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國藥膳良方
-
>
先思而后語
-
>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 科普版
-
>
痰濕一去百病消
-
>
當癌癥來敲門
-
>
男孩生長發育保健JD
-
>
貓和狗的生活哲學
四元療愈之路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2201900
- 條形碼:9787522201900 ; 978-7-5222-0190-0
- 裝幀:70g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四元療愈之路 本書特色
集順勢療法、營養學、草藥、人智醫學、空間動力學為一體的醫學健康科普著作。 值得人手一冊的家庭健康科普書。 這本書是我讀過的療愈領域里*棒的書。書中很多概念的解釋對我來說都是如此新奇,比如“心臟不是泵”,解釋得非常詳細,寫得如此之好,作為讀者,我完全被說服了。就算你沒患上書中列出的這些病——癌癥、心臟病、高血壓、慢性疲勞征等,你也可以通過生活方式的調整來避免得這些病,書中有很多建議。很多書只是告訴你要做什么,但這本書告訴了你為什么要這么做!當你明白了為什么,做出改變會容易得多。 ——亞馬遜書評摘選 運用營養、治療、運動和冥想的法則邁向健康之路。 值得人手一冊的家庭健康科普書。 “本書給出了一種全新的視角,讓我們得以重新看待疾病,不是以驚恐的心態,而是對疾病予以接納,并回饋以感恩。” 美國醫藥學博士、暢銷書作者托馬斯·考恩亞馬遜烹飪類暢銷書《營養傳統》作者薩利·法倫 空間動力學創立者杰米·麥克米倫集順勢療法、營養學、草藥、人智醫學、空間動力學為一體的醫學健康科普著作 暢銷書《兒童健康講記》作者李辛中醫師、人智醫學實踐者鄭煜德國芳香學院中國分校校長李怡中醫師、人智醫學踐行者萬之逸聯合推薦 《四元療愈之路》之著者,乃當代醫學科學之踐行者,不為流行知見所障,殊為難得。觸類旁通,融現代醫學、人智醫學、傳統中國醫學、印度醫學、歐洲植物藥學、營養學、精神心理學、空間運動法諸多法門,游刃其間,闡明醫學之本源、康復之坦途。 ——暢銷書《兒童健康講記》作者李辛 《四元療愈之路》是一本教你“如何獲得健康”的大寶典。它所涵蓋的知識內容非常廣闊,是難得一見的集人智學各領域知識之大成的“武林秘籍”。本書將引領我們重新看待與食物、藥草、身體、空間的關系,用全新視角理解什么是健康、幸福與疾病,逐步建立起一個真正以人為本的醫學哲學體系,打破了我們在疾病面前見樹不見林的固有思維模式。 ——德國芳香學院中國分校校長 李怡
四元療愈之路 內容簡介
本書將東西方傳統醫學(包括西方草藥學)、近代西醫的**研究成果以及三位作者多年的行醫、教學經驗進行了整合,對現代常見重大疾病的病因進行了細致探討,并圍繞人的物質身(礦物屬性)、生命身(植物屬性)、星辰身(動物屬性)和自我身(人類屬性)的療愈在營養、治療、運動和冥想四個維度展開討論,即貫穿全書的四元理念。 四元理念指出,在患病狀態下,我們需要: 營養——通過健康的飲食基礎支撐我們物質身的健康; 治療——運用藥物,特別是天然藥物實現我們體內各種生命調節力量的平衡; 運動——嘗試適合的運動方式來照顧我們的情緒或感受,實現正向的生活方式; 冥想——通過正念或正向的思維練習增強積極思考的能力,朝著有意義、為他人服務和個體健康的發展方向前進。 本書結合這四個維度,針對現代社會的各種“常見病”,包括:感染性疾病、癌癥、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腎上腺皮質機能不全疾病、消化系統疾病、慢性疲勞征、男性/女性疾病、肥胖、抑郁、脊柱問題、關節炎和神經系統疾病等,提出各自的四元療愈方案,以幫助患者回歸身心健康的生活。
四元療愈之路 目錄
**篇 四元療法
**章 營養:療愈物質身
第二章 治療:療愈生命身
第三章 運動:療愈星辰身
第四章 冥想:療愈自我身
第二篇 醫藥的藝術
前言 醫藥的藝術
**章 感染性疾病
第二章 癌癥
第三章 心臟病
第四章 高血壓
第五章 糖尿病
第六章 腎上腺皮質機能不全疾病:哮喘、過敏、濕疹
第七章 消化系統疾病
第八章 慢性疲勞
第九章 女性疾病
第十章 男性疾病
第十一章 減肥
第十二章 抑郁
第十三章 背部疼痛
第十四章 關節炎
第十五章 神經系統疾病
后記 如何做一個合格的病人
附錄
附錄1 烹飪指南
附錄2 治療建議
附錄3 運動說明
致謝
四元療愈之路 作者簡介
托馬斯·考恩,在南非斯威士蘭擔任和平隊志愿者教授園藝時,考恩博士發現了對其職業生涯影響最大的人寫的著作。他閱讀了韋斯頓·A.普萊斯的《營養與身體退化》,而一位志愿者同伴向他解釋了魯道夫·施泰納寫的生物動力農業的神秘原理。這些經歷激勵他去攻讀醫學學位。考恩于1984年畢業于密歇根州立大學人類醫學院。在紐約約翰遜市市醫院的家庭診所實習后,他在新罕布什爾州的彼得伯勒建立了一個人智醫學診所。考恩博士曾擔任美國人智醫學醫師協會的副主席,也是韋斯頓·A.普萊斯基金會的創始董事會成員。他在該基金會的季刊雜志《食品、農業和治療藝術的智慧傳統》上撰寫“問醫生”專欄,并在美國和加拿大各地發表演講。 薩利·法倫,1973年,薩利·法倫讀了韋斯頓·A.普萊斯的《營養與身體退化》后,按照非工業化健康人群的營養原則,用大量的黃油、奶油、肉類、海鮮、全脂生奶和魚子油撫養她的四個孩子。1996年,為了將韋斯頓·A.普萊斯的原則付諸實踐,她與瑪麗·埃尼格(Mary Enig)博士共同出版了《營養傳統》,這是一本全面的營養食譜。后來,她創立了“真牛奶運動”,其目標是普及清潔的生奶產品。1999年,她成為韋斯頓·A.普萊斯基金會的創始主席。她擔任基金會季刊《智慧傳統》的編輯,并在美國和海外舉辦有關傳統飲食的研討會。 杰米·麥克米倫,1972年,麥克米倫在美國底特律大學學習心理學時發現,每種疾病都有相應的空間/運動模式。他擁有體育、按摩和運動治療方面的文憑。他是一個注冊的身體運動治療師(RSMT)和世界級的擊劍運動員。1985年,他創立了空間動力學這門學科,在世界各地的大學和企業舉辦講座和研討會,并在美國、英國、德國和匈牙利指導定期培訓。他曾為教育和健康雜志撰寫文章,并為有關教育學和治療的書籍撰稿。他與湯姆·謝弗一起開發了一個模型,用于為來自沖突社區的兒童舉辦的奧林匹克和平國際節日。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我與地壇
- >
隨園食單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