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鹖冠子(精)--中華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章偉文譯注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1157987
- 條形碼:9787101157987 ; 978-7-101-15798-7
- 裝幀:精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鹖冠子(精)--中華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章偉文譯注 本書特色
一、如果說《道德經》的主人公是具有仙風道骨的老子,《鹖冠子》里也一樣住著一個論道的奇人。他戴著一頂插著鹖鳥羽毛的帽子,穿行于山水間,雖隱居幽山、衣敝履穿,卻有著強烈的經世、濟民之志,又積極入世,在道風仙雨中,不時對人情事故、境界高遠、廟堂是非發表弘論。《鹖冠子》十九篇,其中不乏與《老子》義同的觀念和思想。鹖冠子還不時會讓自己的思想回旋在悟道、時政和兵家等領域。《鹖冠子》是我國先秦道家重要的道家典籍,是黃老一派的要籍,且雜以刑名,其中的道家易學與道家數術學等學術思想,體現了先秦時期道家哲學思想的豐富內涵。體現了百家爭鳴的戰國時期,各學派、各路思想的碰撞與融合。
二、挖掘《鹖冠子》的當代價值,本書中不乏對現實生活有指導意義的思想精髓。比如說“王鈇非一世之器,厚德隆俊也”,強調了現實生活對道德品質的看重。“貴者有知,富者有財,貧者有身”,受人尊重的高貴者,不能肚里草包,是要有豐富的思想內涵的,對自修提出了要求;“無生則無死,遇事不斷,萬事不成”,提到了*為樸素的處事原則;“上有隨君,下無直辭”,是點撥現代職場ceo的警戒之語;“緩則怠,急著困”,過猶不及,反應了對度拿捏要做恰如其分,恰到好處;“見間則以奇相御”,做事要把握時機,出奇制勝;“冥言易,而如言難”,玄而又玄的話好說,而務實的話不易講;……在天地四時變化、陰陽五行的運行規律中,要求大家要用心體察、揣摩,“德有據,德可稽”,做到知己、知人,知天地,來進修自己的智慧人生。
三、三全本的《鹖冠子》具有市場獨占性。一直以來,在《鹖冠子》真偽的問題上,辯論不休。直到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了大量的竹簡帛書,確定了《鹖冠子》的真實性,人們才把關注的目光停留在它的思想之光上。但目前市場上關于《鹖冠子》的圖書,無論是經典普及的基本書,還是與之相關的研讀類圖書,少之甚少。我們推出三全本《鹖冠子》,題解、注釋、譯文三個維度解讀《鹖冠子》,力求為讀者提供一個能徜徉其中的較佳文本。
鹖冠子(精)--中華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章偉文譯注 內容簡介
《鹖冠子》,《漢書`藝文志》中已有著錄,以后的流傳也不絕如縷。其作者不詳。《漢書·藝文志》道家著錄《鹖冠子》一篇,注云:“楚人,居深山,以鹖為冠。” 《風俗通義》佚文說:“鹖冠氏,楚賢人,以鹖為冠,因氏焉,鹖冠子著書。”據此可推知,《鹖冠子》的作者生于戰國時期,終生不仕,以大隱著稱。因為喜歡以鹖鳥羽毛為冠飾,所以稱為“鹖冠子”,因而其著作也稱為《鹖冠子》。《鹖冠子》是先秦古書,而且是黃老一派的要籍,且雜以刑名,其中的道家易學與道家數術學等學術思想,體現了先秦時期道家哲學思想的豐富內涵。《四庫全書總目》稱《鹖冠子》一書“雖雜刑名,而大旨本原于道德,其文亦博辨宏肆”,頗得其實。
鹖冠子(精)--中華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章偉文譯注 目錄
博選**
著希第二
夜行第三
天則第四
環流第五
道端第六
近迭第七
卷中
度萬第八
王鈇第九
泰鴻第十
泰錄第十一
卷下
世兵第十二
備知第十三
兵政第十四
學問第十五
世賢第十六
天權第十七
能天第十八
武靈王第十九
