、康等皆逃入使館區域。梁氏在政治上的成功,這是第二次。他對于共和政體的擁護,這也是第二次。 段氏復任總理,黎氏退職,由副總統馮國璋就大總統任。段氏既復在位,對德奧宣戰便于那一年的八月十四日實行。梁氏這次并不曾于功成后高蹈而去。他做了段內閣的財政總長(一九一七)。他很想發展他的關于財政上的抱負,然而在當時的局面之下,卻不容他有什么主張可以見之實施。不久,他便去職。經過這一次的打擊之后,他的七年來的政治生涯便真的告了一個終結。自此以后,他便永不曾再度過實際上的政治生活。自此以后,即自戊午(一九一八)冬直到他的死。便人于他的第二期的著述時代。
回望鄭振鐸·寓言的復興:鄭振鐸談文史 作者簡介
鄭振鐸(1898-1958),祖籍福建長樂。中國現代杰出的愛國主義者和社會活動家、作家、詩人、文學評論家、文學史家、翻譯家、藝術史家,也是著名的收藏家、訓詁學家。主要著作:小說集《家庭的故事》《桂公塘》,散文集《山中雜記》,專著《文學大綱》《插圖本中國文學史》《中國俗文學史》《俄國文學史略》等。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二體千字文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回憶愛瑪儂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