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從希羅多德到人文網絡:史學的故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2673329
- 條形碼:9787542673329 ; 978-7-5426-7332-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從希羅多德到人文網絡:史學的故事 內容簡介
歷史學并不是從一開始就以我們今天所熟悉的面貌呈現在公眾面前的,它有其自身的歷史。本書以人文思想領域的一些重要變革為節點,勾勒出一個西方歷史學發展的故事:從嘗試對歷史學作出界定并用文字記敘過去之事的古希臘羅馬時代開始,直至當下擁有多元媒介、對歷史學存在不同理解的21世紀網絡時代。 在這個故事中,作者杰瑞米·D. 波普金主要探討了歷史研究主題、研究方法和制度體系的變革。作者沒有將19世紀在西方形成的專業歷史研究視為專享“正統”的歷史學,相反,它只是眾多史學傳統中發展起來的一支。作者也沒有放任學術性歷史占據他的全部視野,大眾歷史、博物館、歷史遺產甚至歷史類網絡游戲等不同類型的歷史形式亦在他的考察范圍內,這些形式同樣塑造著人們的歷史觀。此外,作者尤其關注到當前互聯網的發展對歷史研究產生的深刻影響。 這部精要但又全面的導論性史學著作能夠幫助歷史初學者更為自覺地反思“什么是歷史”這一基本的史學問題,進而更為成熟地評判歷史作品、參與史學論辯,更為明晰地認識自身的工作和思維方式。
從希羅多德到人文網絡:史學的故事 目錄
前言
有關作者
**部分 從希羅多德至20世紀的史學
**章 什么是史學?
史學的關注點
本書及其作者
為研究過去正名
對不同歷史領域的簡要介紹
第二章 古代和中世紀的歷史學
希羅多德和修昔底德
希臘化與羅馬時期的歷史寫作
中國史學的起源
歷史學,猶太教與基督教
中世紀的歷史學
中國及伊斯蘭世界中的歷史學
中世紀晚期的歐洲
第三章 近代早期的史學革命
史學中的文藝復興革命
新世界的歷史學家
印刷時代
啟蒙時代的歷史學
第四章 19世紀與學院學術的興起
革命年代與歷史意識的成長
蘭克與其“革命”
民族主義與歷史學術研究
歷史學與社會科學
一種歷史的文明
第五章 沖突年代中的科學化歷史
對科學化歷史的批判
**次世界大戰與對歷史的認識
“年鑒”學派的創立
歷史學與第二次世界大戰
戰后時期的社會史研究
冷戰時期的歷史學
第二部分 當代史學
第六章 光榮的混戰:20世紀60年代至世紀末的史學
20世紀60年代的挑戰
尋找一種新歷史
歷史的新范式
婦女史與性別關系史
對歐洲中心論的質疑
記憶史
“歷史論戰”
第七章 新千年后的歷史學
千禧末的一場歷史論爭
網絡時代的歷史學
印刷品外的歷史學
歷史學術的新方向
第八章 工作中的歷史學家
研究生學習經驗
在歷史學界求職
為了終身教職
教師們的工作
終身教職之后,還有學術生命嗎?
學術圈之外的歷史類工作
第九章 結論
進階閱讀建議
附錄
從希羅多德到人文網絡:史學的故事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杰瑞米·D. 波普金(Jeremy D. Popkin, 1948—),美國歷史學家。1977年畢業于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獲博士學位。1978年后任教于美國肯塔基大學歷史系至今,現為肯塔基大學威廉·T.布萊恩歷史學講席教授。波普金教授的研究興趣廣泛,近年來,他主要深耕于法國史、海地革命史及傳記文學領域,新近出版的著作包括《新世界的誕生:法國革命史》《眾人皆自由:海地革命與奴隸制的廢除》《歷史、歷史學家與自傳》等。波普金教授尤其關注歷史學研究中隨著時代和社會發展新近出現的變化,如網絡的普及、科技的進步對歷史學研究的影響,“博物館熱”對歷史理解可能產生的效應等。 譯者簡介 金嵌雯,北京師范大學世界史博士,研究方向為史學理論及外國史學史。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朝聞道
- >
山海經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我與地壇
- >
推拿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