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海花園動植物指南
-
>
世界鳥類百科圖鑒:亞洲鳥類/歐洲鳥類/非洲鳥類/澳洲鳥類(全五冊)
-
>
科壇趣話:科學、科學家與科學家精神
-
>
愛因斯坦在路上:科學偶像的旅行日記
-
>
不可思議的科學史
-
>
動物生活史
-
>
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全新修訂版)
自然文庫:尋徑林間關于蘑菇和悲傷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209649
- 條形碼:9787100209649 ; 978-7-100-20964-9
- 裝幀:70g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自然文庫:尋徑林間關于蘑菇和悲傷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自然文學和博物學愛好??這是一本博物學與人類學相結合的作品,講述了挪威人類學家龍??利特??伍恩探索蘑菇世界的旅程,讓我們認識到博物對人類悲傷的治愈作用,同時了解人類學如何推動博物學的發展。正是對蘑菇的興趣和尋覓蘑菇的愛好,幫助作者在親人意外去世后重新找到了回歸生活的道路。伍恩用細膩的文字記錄了和菇友一起發現珍稀的蘑菇、研究真菌學文獻、學習拉丁語以及同專家探討蘑菇的氣味和顏色等趣聞軼事。 ??本書可以作為一部蘑菇實用指南,文中提供了大量豐富、詳實的蘑菇采集和鑒別信息;書后附有作者拍攝的蘑菇照片以及真菌中文名—拉丁名對照表,中文名來自生態環境部2018年版《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大型真菌卷)》。 ??本書作為自然愈療的經典案例,不僅適合不熟悉野生蘑菇但熱愛美食的吃貨青年,也適合希望在博物學中探尋生活意義的讀者。閱讀本書,選擇一個陽光明媚的周末,開啟你的城市徒步之旅,尋覓身邊可愛的蘑菇、迎接新生活吧!
自然文庫:尋徑林間關于蘑菇和悲傷 內容簡介
?? 面對所愛之人逝去,我們該如何自愈? ?? 悲劇過后的明天,我們又該如何定義自己? ?? 人類學家龍??利特??伍恩在《尋徑林間》中以一種既深刻又輕松的方式回答了這個問題。 這是一段關于旅程的故事,開始于作者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面對愛人離世的崩潰時刻。 沉陷于悲痛中的伍恩無意間發現了樹林間奇妙的蘑菇世界。她在獨自尋找蘑菇的過程中重新感受到了快樂,與自然融為一體。她開始探索、學習,成為一名挪威認證蘑菇專家,同時逐漸走出悲傷,重新定義生活的意義。伍恩對真菌和戶外世界有著令人難以置信的洞察,書中包含關于蘑菇的多樣性、飲食文化及現有誤區等知識,也記錄了人在親人去世后自我療傷時可能會經歷的困難和挫折……
自然文庫:尋徑林間關于蘑菇和悲傷 目錄
前言
一菇一樂,兩菇雙樂
初學者的蘑菇
激增的腎上腺素
次優死亡
秘密之地
在紐約中央公園采蘑菇
“你在哪里找到那個蘑菇的?”
夢想
核心圈層
蘑菇友誼
檢測員考試:蘑菇采集者的成年禮
無情的悲傷過程
淡去的“寡婦”標簽
蘑菇疑慮
哪些蘑菇可以吃?
在邊緣
怒草
愚人節
五十度毒
不是非黑即白
心流
生命的痕跡
羊肚菌:真菌王國的鉆石
在紐約尋找羊肚菌
羊肚菌白蘭地汁燒雞
嬉皮羊肚菌
鹿花菌:蘑菇家族的害群之馬
警戒意識
所有的感覺都消失了
杏子和其他香味
捉老鼠的藝術
芳香研討會
內部行話
感官委員會
舊習和新技
收集一個人的感覺
難以言說
不能命名的蘑菇
霍蘭德教授對裸蓋菇素的觀點
是公正的信息還是致幻的魔藥?
