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西方心理學史大綱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208796
- 條形碼:9787100208796 ; 978-7-100-20879-6
- 裝幀:70g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西方心理學史大綱 本書特色
一部取材精當、敘述簡明、評論公允的西方心理學史著作。
西方心理學史大綱 內容簡介
一、“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收錄晚清以迄20世紀80年代末,為中華學人所著,成就斐然、澤被學林之學術著作。人選著作以名著為主,酌量選錄名篇合集。 二、入選著作內容、編次一仍其舊,唯各書卷首冠以作者照片、手跡等。卷末附作者學術年表和題解文章,誠邀專家學者撰寫而成,意在介紹作者學術成就,著作成書背景、學術價值及版本流變等情況。 三、入選著作率以原刊或作者修訂、校閱本為底本,參校他本,正其訛誤。前人引書,時有省略更改,倘不失原意,則不以原書文字改動引文;如確需校改,則出腳注說明版本依據,以“編者注”或“校者注”形式說明。 四、作者自有其文字風格,各時代均有其語言習慣,故不按現行用法、寫法及表現手法改動原文;原書專名(人名、地名、術語)及譯名與今不統一者,亦不作改動。如確系作者筆誤、排印舛誤、數據計算與外文拼寫錯誤等,則予徑改。 五、原書為直(橫)排繁體者,除個別特殊情況,均改作橫排簡體。其中原書無標點或僅有簡單斷句者,一律改為新式標點,專名號從略。 六、除特殊情況外,原書篇后注移作腳注,雙行夾注改為單行夾注。文獻著錄則從其原貌,稍加統一。 七、原書因年代久遠而字跡模糊或紙頁殘缺者,據所缺字數用“□”表示;字數難以確定者,則用“(下缺)”表示。
西方心理學史大綱 目錄
**章 古代前期西方的心理學觀念
第二章 古代后期和中世紀西方的心理學觀念
第三章 近代西方心理學(一)文藝復興時期
第四章 近代西方心理學(二)十七世紀的法國和荷蘭
第五章 近代西方心理學(三)十七世紀的英國和德國
第六章 近代西方心理學(四)十八世紀的英國
第七章 近代西方心理學(五)十八世紀的法國
第八章 近代西方心理學(六)十八世紀的德國
第九章 近代西方心理學(七)十九世紀初期的蘇格蘭學派及聯想主義
第十章 近代西方心理學(八)十九世紀初期的德國心理學
第十一章 近代西方心理學(九)實驗心理學的醞釀時期
第十二章 近代西方心理學(十)十九世紀中葉及其后的英國心理學
第十三章 近代西方心理學(十一)實驗心理學成立時期的西歐內容心理學
第十四章 近代西方心理學(十二)實驗心理學成立時期的西歐機能心理學
第十五章 近代西方心理學(十三)美國心理學的興起
第十六章 現代西方心理學派(一)構造主義與機能主義
第十七章 現代西方心理學派(二)行為主義
第十八章 現代西方心理學派(三)完形主義及心理學的場論
第十九章 現代西方心理學派(四)精神分析及相關學派
后記
唐鉞先生學術年表
中國現代心理學的先驅與西方心理學的翻譯巨匠
西方心理學史大綱 節選
笛卡兒認為方法論、認識論的問題是首要的問題。他說:“沒有比知道人類知識是什么和它達到多么遠這個問題更重要的有待解決的問題。”笛卡兒的認識論是唯理論。他相信人有“固有觀念”(亦稱“天賦觀念”)。這“固有觀念”說是后來被洛克痛駁的理論。 笛卡兒雖然也做過一些自然科學的實驗,但不重視實驗方法。他偏重數學所用的方法。他以為在數學中,如幾何學的公理,是自明的,普遍正確的。因此他主張凡是極明白、極清晰、絕沒有理由懷疑的就是真理。這就是他的唯理論的認識論。 笛卡兒沒有考慮到數學的公理也是從人類實踐中得來的。主觀明白性并不能保證思想的正確。與笛卡兒同時的霍布斯已經批評這個標準說:“任何時候一個人覺得毫無懷疑,他就會自己以為達到了這種明白性,并且他會敢于肯定他所不懷疑的話,像完全知道的人一樣。