鹖冠子(精)--中華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章偉文譯注 相關資料
王鈇非一世之器者①,厚德隆俊也②。道凡四稽③:一曰 天,二曰地,三曰人,四曰命④。
【注釋】
①王鈇(fǔ):古代治理天下,其法有二:一曰德,一曰刑。德主生而 刑主殺,鍘刀、斧鉞有肅殺之意,故舊注有以“王鈇”喻國之刑名、 法制、王法者。鈇,斧。一世:三十年為一世。器:使用。
②厚德隆俊:厚待善德之人、重視才俊之士。或謂此句當作“序德 程俊”,乃序人之德品、量人之才能的意思。亦有謂首句當作“博 選者,序德程俊也”,并疑“王鈇非一世之器者”與篇題及下文不 相類屬,當為后世編纂之誤。隆,重視。俊,俊杰,才能之士。
③稽(jī):考察、考證之意。
④命:命令,制令。
【譯文】
王者之制之所以不僅限于一世之用,要在其能厚待善德之人、重視 才俊之士。其選拔、任用人才的方法是否合于道,大略通過以下四個方 面來考量:一是證之于天之道,二是證之于地之性,三是證之于人之情, 四是證之于君之令。
斗柄東指①,天下皆春②;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斗柄運于上③,事立于 下④。斗柄指一方,四塞俱成⑤,此道之用法也⑥。故日月不 足以言明,四時不足以言功。一為之法,以成其業,故莫不道⑦。一之法立,而萬物皆來屬⑧。
【注釋】
①斗柄:北斗七星中第五至第七的玉衡、開陽、搖光三星,北斗七星 排列成斗杓之狀,此三星于斗杓之狀中呈現為杓柄之形,故稱其 為“斗柄”。斗柄常年運轉,古代天文星象學常根據斗柄所指,來為中國大陸中原地區確定其不同季節和時間,如斗柄于傍晚初昏時東指,則意味著中原地區進入春季,南指則進入夏季,西指則進入秋季,北指則進入冬季。
②天下:此處指中國大陸的中原地區。
③運:循環運轉,轉動。
④立:成。
⑤四塞:此處指圍繞著中國大陸中原地區的四方屏藩之地。
⑥用:施行,發揮功用。
⑦“故日月不足以言明”五句:道法乃日月之所以明、四時之所以有
功的根本原因,日月之明、四時之有功,實皆出于道法之作用,因
此相較于道法,日月之明、四時之功皆微不足道。業,事業,功業。
莫不道,莫不以之為所當遵行之道。
⑧屬:歸屬,隸屬。
【譯文】
北斗七星的斗柄于傍晚初昏時東指,普天之下便進入到春季;斗柄 南指,普天之下則進入夏季;斗柄西指,普天之下則進入秋季;斗柄北指, 普天之下則進入冬季。北斗斗柄循環運轉于上,人世間的事功則成就于 下。北斗斗柄指向一方、成就四時的某一季節,圍繞著中原的四方屏藩 之地也都沿用,此乃大道施行,發揮其法則、規律之功用的重要表現。道 法乃日月之所以明、四時之所以有功的根本原因,因此相較于道法,日月 之明、四時之功皆微不足道。道是唯一的,涵蓋一切存在;一切存在皆法 道而行、以成其功,所以宇宙萬化莫不遵道法而化行。既然道法乃宇宙 萬化唯一所當遵奉者,所以宇宙萬物皆來歸屬于道法。
鹖冠子(精)--中華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章偉文譯注 作者簡介
原作者:《漢書·藝文志》道家著錄《鹖冠子》一篇,注云:“楚人,居深山,以鹖為冠。” 《風俗通義》佚文說:“鹖冠氏,楚賢人,以鹖為冠,因氏焉,鹖冠子著書。”據此可推知,《鹖冠子》的作者生于戰國時期,終生不仕,以大隱著稱。因為喜歡以鹖鳥羽毛為冠飾,所以稱為“鹖冠子”。
譯注者:章偉文,1969年8月生,漢族,江西臨川人,歷史學博士學位,哲學博士后。曾在中國道教協會研究室工作;現供職于北京師范大學哲學與社會學學院中國哲學與文化研究所,任教授之職。研究方向為易學、道教、歷史哲學,開設了“中國哲學專題”“中國現當代哲學”、“中國政治思想史”“易學概論”等等課程。出版專著一部,合著五部,發表學術論文四十余篇。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巴金-再思錄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唐代進士錄
- >
山海經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