致幻之旅
從開胃菜到甜點
計算損失
湯
香菇培根
用芝麻油和醬油烤蘑菇
蘑菇醬
腌蘑菇
烤蘑菇
蘑菇醬汁
香乳菇
雞油菌和雞油菌屑的杏仁冰激凌
“Dogsup”
浴室秤
離婚與死亡
拉丁語課
給初學者的蘑菇拉丁名指南
顏色和形狀
氣味、芳香和大小
不斷給予的禮物
天堂之吻
極樂
蘑菇密碼
拉丁名對照表
參考文獻
未出版的參考資源
自然文庫:尋徑林間關于蘑菇和悲傷 節選
一菇一樂,兩菇雙樂 這個故事講述的是一段旅程,開始于我的生活被顛覆的那一日。那一天艾爾夫像往常一樣去工作,卻再也沒能回家。我所熟悉的生活在那一瞬間突然消失了,整個世界天翻地覆。他的離去讓我悲痛欲絕,這種悲痛把我撕碎,但我卻不想依靠止痛藥來減輕這種悲痛。我生生地忍受著每一分的痛苦,因為這證明我的丈夫曾經是那樣鮮活地存在,我不想連這種印記也跟著他的身體一起消失。 我變得六神無主。曾經的我總是習慣一切盡在掌握中,喜歡牢牢地控制所有。但是,主心骨消失了,我發現自己身處未知的領域,像一個彷徨的流浪者,游蕩在陌生的土地上。這里能見度很低,我既沒有地圖,也沒有指南針。哪條路向前,哪條路向后?我應該從哪個角落開始啟程?我又應該把腳放在哪里? 唯有黑暗。 令我驚訝的是,我碰巧在*意想不到的地方找到了這些問題的答案。 天氣潮濕,空中下著小雨,從奧斯陸植物園高大的古樹上落下的枯葉開始發霉。毫無疑問,夏天溫暖的日子過去了,一個冷颼颼的季節開始侵蝕生活。我在別人的推薦下報了一門課,這是我和艾爾夫計劃要做但一直沒去做的事。因此,一個秋天的夜晚,我在奧斯陸大學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地下室里,與它們不期而遇。 那時候我走路非常小心,因為就在艾爾夫的葬禮之后,我扭傷了腳踝。事故發生后,我非常害怕摔倒。有人告訴我,腳踝骨折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痊愈,但我不知道一顆破碎的心是否能再次變得完整,如果可以,會需要多長時間呢?沒人能告訴我。 悲傷慢慢地侵蝕著我,吞噬了一切。 喪親的心理過程并非是線性的,而是斷斷續續的,其間發生著不可預見的轉折。 如果一開始有人告訴我蘑菇將成為我的救生索,幫助我重新站起來,讓我真正重回到生活的軌道,我會翻他一個白眼,心想:蘑菇和悲傷能有什么關系? 但正是在開闊的林地里,在長滿青苔的地上,我偶然發現了正在尋找的東西。我對蘑菇王國的探索漸漸變成了內心中的一場漫步。身體的旅行很費時,心靈的旅程也是如此,充滿了動蕩和挑戰。對我來說,對真菌領域的探索不斷地把我從悲傷的隧道中推出來。它減輕了我的痛苦,成為我走出黑暗的燈塔。它為我提供了新的視角,并引導我一點一點重新站立起來。后來我才明白,在我需要的時候,蘑菇是我的救命稻草,而蘑菇和悲傷這兩個看似無關的話題,其實是可以聯系起來的。這就是這本書的主題。 因此,我*好從蘑菇的初級課程開始寫起。 初學者的蘑菇 很多人報名參加了這個課程,有些人正值年少青春,也有正在發掘新愛好的中年人。他們來自城市的各個角落,仿佛這件事是奧斯陸位于西面的富人區和東面平民區共同的愛好。作為一名社會學家,我覺得這個現象很有趣。我們傾向于把社會的某些階層與特定的運動或愛好聯系起來。一些休閑活動具有明顯的中產階級色彩,另一些則被視為另一個社會經濟群體的領域。盡管挪威人很看重他們作為一個平等國家的形象,但是在奧斯陸,你不必成為人類學家就可以看出這種現象。挪威人會選擇一張印有1973 年奧拉夫五世國王購買去霍爾門科倫滑雪場的火車票的照片作為他們國家的宣傳照,但事實上很少有君主會乘坐公共交通出行,挪威王室出門通常也不喜歡乘坐公共汽車或火車。 研習蘑菇的團體中沒有階級之分,這一點立刻吸引了我。我成為團體中的一員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但仍然不知道我遇到的那些愛好者們在日常生活中扮演著什么角色。關于真菌的討論排擠了其他一切,宗教和政治等瑣碎的事情必須退居次要地位。并非蘑菇愛好者之間沒有等級制度,這個團體中也有英雄和惡棍,有不成文的規則,有足夠的空間讓感情高漲或發生沖突。盡管我一開始并沒有注意到,但像所有其他社群一樣,蘑菇愛好者也代表了整個社會的一個縮影。 