所以這個明白性很可以只是一個人堅持并頑強地辯護某一個意見的理由,但這不能夠使他知道這個意見是真實的。”這個批評是正確的。 笛卡兒的這個不正確的真理標準使他得到靈魂存在的結論。他的理由是:無論我看什么,或想什么,我可以懷疑我看錯了,想錯了,看見蠟,其實不是蠟,想外界有東西,其實沒有東西;可是,無論如何,看錯也好,想錯也好,總有個在看、在想的主體。所以這個主體必定是存在的。這個主體就是靈魂。因此他的公式就是:“我思,故我在”(他所謂思,是廣義的,包括一切心理過程)。 笛卡兒以為這些主觀上明白的觀念,如上面提到的幾何學的公理,不是從個人出生以后的經驗得來,乃是人的理性中所固有的,也即是人的“固有觀念”。除了幾何學的公理之外,他以為例如說人有靈魂也是人的固有觀念。對空間的知覺也被認為是人的固有觀念。這是后來空間天生說(Nativism)的先聲。 在固有觀念的性質上,笛卡兒的意思有點模糊。經過別人辯駁之后,他又說這些觀念,雖然不由經驗得來,但需要有經驗將它引出來,因為人心只有這種觀念的可能性,不是有它的實際內容。只有這種觀念的可能性而沒有內容,這與沒有這種觀念怎么分別呢?笛卡兒不能自圓其說了。 可以看出,笛卡兒的固有觀念說遠遠地導源于柏拉圖的知識即回憶之說。 雖然笛卡兒的唯理論是片面的,但當時他用這個摧毀宗教的信仰先于知識這個蒙昧主義謬論,是具有進步的意義的。 笛卡兒也用他的真理標準達到了心物二元論的結論。 笛卡兒達到了這個結論:世界有上帝,有靈魂(心),有物質。這三個都是不依靠他物而獨立存在的東西,即所謂實體,不過絕對獨立存在的只有上帝,靈魂和物質只是相對的獨立,因為這兩個還要依靠上帝才存在。 我們可以撇開上帝不論,只說笛卡兒對靈魂和物質,即心與物的看法。他以為心與物根本不同;心的本質是思維,絕對不占空間(即無擴延性);物的本質是占空間(有擴延性),絕對不思維。心與物是彼此互相獨立的。 怎樣知道是這樣呢?他又是根據他的主觀明白性的標準。他以為我們可以設想物質沒有其他性質,但不能設想它不占空間,也不能設想它會思維。思維的不是物,就是心;物既不能思維,思維的必定是心。他曾這樣說,“這樣,因我們不能設想身體會以任何方式思維,所以我們只有理由以為我們所有的一切方式的思維都是屬于心”。 思維是高度組織的物質,即人腦的機能。笛卡兒不能設想物質會思維,這只是由于他早年吸收了宗教關于靈魂的說法。笛卡兒以為應該懷疑一切不明白不清楚的觀念;他沒想到他覺得十分明白清楚的觀念也會錯誤。 心物二元論,奧古斯丁已經提出,并且笛卡兒的個別論證也與奧古斯丁的相似。但是,他們的二元論的歷史意義很不同。奧古斯丁要強調靈魂的重要性,笛卡兒則想使自然現象(包括生理)的研究取得獨立的地位。 笛卡兒以為動物只是自動的機械,沒有靈魂。人的身體也是自動的機械,但是人又有靈魂,人的靈魂能對這個自動機械起作用。笛卡兒還認為,既然人的身體是機械,就可以用研究物質的方法來研究人的身體的功能。他這個觀點使宗教失卻干涉生理學研究的理由。笛卡兒認為身體是機械以及他對于人的反射動作的看法,是由于他受了當時機械制造和力學的影響。哈維對于血循環的機械的解釋也是這個影響的表現;哈維的這個解釋又對笛卡兒起了啟發的作用。 ……
西方心理學史大綱 作者簡介
唐鉞(1891年-1987年),中國現代心理學家、心理學史家,中國現代心理學的奠基人之一。早年留學美國,獲哲學博士學位。歸國后,歷任北京大學哲學系和清華大學心理學系教授、前中央研究院心理研究所所長等職。1949年后任北京大學哲學系心理學教授。唐鉞先生一方面從事心理學研究和教學,另一方面,翻譯介紹了大量西方哲學、心理學著作,成就卓著、享譽學界。
- >
山海經
- >
我與地壇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巴金-再思錄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煙與鏡
- >
史學評論