蘑菇會讓我們產生迷戀和恐懼:它們會帶來感官上的愉悅,但致命毒性的威脅卻潛伏在我們的背后。不僅如此,有一些蘑菇會長出蘑菇圈,另一些則可以作為致幻劑。深入研究歷史后你會發現,古往今來,人們總是對真菌非常著迷。它們沒有根,沒有可見的種子,然而卻會在一場大雨或雷雨之后突然冒出來,簡直就像大自然中未被馴服的力量的化身。一些蘑菇有民間俗稱,例如“巫婆的蛋”“魔鬼的甕”或“杰克燈籠”a,表明這些蘑菇曾經被視為帶有異教的神秘氣息。 對一些人來說,對真菌的興趣是由于它作為生態系統中分解者角色的一種迷戀,另外還有一些人對它們的藥用價值感興趣。關于蘑菇在癌癥治療中的應用研究有很多正面的報道。挪威利用在哈丹格爾維達高原發現的腫彎頸霉(Tolypocladium inflatum)對醫學做出了貢獻,這種真菌的提取物是器官移植中不可或缺的藥物。有些人認為蘑菇可以產生神奇的效果,比如吃白鬼筆(Phallus impudicus)和蛇頭菌(Mutinus ravenelii)具有壯陽的功效。手工藝品愛好者也已經把真菌作為羊毛、亞麻和絲綢染料的新來源。對于自然攝影師來說,菌類呈現出了豐富多彩的形貌。蘑菇不僅有常規的棕色和白色,而且有各種難以想象的形狀和顏色。它們可能是矮胖而富有彈性的,或是可愛而優雅的,或是精致而透明的。有些壯觀而奇異,看起來就像來自另一個星球;有些甚至會發光,在夜幕降臨時可以照亮森林里的小路。 不過,我認識的大多數有興趣學習蘑菇的人是因為他們喜歡吃野生蘑菇。盡管人們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但一些*受歡迎的蘑菇至今依舊無法進行人工種植。大多數對蘑菇不太了解的人反復問的問題只有一個,那就是:“這個能吃嗎?” 開設這門課程的機構擁有一個古老的名字—大奧斯陸真菌和有用植物協會(The Greater Oslo Fungi and Useful Plants Society)。這個名字讓我非常感興趣,聽起來像是挪威婦女衛生協會的姐妹組織。什么樣的人整天跟真菌和有用植物打交道?老實說,我甚至不知道什么是“有用植物”。如果這個名詞成立,那是不是還有一類“無用植物”呢?它們是不是也有一個協會?這是一個我不敢在別人面前問的問題。 ……
自然文庫:尋徑林間關于蘑菇和悲傷 作者簡介
龍??利特??伍恩(Long Litt Woon),挪威人類學家和認證蘑菇專家。1958年出生于馬來西亞,18歲時作為交換生去到挪威,在那里遇到了艾爾夫??奧爾森并嫁給他,一起幸福地生活了許多年,直到他突然去世。這本《尋徑林間》已經在16個國家出版,并被列入2019年揚??米哈爾斯基文學獎候選名單。伍恩目前在挪威和馬來西亞之間往返。 譯者簡介: 傅力,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副教授,已出版《維特根斯坦傳》《菌物志》《紙還有未來嗎?》等多部著作及譯作。 叢書簡介: 探尋自然的秩序,重建我們與萬物的聯系 關注自然,便是關注我們地球和人類自身的未來。所以當 “綠水青山”成為這個時代的Z強音,建設生態文明成為國家的主旋律時,我們更需要從思想層面建立對自然的認知,進而反思人與自然的關系,探討未來發展的進路。這便是“自然文庫”存在的意義。 具體而言,自然文庫關注歷史上人們認識世界的過程與方式,注重現實中環境與世界觀的相互作用,此外,亦會拋開宏大的敘事,將個人納入到生命網絡中去講述自然的故事,讓我們懂得仰望星空、俯首大地的意義,進而讓我們的心靈得以安放,讓忙碌的城市生活變得生動而鮮明。只有“同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內化為我們的生存方式,我們就自然展開的思辨就會越深入,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未來就會越光明。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月亮虎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巴金-再思錄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